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齊阿納圖書館又名美第奇勞倫齊阿納圖書館,位於聖洛倫佐教堂旁邊。這一系列的建築都是美第奇家族出資修建的。
第二位出自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克萊門特七世,要求米開朗基羅修建這座建築。它是一棟形式繁複的“手法主義”建築。米開朗基羅利用現有地段的條件創造出一個非同尋常的空間效果。入口處的門廳面積很小,但非常高,大部分空間被樓梯占據。樓梯像瀑布一樣從藏書室的門口傾瀉下來。室內牆面的處理像是把宮廷外牆翻轉向內設定,每扇窗戶間有壁柱加以分隔。內部設有走廊、讀經台,讀經台的背後連著座椅。當陽光從這些真正的窗戶中射進來時,室內的效果壯麗輝煌。
圖書館內的書籍多數由洛倫佐美第奇收集,藏有美第奇家族的共1萬冊古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勞倫齊阿納圖書館
- 地理位置:義大利佛羅倫斯
- 時間:1523年--1571年
- 設計者: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
- 類型:圖書館
- 流派:文藝復興建築
- 結構:磚石結構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歷史意義,設計布局,功能作用,建築需求,
歷史意義
國家圖書館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米開朗基羅手卷中記載的勞倫齊阿納圖書館(Biblioteca Laurenziana,1571年建成)開啟了公共圖書館的先河,之後又相繼有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大英博物館(1753年建成)。勞倫齊阿納圖書館屬於室內建築,它不像聖彼得大教堂那樣一宏偉壯觀取勝,而以精巧見長,主要體現在它的裝飾手段和裝飾語言。首先,它的壁柱與牆融為一體,不僅穩固了牆體、拓展了空間,而且使它的建築語言趨向簡約,畢竟,它不是教堂,也不是府邸,而是圖書館,建築功能於審美功能實現了和諧的統一;其二,米開朗基羅設計了一個大理石的樓梯,而且將它安置在顯要位置並加以特殊造型處理,不再像中世紀建築中的樓梯那樣,棲身於黑暗隱蔽的角落,而是堂堂正正地走出來,以光明正大的姿勢作為獨立的建築的裝飾要素和裝飾語言,以突出樓梯非功能性的審美意義。
一座並不起眼的圖書館所體現的是藝術家的設計理念,同時,也承載著人文主義的因素。中世紀的哥德式教堂建築是人神對話的場所,神永遠高高在上,人始終匍匐在它的腳下;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人所崇尚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念被重新得到強調,自然的人性與人生的快樂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在繪畫和雕塑中可以看得見,在建築上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設計布局
一個華麗而具有驚人獨創精神的階梯,一間高曠的閱覽大廳,看上去似乎延伸到天邊望不見的某一點上。整個圖書館的空間有許多長方形組成:裝飾柱分割開的長方形牆面,長方形牆面上拓開的長方形真窗和假窗,一排排裝飾著長方形木飾的長方形閱覽桌,莊嚴的長方形甬道,分段雕花的長方形天花板,閱覽架上展開的巨大的長方形手抄本,牆上、地上、天花板上的許多長方形相互呼應,圖書館的空間似乎被分割成書頁的形狀。然而天花板上的木質雕花卻不是長方形的,而是由四個連環的曲線組成,代表美第奇家族的鑽石戒指,紅黃相間的地磚也有同樣的圖案,讓人想起上帝創造宇宙的四方。與米開朗基羅同時代的喬其奧.瓦薩里認為圖書館好在窗戶的美好分布上,好在門廳的絕妙進口上,好在天花板的圖案上,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能看到機器優雅的藝術效果,檐口、壁龕、支架都是如此,階梯更是寬廣無比,幾乎占滿了空間,如瀑布般仿佛要溢出圖書館的門外,一旦翻越它們,人們就將走入平靜和諧的圖書世界。米開朗基羅沒有按照希臘人那樣講究平衡,而是利用透視突出了上下兩部分的不對稱,從而有了一種樓梯通向隧道的感覺。但作為需要安靜的圖書館,這種感覺又恰到好處。後來許多大學的圖書館都仿效了這種設計。階梯的設計有許多突破,許多細節與常規都不一樣,是每個看到它的人都驚異不已。
功能作用
建築中的某些形式或裝飾在它產生時往往具有實際的功能,並與它的建造手段和結構邏輯緊密相關,但這些功能並不構成對形式的制約,換句話說,功能的改變或消褪,並不影響原有形式作為一種純粹的裝飾語言而在其他的建築結構中得到保存。例如:阿爾貝蒂設計的馬拉泰斯塔教堂,就套用了君士坦丁凱旋門的形式和裝飾,原來在凱旋門中起承重作用的四個分立柱,在教堂的立面上成了退到牆體中的扶壁柱,柱子原有的物理功能消失了。布拉曼特於1500-1504年設計的羅馬和平聖馬利亞教堂的迴廊,對羅馬大鬥獸場建築主題的“套裝”就更加明顯;愛奧尼亞柱式的形式和功能都被減化成一種純粹的形式符號,使這種經典的建築形式成為真正的裝飾。同樣的情形也反映在米開朗基羅設計的佛羅倫斯勞倫齊阿納圖書館的立面中,柱子和窗都成了非功能性的裝飾語言,雙柱和壁柱都嵌入凹進的壁龕里,無形的牆面被象徵性地禁錮於古典柱式里,宛若肉身對精神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