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病理學(第2版)

動物病理學(第2版)

《動物病理學(第2版)》是由鄭世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1年3月15日出版的高等學校“十四五”規劃農林系列新形態教材。該教材可作為中國國內高等農業院校四年制或五年制動物醫學及其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動物病理學、藥物安全評價、食品衛生檢驗、野生和水生生物以及比較醫學教學、科學研究等相關人員的參考書。

該教材共27章,包括疾病概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酸鹼平衡障礙、缺氧、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休克、細胞組織的適應與損傷、炎症、發熱、敗血症、腫瘤、心血管、肝、膽、胰、脾、泌尿、消化道、生殖和神經等器官、系統的主要病理改變。

基本介紹

  • 書名:動物病理學(第2版)
  • 作者:鄭世民
  • 類別:高等學校“十四五”規劃農林系列新形態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15日
  • 頁數:46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39462
  • 版面字數:740千字
  • CIP核字號:2020049379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該教材保持固有結構特色不變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獸醫學教育實際情況以及《動物病理學》使用中發現或反饋的意見或建議,對所涉及的內容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和調整,具體情況如下:
  1. 將第1版第五章“血液循環障礙”中的“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分出獨立成章,編為第八章和第九章。
  2. 將第1版第五章“血液循環障礙”更名為“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定為第七章。
  3. 增加“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和“應激反應”兩章,編排為第五章和第六章。
該教材由鄭世民擔任主編。此外,在該教材的修訂過程中,得到了甘肅農業大學陳懷濤教授和東北農業大學劉忠貴教授的指導,兩位教授分別對該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審閱,並提出了較多的意見或建議。

出版工作

2021年3月15日,《動物病理學(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封面設計
插圖繪製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李光躍
李衛青
黃雲燕
刁麗麗
朱琦

內容簡介

該教材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疾病概論相關內容;第二部分講述基本病理過程,主要內容包括水電解質代謝紊亂、酸鹼平衡障礙、缺氧、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休克、細胞組織的適應與損傷、炎症、發熱、敗血症、腫瘤等;第三部分介紹系統或器官病理,主要內容包括心血管、肝、膽、胰、脾、泌尿、消化道、生殖和神經等器官、系統的主要病理改變等。此外,書末附有主要參考文獻、英漢名詞對照。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緒論
一、動物病理學及其在動物醫學教育中的地位
二、病理學發展簡史
三、病理學的診斷和研究方法
四、病理變化檢查方法及新技術
第一章 疾病概論
第一節 概述
一、疾病概念
二、動物疾病的特點
三、疾病的分類
第二節 疾病發生的原因
一、疾病發生的外源性因素
二、疾病發生的內部因素
三、疾病發生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和一般規律
一、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
二、疾病發生髮展的一般規律
第四節 疾病的經過和轉歸
一、疾病的經過
二、疾病轉歸的一般規律
第二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水、鈉代謝障礙
一、水腫
二、水中毒
三、脫水
第二節 鉀、鎂代謝障礙
一、鉀代謝障礙
二、鎂代謝障礙
第三章 酸鹼平衡障礙
第一節 概述
一、酸鹼平衡的調節
二、反映酸鹼平衡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三、酸鹼平衡障礙的類型
第二節 單純型酸鹼平衡障礙
一、酸中毒
二、鹼中毒
三、單純型酸鹼平衡障礙特點比較
第三節 混合型酸鹼平衡障礙
一、混合型酸鹼平衡障礙的原因
二、混合型酸鹼平衡障礙的類型
第四章 缺氧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缺氧類型、原因及其發生機制
一、低張性缺氧
二、等張性缺氧
三、低動力性缺氧
四、氧利用障礙性缺氧
第三節 缺氧時器官功能與代謝變化
一、代償性反應
二、功能與代謝障礙
第四節 影響動物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
第一節 細胞信號轉導概述
一、細胞信號及其轉導過程
二、細胞信號轉導的調節
第二節 細胞信號轉導異常的發生機制
一、信號異常
二、受體異常
三、受體後信號轉導異常
第三節 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
一、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遺傳性受體病
二、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自身免疫性受體病
三、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腫瘤
四、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心血管疾病
五、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炎症
第四節 細胞信號轉導調控與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第六章 應激反應
第一節 概述
一、應激反應概念
二、應激反應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應激反應時的神經內分泌變化
一、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變化
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變化
三、其他內分泌激素變化
第三節 應激反應時機體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一、物質代謝變化
二、機體功能變化
第四節 應激反應的細胞體液反應
一、熱激蛋白
二、急性期反應及急性期反應蛋白
第五節 應激反應在動物臨診醫學中的意義
第七章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第一節 充血
一、動脈性充血
二、靜脈性充血
三、動脈性充血與靜脈性充血的主要區別
第二節 出血
一、出血原因及發生機制
二、出血的病理變化
三、出血的後果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條件及其發生機制
二、血栓形成過程及其形態特點
三、血栓的結局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栓塞
第五節 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及其條件
二、梗死的病理變化及其類型
三、梗死結局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第八章 休克
第一節 休克的原因和分類
一、休克的原因
二、休克的分類
第二節 休克發生機制及發展過程
一、休克時微循環血液灌流量減少的發生機制
二、休克的發生髮展過程
第三節 休克時細胞代謝變化及器官功能障礙
一、細胞代謝改變
二、細胞損傷與凋亡
三、主要器官功能障礙
第九章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一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原因及發生機制
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直接因素及致病機制
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誘發因素
第二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分期與分型
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分期
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分型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對機體的影響
一、出血
二、休克
三、多器官系統功能障礙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第十章 細胞、組織的適應與損傷
第一節 適應
一、肥大
二、增生
三、萎縮
四、化生
第二節 細胞、組織損傷
一、引起細胞、組織損傷的原因
二、細胞、組織損傷發生的機制
三、幾種重要的損傷
四、細胞、組織損傷的形態學改變
第十一章 損傷組織、細胞的修復
第一節 再生
一、細胞周期和不同類型細胞再生
二、主要組織的再生過程
第二節 細胞生長及其調控
一、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機制
二、細胞外基質及其與組織修復和細胞再生
三、幹細胞及其與組織修復和細胞再生
第三節 纖維性修復
一、肉芽組織及其在組織修復中的作用
二、瘢痕與損傷組織修復
三、肉芽組織和瘢痕組織產生過程及其發生機制
第四節 創傷癒合
一、創傷癒合的基本經過
二、創傷癒合的基本類型
三、骨折癒合
四、影響創傷和骨折癒合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章 炎症
第一節 概述
一、炎症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變化
四、炎症的局部表現和全身反應
第二節 急性炎症
一、急性炎症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改變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三、白細胞滲出和吞噬作用
四、炎症介質及其在炎症過程中的作用
五、急性炎症的類型及其病理變化
六、急性炎症的結局
第三節 慢性炎症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變化特點
二、慢性肉芽腫性炎
第十三章 發熱
第一節 概述
一、發熱
二、過熱
第二節 發熱的原因及其發生機制
一、致熱原和發熱激活物
二、內生致熱原
三、發熱的發生機制
第三節 發熱的經過及熱型
一、發熱的經過
二、熱型
第四節 發熱時機體功能及代謝的變化
一、各系統功能改變
二、物質代謝的改變
第五節 發熱的生物學意義
第十四章 敗血症
一、 概述
二、病因及致病機制
三、病理變化
四、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第十五章 腫瘤
第一節 腫瘤概述
一、腫瘤概念及其一般特性
二、腫瘤的異型性
三、腫瘤生長與擴散
第二節 腫瘤發生的原因
一、化學性致瘤因素
二、物理性致瘤因素
三、生物性致瘤因素
第三節 腫瘤的發生機制
一、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二、影響腫瘤發生、發展的內在因素及作用機制
第四節 腫瘤命名與分類
一、腫瘤的命名原則
二、腫瘤的分類
三、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
第五節 動物常見腫瘤
一、上皮性腫瘤
二、間葉組織腫瘤
三、神經外胚層源性腫瘤
第六節 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一、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二、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第十六章 免疫病理
第一節 超敏反應
一、Ⅰ型超敏反應
二、Ⅱ型超敏反應
三、Ⅲ型超敏反應
四、Ⅳ型超敏反應
第二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機制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類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變化特徵
四、動物常見自身免疫病
第三節 免疫缺陷病
一、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章 血液、造血系統病理
第一節 貧血
一、貧血原因與分類
二、貧血發生機制
三、貧血對機體的影響
第二節 脾炎
一、脾炎的基本變化
二、脾炎的類型及其病理變化
三、脾炎的結局
第三節 淋巴結炎
一、急性淋巴結炎
二、慢性淋巴結炎
第四節 骨髓炎
一、急性骨髓炎
二、慢性骨髓炎
第十八章 心血管系統病理
第一節 心功能不全
一、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分類
二、心功能不全的發生機制
三、心功能不全對機體功能和代謝的影響
第二節 心內膜炎
一、心內膜炎的原因、發生機制和病理變化
二、心內膜炎的結局及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心肌炎
一、心肌炎的原因、發生機制和病理變化
二、心肌炎的結局及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心包炎
一、心包炎的原因、發生機制和病理變化
二、心包炎的結局及對機體的影響
第五節 血管炎
一、動脈炎
二、靜脈炎
第十九章 呼吸系統病理
第一節 呼吸功能不全
一、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與分類
二、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和發生機制
三、呼吸功能不全對機體的影響
第二節 呼吸道感染
一、支氣管炎
二、急性細支氣管炎
三、肺炎
第三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肺氣腫
二、支氣管哮喘
三、支氣管擴張
第二十章 消化道疾病病理
第一節 胃疾病
一、胃炎
二、胃擴張
三、胃潰瘍
第二節 腸疾病
一、腸炎
二、腸阻塞
第二十一章 肝臟、膽道和胰腺病理
第一節 肝功能不全
一、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分類
二、肝功能不全時機體的代謝和功能改變
三、肝功能不全對其他器官系統的影響
四、肝性腦病
第二節 肝臟的病理變化
一、肝炎
二、毒物或藥物引起的肝臟疾病
三、肝硬化
第三節 黃疸
一、概述
二、不同類型黃疸的原因和發生機制
三、各類黃疸特點及其對機體的主要影響
第四節 膽道病理
一、膽囊炎
二、膽石症
第五節 胰腺病理
一、胰腺炎
二、胰腺萎縮
第二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統病理
第一節 腎功能不全的基本發病環節
一、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
二、腎小管功能障礙
三、腎內分泌功能障礙
第二節 急性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主要區別
一、病因區別
二、功能與代謝變化區別
第三節 腎炎
一、腎小球腎炎
二、間質性腎炎
三、化膿性腎炎
第四節 腎病
一、病因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第五節 尿毒症
一、發病機制
二、對機體的主要影響
第六節 膀胱炎
一、病因及其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第七節 子宮內膜炎
一、病因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第八節 乳腺炎
一、病因及致病機制
二、類型和病理變化
第九節 睪丸炎和附睪炎
一、睪丸炎
二、附睪炎
第二十三章 神經系統病理
第一節 神經系統的細胞及其基本病變
一、神經元的變化
二、神經膠質細胞的變化
三、小膠質細胞的變化
四、血管與脈絡膜的變化
第二節 腦炎
一、化膿性腦炎
二、非化膿性腦炎
第三節 神經炎
第四節 腦軟化
第二十四章 營養和代謝病病理
第一節 維生素A缺乏症
一、病因及致病機制
二、主要病理變化
第二節 維生素D缺乏與鈣、磷代謝紊亂
一、維生素D及鈣、磷代謝
二、鈣、磷代謝障礙的主要原因
三、鈣、磷代謝障礙對機體的主要影響
四、維生素D缺乏和鈣、磷代謝紊亂相關疾病
第三節 硒和維生素E缺乏症
一、病因及致病機制
二、動物常見硒和維生素E缺乏症
第四節 鋅缺乏症與中毒
一、鋅缺乏症
二、鋅中毒
第五節 銅缺乏症與中毒
一、銅缺乏症
二、銅中毒
第六節 奶牛酮病
一、病因及致病機制
二、臨診症狀和病理變化
第七節 痛風、肉雞腹水綜合徵與肉雞猝死綜合徵
一、痛風
二、肉雞腹水綜合徵
三、肉雞猝死綜合徵
第二十五章 主要傳染性疾病病理
第一節 主要細菌性疾病病理
一、炭疽
二、巴氏桿菌病
三、沙門菌病
四、鏈球菌病
五、大腸桿菌病
六、布魯菌病
七、結核病
八、壞死桿菌病
九、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十、豬丹毒
十一、鴨壞死性腸炎
第二節 主要病毒性疾病病理
一、口蹄疫
二、痘症
三、狂犬病
四、豬瘟
五、豬傳染性水皰病
六、豬圓環病毒病
七、豬偽狂犬病
八、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
九、豬血凝性腦脊髓炎
十、禽流感
十一、雞新城疫
十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十三、雞馬立克病
十四、禽白血病
十五、牛惡性卡他熱
十六、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
十七、綿羊肺腺瘤
十八、綿羊進行性肺炎
十九、小鵝瘟
二十、鴨瘟
二十一、鴨病毒性肝炎
第二十六章 主要寄生蟲病病理
第一節 牛泰勒蟲病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及鑑別診斷
第二節 球蟲病
一、雞球蟲病
二、兔球蟲病
第三節 豬弓形蟲病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四節 豬附紅細胞體病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五節 旋毛蟲病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六節 血吸蟲病
一、日本血吸蟲病
二、東畢吸蟲病
第二十七章 其他疾病病理
第一節 麴黴菌病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二節 放線菌病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三節 豬地方流行性肺炎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四節 流行性淋巴管炎
一、病原及致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主要參考文獻
英漢名詞對照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動物病理學(第2版)》的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數字課程的資源包括病理樣彩圖、主要參考文獻、英漢名詞對照、配套PPT課件等內容。
作品名稱
動物病理學(第2版)數字課程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3月
作者
鄭世民等
策劃編輯
李光躍
技術編輯
李翠玲

教材特色

  1. 該教材把形態病理與機能病理有機地融合,使病理學知識更趨系統性。
  2. 該教材為滿足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書後附有病理學及其相關學科的醫學英語辭彙量約1200個,便於學生學習。
  3. 該教材收集相關病變圖片130餘幅,繪製有關線條圖20餘幅,增加了內容的直觀性。
  4. 該教材強調病理與臨床的結合,注意病理學在疾病診斷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作者簡介

鄭世民,男,1959年9月出生,甘肅秦安縣人,中共黨員。主要從事獸醫病理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承擔多門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