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景器

動景器

動景器(或動景盤)(stroboscope),是演示在一定速度條件下運動物體產生視覺效果,說明似動現象的儀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景器
  • 外文名:stroboscope
  • 別名動景盤
  • 定義:說明似動現象的儀器
  • 學科:實驗心理學
簡介,主要特徵,理論爭論,原理,

簡介

普拉托(Platean,1833)製造了第一個動景器。直到現今,動景器還是心理學演示似動現象的常用儀器。演示時,先將實驗用的卡通片放入景盤,使之緊貼內壁,同時用手慢慢轉動手輪,隨著景盤的旋轉,觀察者從視窗向內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靜止的圖形隨之活動起來,當景盤的轉速在每秒16格左右時,動景效果最佳。重複觀察幾次,即可體會似動現象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徵

動景器亦稱“動景盤”。用於演示似動現象的儀器。最早由普拉托在1833年設計製造。演示時,先把卡通片放入動景盤中,使其緊貼內壁,觀察者通過動景盤上的視窗進行觀察,而後轉動手輪,待動景盤旋轉,便可看到卡通片上的靜止圖形在動。實驗表明,當盤轉速度為每秒16幀畫面時,動景效果最明顯。

理論爭論

電影銀幕上人物的運動是一系列不連續的靜止圖像的刺激在人腦里畫出的軌跡。物理學家Faraday(1831)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他發明了“動景器”,一系列靜止圖形連續快速呈現可以引起目視運動。這種效應普遍地被視為一種錯覺。即動景錯,並且圍繞著它的發生機制有過熱烈的爭論。S.Exner(1875)認為,運動知覺的神經基礎學說必須包括各種錯覺性運動。這個觀點為Wertheimer所發展,他關於目視運動的著名研究導致完形心理學[亦譯為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的誕生。

原理

在黑暗中,如果注視一個細小的光點,人們會看到它來回飄動,這叫自主運動;在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只覺得月亮在“靜止”的雲朵後徐徐移動。這種運動是由實際飄動的雲朵誘發產生的,因而叫誘發運動;在注視傾瀉而下的瀑布以後,如果將目光轉向周圍的田野,人們會覺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飛升,這叫運動後效;在所有這些場合,看到的運動都不是物體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動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