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本中學堂

務本中學堂

務本中學堂,是1904年由黃遵憲倡辦,吳登初、黃墨村在廣東省梅州市梅城北門崗(今梅州市區梅州大道旁)掛牌創立的中學堂,是梅州中學的前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務本中學堂
  • 地理位置:廣東省梅州市梅城北門崗(今梅州市區梅州大道旁) 
  • 創辦人:黃遵憲、吳登初、黃墨村 
  • 創辦時間:1904年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課程,相關人物,

歷史沿革

梅州中學是梅州市創辦最早的中學之一,過去論及梅州中學的創辦者,人們多尊奉清末著名外交家、教育家、詩人黃遵憲,較少關注務本中學創辦人吳登初與黃墨村,也使那段曲折跌宕的梅州中學早期史缺損了一環。
梅州中學是梅州教育史上首間省立重點中學(省立五中),坐落於梅城北門崗(今梅州市區梅州大道旁)。
務本中學的由來,1903年春,黃墨村、吳登初與巴色差會傳教士凌高超、馬謨鼎合作,在嘉應州城內的吳家祠創辦務本中西學堂。由於遭到守舊派強烈反對,加上辦學理念的差異,務本中西學堂不久停辦。1904年正月,稟奉兩廣學務處批准,黃墨村與吳登初以梅城外北崗文祠及先農壇崇實書院為校址,並將原務本中西學堂的“中西”二字刪去,開辦務本中學堂,吳登初擔任監督、黃墨村擔任監學。
當時在廣西主持梧州統稅總局的大立(水車)茶山村籍外交官黃錫銓,推崇“欲救國非興實業,欲救人心非振興教育不可”的理念,特操筆為務本中學堂作籌款勸募書。得到溫仲和、丘逢甲、溫佐才、饒芙裳、房殿魁、梁謙、黃克長、黃占春、黃鴻翔、張濟皋、黃遵濤、梁鑫、李均、陳裘祖、盧文耀、鐘動等24位地方文化人士署名支持。
1905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廢除科舉。當時新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教育經費上僧多粥少,因之學案紛紜,顯盡人間百態。1906年,一批地方人士創辦嘉屬官立中學堂,在辦學資源上,與黃墨村、吳登初出現爭執。吳黃爭取劉士驥、丘逢甲等的支持,務本中學堂被提升為省公費支持。與此同時,劉士驥查辦黃遵謨涉及的嘉應商案。黃遵謨之弟、舉人黃遵楷怒而聯合幾名士紳向北京清廷密控丘逢甲串通革命黨人,但無實據,圖謀未逞。
1912年民國成立,務本中學堂、東山初級師範學堂、嘉屬官立中學堂、梅東中學堂合併成立梅州中學,以務本中學堂原址作為校址至今。過去提起梅州中學校史,著重介紹黃遵憲是學校的創辦人。以黃遵憲創辦東山初級師範學堂而言並無不妥,但務本中學堂的創立時間比其他三間學校早,且梅州中學校址正好是務本中學堂的原址,從這意義上講,黃墨村與吳登初是梅州中學創校奠基人。

辦學條件

務本中學堂起初經費支絀、教員缺乏,董事各員採取兼幫教授的辦法。其時董事教習各員職責明晰,董事、附貢生吳翰藻(登初)兼監督堂中功課及一切事務;優增生黃文彬(墨村)兼坐辦堂中一切事務。
務本中學堂除中學設5個級外,還設有國小初、高等二級。以文祠後殿為講堂,中殿為會客廳,門樓堂為飯廳,門首為體操場,左邊崇義祠為校員事務所,右邊崇義祠為師範講習所;右邊毗連崇實書院為寄宿舍,該舍上堂為學生聚會講習之所,中堂為閱報所,左邊毗連先農壇上堂為國小教室。

辦學課程

中學正課開設:倫理、經學、中國文、外國文、象數、格致,附課開設有:輿地、史志、博物等。凡正課為每日必習課,附課則間日習之。
務本中學堂中西接軌的課程設定,無疑宣告以新式教育為核心的新學開始。守舊派們立即展開攻擊,黃墨村吳登初兩人被詆毀為學棍。好在兩廣視學處視學員劉士驥、兩廣學務公所議紳丘逢甲支持他們的革新教育創舉。其間,黃應均具名的勒遷稟請和鄒天驥具名的質疑務本中學堂招生資格的粘稟,均被駁回。務本中學堂在科舉尚存在的情況下艱難前行。

相關人物

監學黃墨村繼續辦學之路
吳登初(1858-1912),名翰藻,字肇階,號登初,梅縣水南堡(今梅城江南新中社區)奉政第吳屋人。父吳錫禧是清監生,為人真性豁達,處事明決,字算便捷,率諸弟從商,手創敦睦堂。母親是梅城官井頭宿儒蕭述餘之女。
1881年,吳登初考中秀才,當時為馮爾昌主考,姚克俊任州尊期間。吳登初以為科舉之路將一片光明,豈料事與願違,此後屢試屢敗。人生失意,他每與黃墨村等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討國是,認為只有從教育入手,才能喚醒國民意志,振興國家。他遂與在南洋吧城經商的族兄吳永榮(字肇淮,號子安)商議興辦教育,得到其與雁洋籍僑商丘燮亭的大力支持。其時,吳氏家族集股開辦務本公司,股東尚有黃竹洋曾伯諤、西陽黃宗周(郁卿)等人,辦學啟動經費得到務本公司鼎力支持。
務本中學堂聘請名師作教習,採用中西學結合的先進模式授課,成績斐然。民國成立,嘉應五屬人士立功於當世者,多出於務本,如足球將軍黃任寰,辛亥革命北伐將領張我權,師範科舉人吳駿聲、吳頌聲,秀才宋時亮等人。
吳登初次子吳駿聲(號少初)畢業於務本中學,歷任廣肇羅惠四屬檢定教員委員長、廣東模範中學校長、南洋檳埠中華學校校長、霹靂教育會會長,他為其父寫的小傳云:“公性純孝,好讀書,慷慨有大志。前清為秀才時,常以天下為己任,應舉覓官屢不得志於有司,乃自言曰:‘吾不得官便不能救國耶?居今日之中國而言,救亡非興教育,其道未由。’遂與同志創辦務本中學,開梅州學界先河。任監督十餘年,不避艱難,不辭勞瘁,成績之優良為全省冠。清督撫鹹器重之,改學校為提學司直轄。民國成立,五屬人士立功於當世者,多出於務本,豈不勝哉!惜天不假年,未能推務本教育之精神普及全國,此則先君之有志未逮耳。今者吾兄鳳聲(幼初)作宰閩粵五秘,諸兒掌教南洋,欲繼先君之志,又宜如何努力乎?”此間情狀亦可窺當年諸般痕跡。
1912年2月18日,吳登初積勞成疾,終於羊城,享年54歲(後歸葬北崗)。各界人士驚聞噩耗,紛紛敬送哀輓。秀才宋渡五(時亮)挽云:“謬蒙八歲垂青,力不從心,酬公只有幾行淚;惜未千秋道白,言難盡意,恕我都無一誄詞。”陳柳堂挽云:“梅州樹學界先聲,十數年黽勉同心,教育有方能啟後;穗石驚文星倏隕,千餘里暌違異地,海天無路可招魂。”貢生張芾春(樹棠)挽云:“教育開風氣之先,堅忍其操,強毅其力,後進荷裁成,擬諸文中河汾,安定湖州,洵塔追步;蔦蘿兼苔岺之契,同心若金,攻錯若石,尺書傳噩耗,太息君逝穗垣,我留梅水,奚以為情?”可見吳登初推廣新學之功已為時人盛讚。
監學黃墨村繼續辦學之路
黃墨村因後來創辦嘉應大學,生平相對較吳登初略為世人所知。其名文彬,字墨村,晚號慕羅,1877年出生於攀桂坊旺巷口的一個書香之家。
1892年,16歲的黃墨村參加嘉應州院試,一舉考中秀才。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清廷簽下了喪權割地的辛丑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值此國家危亡之際,黃墨村決心走上教育救國的道路。
1912年梅州中學正式成立之時,為新學操勞了7年的黃墨村,卻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緣因患上肺病,在家養疴。1916年,傳教士汲平如擴辦廣益國小為中學。病情得到緩解的黃墨村已經信仰基督,改號慕羅,含崇敬耶穌的弟子保羅之意。他應邀出任廣益中學的副校長,管理學校教務,廣益中學逐漸成為梅縣著名的私立學校。
1924年夏,黃墨村、盧耕甫、周輝浦、廖道傳、汲平如等梅縣文化名流,應潮梅鎮守使劉志陸之邀,聚會清涼山商量嘉應大學的籌辦事項。不久,粵東第一所高等學府嘉應大學在天字岃順利開學,黃墨村擔任監督。
當時的嘉應大學屬於私立大學,辦學經費不足,黃墨村為了辦學經費四處奔波。一天,黃墨村與駐軍領導商量爭取辦學經費,勞累過度,深夜回到家中,因腦溢血突發病逝,享年49歲。
從務本到梅州,北門崗上的這所學校走過一個多世紀的春秋,學校曾一度成為閩西、贛南、本省潮汕、惠陽、嘉屬各縣優秀學子會集求學之所。
百年來學校培養了為國家民族而流血捐軀的英烈,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領域上的出色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