勞模年

勞模年

“勞模年”之說由來已久,但並無具體史料或官方文字可查。那為何社會上流行這一說法呢?社會學家、民俗學家艾君撰文認為,這種說法,實際是社會上的一種俗稱或簡稱,就是人們把“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表彰”的這一年,稱為“勞模評比宣傳年”,簡稱或者俗稱為“勞模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模年
“勞模年”的由來
關於“勞模年”這種社會俗稱的由來,社會學家、民俗學家艾君在《“勞模年”之說是怎么來的嗎?》一文中認為,應該起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他闡述說,眾所周知,勞模即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簡稱。他們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樑、社會的中堅、人民的楷模。2005年,社會學家艾君曾著文說,勞模是時代的永遠領跑者,勞模精神是引領時代精神,勞模價值創造社會價值。每一個時代的勞模都有其特點,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永遠不變的是勞模精神的本質。勞模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精神,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強烈的開拓創新和銳意進取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們被譽為“共和國的脊樑”。因此,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工作是一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廣泛關注的工作。
從1950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過14次大規模的勞模表彰會,臨時性表彰生產勞模先進集體和個人約有20餘次,累計表彰先進集體1萬餘個,先進個人2萬餘名。
那為何社會上流行這一說法呢?社會學家艾君分析說,國務院1989年為了更好地完善和鞏固勞模的評比、宣傳和管理工作,國務院決定,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工作逐漸向規範化方向發展,並形成每五年一次的固定屆次,每次評選表彰先進個人3000名左右,由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或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從1990年起,全國各地方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與“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都基本規範統一為五年一次。艾君認為,勞模評選工作因為形成每五年一次的固定屆次,走向了固定和規範化,基本形成了逢五逢十為“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宣傳年”,社會上才有了俗稱的“勞模年”。這就好比每四年舉行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屆時舉辦的這年,社會上會俗稱為“奧運年”,緣由都是一樣的,這是社會大眾文化特點規律所決定的。
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工作又展開,社會上勞模的話題多了起來。“勞模年”也自然也會成為使用頻率較高的稱謂。
勞模精神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簡潔而深刻地展示著一個時代人之精神的演進與發展,凝重而浪漫地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時代思想與情愫。一個民族的先進思想的武裝、共同理想的激勵、民族精神的傳承、時代精神的塑造、價值觀念的校正,都注入了勞模精神的形成過程之中,都成為勞模精神的構成要素。從勞動模範身上所折射出的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看,它反映出一個民族在某個時代的人生價值和道德取向,也明白了這樣一個理念:勞模精神引領時代精神,勞模價值創造社會價值。他們不愧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樑、社會的中堅、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們永遠是一個時代的領跑者。
我們弘揚勞模精神本身也是在弘揚時代精神。勞模精神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先進思想的武裝、共同理想的激勵、民族精神的傳承、時代精神的塑造、價值觀念的校正,都注入了勞模精神的形成過程之中,都成為勞模精神的構成要素。一個民族擁有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這樣的時代精神,這個民族就具有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就會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也必然會傲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摘自艾君《“勞模年”之說是怎樣來的嗎?》一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