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習實驗法

動物學習實驗法,是指在特定實驗控制條件下研究動物學習規律的方法。以動物為被試,通過設定各種實驗條件來觀察動物學習行為的變化,以獲得對人類的學習行為具有啟發性的材料。用實驗方法對動物的學習行為進行研究,始於19世紀末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和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1890年巴甫洛夫採用唾液條件反射裝置對狗進行實驗研究,提出經典條件反射理論。1898年桑代克採用迷籠、迷箱、迷路圈等實驗裝置,對狗、貓、雞、魚等動物進行實驗研究,提出學習的嘗試錯誤理論,即聯結說。此後,許多心理學家用實驗方法研究動物學習的特點,提出一系列學習理論。

其中華生在1908—1920年間用迷津等裝置對動物進行實驗研究,提出學習的刺激 反應理論;苛勒在1913—1917年間用迂迴實驗裝置對黑猩猩的學習行為進行研究,提出學習的頓悟理論;斯金納用他自己設計的迷箱“斯金納箱”對白鼠、鴿子等動物的學習行為進行研究,提出操作條件反射理論;托爾曼等在1946年採用十字形迷津研究大白鼠的學習行為,提出符號學習理論,即認知一目的說。心理學家在動物學習實驗中,發現了一些也存在於人類學習中的規律,或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