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探索生物密碼

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探索生物密碼

與所有其他的生物一樣,動物也是逐漸進化而來的,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它們按照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複雜的歷程演化。 吳波編著的《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完全典藏版)》是“探索生物密碼”系列之一。 《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完全典藏版)》集知識、故事、欣賞於一體,是生物愛好者必備讀物之一,對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基本介紹

  • 書名: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探索生物密碼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頁數:183頁
  • 開本:16
  • 作者:吳波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431029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動物從海洋中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繁衍與進化,通過海邊、沼澤地、濕地、紅樹林、雨林地帶以及漲退潮自然現象所形成這些特殊生存環境作為繁衍和適應性的跳板,不斷演化過渡,逐步形成了會飛行的動物物種和能適應在陸地生存的動物物種。
目前,地球上生存的所有動物物種,從海洋到陸地和天空形成一個龐大的、不同層次的、豐富多彩的動物生命圈,使地球增添了色彩和生命活動。
吳波編著的《動物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完全典藏版)》以地質年代為分界標準,介紹了從距今45億年前至今,動物演化發展的歷程。

圖書目錄

地質年代與生物進化
地質年代定義與測定
動物進化概述
動物的起源——前寒武紀
從原生動物到後生動物
古杯動物、海綿動物和腸腔動物
蠕蟲動物的地位
海生無脊椎動物的早期古生代
貝殼類動物
節肢動物
棘皮動物和原索動物
水生低等動物的進化脈絡綜述
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的中期古生代
無頜、有頜及魚鰭的進化
魚類的進化
無脊椎動物發展概況
從兩棲動物到爬行動物——晚期古生代
登上陸地
魚石螈的後代
無脊椎動物在晚期古生代
爬行動物與鳥類——中生代
羊膜卵的出現
溯源爬行動物
早期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的演變
恐龍家族
鳥類的祖先
鳥類的進化
無脊椎動物在中生代
哺乳動物時代——新生代
哺乳類動物大觀
現代食肉類哺乳動物
有蹄類動物
完美的進化者——嚙齒類
貧齒類和鱗甲類哺乳動物
靈長類的早期進化
新生代的無脊椎動物世界

文摘

從原生動物到後生動物
原始生物一開始兼有植物和動物的特徵,在海洋有機物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向兩個方向進行分化:一個方向是加強光合作用的機能和器官,向完善的自養方式發展,特化成為植物的一支;另一個方向是加強運動機能和運動器官,向攝取現成的有機物的異養方式發展,特化成為動物的一支。
需要注意的是,從分化的時間上來看,首先出現的是具有比較明確的植物特徵的原核生物——藍藻,而最原始的動物是在這以後才分化出來的。
最原始的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原生動物門,都是由單細胞構成的(也有由單細胞集成群體的),所以也叫單細胞動物。
現在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原生動物化石有放射蟲化石和有孔蟲化石。放射蟲化石在前寒武系地層開始出現,大多保存在海洋沉積層的矽質岩里。有孔蟲化石出現在前寒武系、寒武系和以後的海洋沉積層里。
從現存的有孔蟲和放射蟲看,它們的身體主要就是一個細胞。有孔蟲體外有鈣質外殼,殼壁有無數小孔,細胞原生質會從孔里溢出,形成絲狀物(由於外面仍包著細胞膜,所以不會流散),這叫偽足。放射蟲的身體呈球形,伸出許多條絲狀的偽足,呈放射狀;體內有膜質的中央囊,囊面穿有許多小孔,把身體分成內外兩部分;囊外有膠狀物質,囊里有細胞核;通常從身體中央射出矽質針狀骨棘,也有的許多針狀物集合成層,或者互相連絡成籠狀。正因為它們有鈣質或者矽質的外殼或針棘,所以死後能成為化石保存下來。
但是從現存的原生動物看,有孔蟲和放射蟲能分泌鈣質或者矽質的外殼或針棘,還算是比較進步的種類。現存的原生動物中還有比它們更簡單的變形蟲。變形蟲的直徑不到半毫米,它的細胞膜纖薄。由於膜里原生質流動,使身體表面伸出沒有一定形狀的突起,這就是偽足。身體的輪廓隨偽足的伸縮而變化,所以叫變形蟲。由於偽足的伸縮,整個身體也可以慢慢移動位置。偽足還能包圍食物,然後把食物消化掉,吸收進身體裡去。
我們從這裡可以推測,原生動物有孔蟲和放射蟲的化石雖然出現在寒武系和前寒武系地層里,在這以前一定已經有比它們更原始的類似變形蟲那樣的原生動物的階段。只是因為這類原生動物的身體沒有硬質部分,所以無法保存下化石。這些原生動物的出現應該比發現放射蟲化石的地層年代更早。不過由於元古代延續的時間就有幾十億年,所以我們一般仍舊認為,最原始的動物——原生動物的出現時間在元古代末期。
現存的原生動物門通常分做鞭毛蟲、肉足蟲、孢子蟲和纖毛蟲四個綱。前面講的變形蟲、有孔蟲、放射蟲屬於肉足蟲綱,纖毛蟲綱的草履蟲是現代原生動物的典型。
草履蟲形似草鞋底,明顯地分為前後端;體壁上有無數纖毛,能在水裡作協調運動。它已經有簡單的嘴(口溝),有排出廢物的肛門點。它能用接合方式生殖:兩個個體暫時靠攏,交換一部分小核以後就離開,再各自進行分裂,形成四個小草履蟲,這是一種極簡單的有性生殖。
現存單細胞動物大約有3萬種,它們當然都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祖先的原始類型已經有很大不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它們身上大致看出最原始的動物起源和演變的過程。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動物,這些細胞產生以後,經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多細胞動物,其化石主要在距今9億年以後,特別是距今7億年至5.7億年之間出現,也就是元古代最晚期,這些低等多細胞動物即一般所稱後生動物(和單細胞原生動物相對應而得名)。
澳大利亞埃迪卡拉發現的後生動物群最為典型,在西南非的那瑪、英國的查爾恩及其後在紐芬蘭的康塞浦辛及前蘇聯的文德等元古系地層中也都發現了距今6億年到7億年之間的後生動物群分子。
埃迪卡拉後生動物群是以痕跡化石和無骨骼化石的印痕為代表,又稱為裸露動物群,目前已獲數千件標本,包括大約30餘個生物種,分屬四個門,其中以腔腸動物為主,占67%。水母是埃迪卡拉後生動物群中的主要成員之一,研究發現埃迪卡拉動物群中的很多水母化石和現代海洋中的許多水母生物具有相似性,有明顯的浮囊體及其下的營養體和生殖體。
關於多細胞動物是怎樣起源的,現在還沒有多少化石證據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在現存的某些動物中,以及在高等多細胞動物胚胎髮生的初期階段中,可以見到有一種單細胞群體的結構。所以現在科學家們推論,從單細胞動物發展到多細胞動物,大概也經過一個群體的中間階段。這種群體可能是由相同的單細胞聚合成的中空球體,可以隨水漂浮,猶如植物中的團藻那樣。這種群體中也可能已經有運動細胞和生殖細胞的分化。
然後,在群體裡不同部分細胞之間,可能產生明顯的分工,各個細胞機能開始趨向專職化,因而產生了萌芽狀態的不同組織,再進一步發生了不同器官。這時候每個單細胞離開整體已經不能獨立生活,就發展成為多細胞的個體。
P11-13

序言

與所有其他的生物一樣,動物也是逐漸進化而來的,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它們按照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複雜的歷程演化。
動物從海洋中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繁衍與進化,通過海邊、沼澤地、濕地、紅樹林、雨林地帶以及漲退潮自然現象所形成這些特殊生存環境作為繁衍和適應性的跳板,不斷演化過渡,逐步形成了會飛行的動物物種和能適應在陸地生存的動物物種。
目前,地球上生存的所有動物物種,從海洋到陸地和天空形成一個龐大的、不同層次的、豐富多彩的動物生命圈,使地球增添了色彩和生命活動。
本書以地質年代為分界標準,介紹了從距今45億年前至今,動物演化發展的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