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石,也是我們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長期以來,勞動價值論一直是我國經濟學界研究和爭論的熱點,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到現在曾出現四次全國性的集中討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面臨著來自理論探討和社會實踐的挑戰,勞動價值論亟待發展。本文旨在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一元論這個根本原則基礎上,探討勞動價值論的現代形式,試圖實現勞動價值論從經典到現代的發展,解決長期爭論未決的問題。本著這一宗旨,我們運用科學抽象的方法,重新抽象出勞動的本質規定性;以發展的勞動概念為基礎,綜合運用邏輯分析、辯證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多種方法構建了勞動價值論的現代形式;運用實證分析方法對圍繞勞動價值論長期未決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分析論證,檢驗新建理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本文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和結論:
1.重建馬克思勞動論。我們把對人類勞動活動的認識深入到微觀過程後,有兩項重要理論發現:一是知識是形成人類勞動活動的獨立要素。提出勞動是由人的智力、體力和大腦中的知識三要素構成的。這三要素構成勞動者生產力,勞動是勞動者生產力的使用。二是知識勞動具有不受時空限制,可以跨時空與多個直接生產過程的勞動者形成結合勞動的逾時空特性。揭示了勞動者的個體勞動本質上是一種結合勞動或協作勞動。對勞動內涵的新認識完全突破了馬克思關於勞動是勞動者智力和體力消耗的界定,發展了馬克思勞動論,為構建現代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基礎。
2.重建馬克思價值源泉理論。知識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與物質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知識的使用價值是與人腦智力結合形成智力勞動,知識的價值就是知識在智力勞動中的貢獻額。知識具有不斷的“生殖能力”。勞動按時空特性應區分為活勞動、物化勞動和可再生的物化勞動即知識,突破了馬克思僅將勞動區分為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理論。提出了活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活勞動創造價值包括兩部分:一是活勞動本身創造的價值,一是與活勞動融合在一起的知識創造的價值。
3.人工智慧具有使知識與知識結合產生新知識的功能。據此得出人工智慧是創造價值的,但人工智慧創造價值的實質是活勞動和處於直接生產過程以外的知識勞動者共同創造的價值。從而回答了高度自動化企業的利潤來源。
4.就勞動價值論來看,生產勞動就是創造價值的勞動,判斷一項勞動是否是生產勞動,只要看這個勞動是否是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是否創造商品價值。任何生產勞動中都包含知識勞動者的勞動,知識生產和服務部門的勞動始終屬於生產勞動,而且是最重要的生產勞動。從而解決了有關科學研究部門與教育部門的勞動是否屬於生產勞動的長期爭論。
5.重建馬克思價值量理論。價值量是生產勞動者智力和體力的消耗量與知識量的統一量,提出了價值量的二象性理論。從生產者來看,價值量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係;從消費者來看,價值量就是商品的效用價值。從價值量二象性推出剩餘價值就是知識價值。價值實體是由勞動決定的,但交換價值是由供求決定的,均衡價格就是交換價值。
6.作為價值源泉的知識,同時也是使用價值的源泉。知識的這種雙重屬性使價值包含了使用價值的含義,使用價值也包含了價值的含義,並通過交換價值實現了統一。從而揭示了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三個範疇不僅對立而且統一。價值必須放在主客體之間需要與滿足需要的關係中去考察,使經濟學的價值概念與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人們生活中的價值概念統一起來。
7.在活勞動創造價值中有一部分是勞動過程中所使用的知識貢獻的價值。這部分價值不是活勞動本身新創價值,這部分價值應為社會支配,國家可以拿出一部分按生產要素的貢獻進行分配,這是我國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分配製度的價值理論依據。 本文重點研究了馬克思價值理論中的勞動理論、價值源泉理論和價值量理論。很少涉及價格理論,對價值理論與分配理論關係的深度和廣度的研究不夠,這是本文的不足,因而也是本題目需要繼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