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地理學(202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動物地理學》是202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動物地理學
  • 作者:李兆元、董貴信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 ISBN:978703073963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綜合過去30年來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從演化和適應兩個維度論述物種分布問題,是目前國內第一部系統介紹動物地理學內涵及範疇的學科專著,也是論述該學科**研究進展的科學專著。通過緒論和物種多樣性,系統介紹本學科內涵、歷史脈絡以及生物學概念和理論;通過描述地理空間的環境分異和生物相以及環境的歷史變遷,以闡述環境壓力及其動態性。用部分獸類分布區的歷史變遷和地質時期動物區系來展示動物分布區及區系的動態性,通過介紹當代世界和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來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格局以及演化背景、當代環境與物種適應的統一性。最後結合作者的**研究發現來探討本學科在當代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套用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物地理學的定義 2 
第二節 動物地理學的發展歷史 3 
一、動物地理學是古老的科學 3 
二、動物地理學是新興科學 19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 21 
參考文獻 23 
第二章 多樣性 25 
第一節 物種 26 
一、物種定義 26 
二、物種定義在使用中的困難 30 
三、當代分類學中物種鑑定手段及存在的問題 32 
第二節 多樣性的實現 33 
一、成種機制 33 
二、成種時間 36 
三、物種維持機制 37 
四、分類單元、分類系統、演化歷史及物種多樣性 38 
第三節 自然選擇、適應和分布 41 
一、自然選擇單位 41 
二、適應 46 
三、適應輻射和物種多樣化 49 
四、分布 55 
參考文獻 60 
第三章 地理空間的環境分異和生物相 65 
第一節 驅動環境分異的主要因子 66 
一、地表水熱分布的基本格局 66 
二、改變水熱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 69 
三、環境分異對生物的影響 73 
第二節 環境分異與生物相 75 
一、潮間帶(intertidal zone) 76 
二、濕地 78 
三、森林 81 
四、草原(grasslands) 90 
五、荒漠(deserts) 92 
六、苔原(polar tundra)和冰原 93 
七、垂直景觀 95 
第三節 環境的動態性 95 
參考文獻 96 
第四章 地球環境的歷史變遷 99 
第一節 古海陸相 100 
一、地球構造 100 
二、海陸相演變 101 
第二節 古氣候 108 
一、溫度 108 
二、濕度 111
第三節 海平面升降 116 
第四節 造山運動 118 
第五節 第四紀環境變化對生物區系的塑造 118 
第六節 區系的動態性 119 
參考文獻 120 
第五章 部分重要獸類分布區的歷史變遷 123 
第一節 緒論 124 
第二節 有袋類 127 
一、關於有袋類(有袋下綱Marsupialia) 127 
二、有袋類的起源和分布區的演變 128 
三、現代有袋類區系形成 130 
第三節 靈長目 130 
一、關於靈長目 131 
二、類靈長類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32 
三、現代靈長類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33 
四、猿類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37 
第四節 鯨偶蹄目 143 
一、關於鯨偶蹄目(Cetartiodactyla) 143 
二、類有蹄類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45 
三、現代鯨偶蹄目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46 
第五節 奇蹄目 155 
一、關於奇蹄目(Perrisodactyla) 155 
二、類奇蹄類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56 
三、現代奇蹄目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57 
第六節 食肉目 162 
一、關於食肉目(Carnivore) 162 
二、食肉目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70 
第七節 長鼻目 181 
一、關於長鼻目(Proboscidea) 181 
二、長鼻目的起源和分布變遷 182 
參考文獻 186 
第六章 地質時期的動物區系Ⅰ:古生代和中生代 207 
第一節 緒論 208 
一、隱生宙 208 
二、顯生宙 209 
第二節 古生代概述 209 
第三節 寒武紀 210 
一、地理和環境 210 
二、生物區系 210 
三、寒武紀生物滅絕事件 212 
第四節 奧陶紀 212 
一、地理和環境 212 
二、生物區系 214 
三、奧陶紀—志留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216 
第五節 志留紀 216 
一、地理和環境 216 
二、生物區系 217 
三、志留紀生物滅絕事件 217 
第六節 泥盆紀 218 
一、地理和環境 218 
二、生物區系 218 
三、晚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220 
第七節 石炭紀 221 
一、地理和環境 221 
二、生物區系 222 
三、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 225 
第八節 二疊紀 226 
一、地理和環境 226 
二、生物區系 226 
三、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 228 
第九節 中生代概述 230 
第十節 三疊紀 231 
一、地理和環境 231 
二、生物區系 232 
三、三疊紀—侏羅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234 
第十一節 侏羅紀 235 
一、地理和環境 235 
二、生物區系 236 
第十二節 白堊紀 237 
一、地理和環境 237 
二、生物區系 238 
三、白堊紀末生物大滅絕 240 
參考文獻 242 
第七章 地質時期的動物區系Ⅱ:新生代 259 
第一節 新生代概述 260 
一、新生代各時期劃分 260 
二、新生代氣候變化 260 
三、古近紀 261 
四、新近紀 261 
五、第四紀 262 
第二節 古新世 262 
一、地理和環境 262 
二、生物區系 263 
三、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265 
第三節 始新世 266 
一、地理和環境 266 
二、生物區系 268 
三、始新世—漸新世生物滅絕事件 270 
第四節 漸新世 271 
一、地理和環境 271 
二、生物區系 272 
第五節 中新世 275 
一、地理和環境 275 
二、生物區系 275 
第六節 上新世 282 
一、地理和環境 283 
二、生物區系 283 
第七節 更新世 287 
一、地理和環境 288 
二、生物區系 292 
第八節 全新世 297 
一、地理和環境 297 
二、人類擴張 298 
三、第四紀生物大滅絕 300 
參考文獻 303 
第八章 當代世界動物地理區劃 329 
第一節 動物地理區劃方案 330 
一、小達靈頓方案 330 
二、當代國際方案 332 
第二節 古北界 334 
一、古北界範圍 334 
二、古北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35 
三、古北界動物區系 336 
第三節 新北界 338 
一、新北界範圍 338 
二、新北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39 
三、新北界動物區系 339 
第四節 新熱帶界 341 
一、新熱帶界範圍 341 
二、新熱帶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41 
三、新熱帶界動物區系 342 
第五節 南極界 348 
一、南極界範圍 348 
二、南極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48 
三、南極界動物區系 348 
第六節 非洲熱帶界 349 
一、非洲熱帶界範圍 349 
二、非洲熱帶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49 
三、非洲熱帶界動物區系 350 
第七節 印度馬來界 356 
一、印度馬來界範圍 356 
二、印度馬來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57 
三、印度馬來界動物區系 358 
第八節 澳大拉西亞界 360 
一、澳大拉西亞界範圍 360 
二、澳大拉西亞界動物區系的形成基礎 360 
三、澳大拉西亞界動物區系 361 
第九節 大洋洲界 361 
參考文獻 362 
第九章 中國動物區系區劃 369 
第一節 當代中國動物區系演化背景 370 
一、西北動物區系 370 
二、青藏高原及周邊動物區系 372 
三、東部季風區動物區系 375 
第二節 當代中國動物區系區劃簡介 379 
一、蒙新高原耐旱動物群——蒙新區 379 
二、青藏高原耐寒動物群——青藏區、西南區 381 
三、季風區耐濕動物群——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 382 
參考文獻 389 
第十章 保護生物地理學 391 
第一節 人類紀元 392 
一、物種滅絕 392 
二、人類生存與物種滅絕 394 
三、物種滅絕和人類生存 397 
第二節 保護生物地理學簡介 398 
一、保護生物學和保護生物地理學 398 
二、保護生物地理學研究 399 
三、網路分析、群落研究及其在保護中的套用 402 
參考文獻 412 
附表 415 
附錄 廣東省長隆慈善基金會簡介 486 
後記 4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