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能量

動機能量(motivational energy)習性學術語。洛 倫茨1950年觀察到動物完成動作之後立即出現的一些刻 板固執行為,其閾限隨時間推移而降低為真空活動,認為本 能活動由“動作一專門能量”驅動,該能量在完成動作的作 業中耗盡,並在作業之後積累起來。廷伯根1951年把這個 概念發展成有名的本能等級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行為能 量被看成像水利原理那樣的“動機衝動”。這些關於動機能 量的概念,同弗洛伊德關於精神能量的概念有些相似,經過許多科學家的批評,大部分習性學家已不再使用。然而,關於動機能量的思想後來又以另外的概念框架得到恢復。麥 克法蘭1971年提出動機系統概念,用機械、電、水利和其他 物理系統的數學方式表達出來,把能量粗略地定義為工作的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他能對動機能量、動機狀態和其他相關變數、參數及功能作出相對應的粗略描述,進而對行為 控制研究作出預測。不過正如麥克法蘭自己所承認的那樣,這種方法的價值及其準確性還有待確定。儘管如此,把 控制理論套用到行為上可能會給動機能量概念以新的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