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1333畝,其中:水田2268畝,旱地9065畝。糧豆播種面積7991畝,糧豆總產量213.2萬公斤,平均單產267公斤。油料種植255畝,產量42338公斤,平均單產86公斤。甘蔗種植7873畝,產量26653噸,平均單產4.1噸。蔬菜瓜類214畝,產量2.8萬公斤,平均單產999公斤。茶葉657畝,實有採摘面積173畝,產量8350公斤。大牲畜存欄757頭,出欄125頭;生豬存欄3016頭,出欄5059頭(其中自宰自食261頭);家禽飼養7623隻,出售自宰12900隻。農村經濟總收入1417.8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54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14元,人均實有口糧411公斤。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2萬元,占總收入的64 %;畜牧業收入 393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668頭,肉牛 58頭,);漁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0.28 %;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1 %;第二、三產業收入 261萬元,占總收入的19 %;工資性收入 218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145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1人(占勞動力的1 %),到省外務工3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266戶通自來水,有 83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07%)。有1266戶通電,有99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6%、68%和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18戶(分別占總數的65 %和52%)。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彈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
距離集貿市場1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5輛,拖拉機100輛,機車85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506 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86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86 戶。全村有19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20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733.99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477.41 萬元,占總收入的 64 %;畜牧業收入 101.75 萬元,占總收入的 14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235 頭,肉牛 69 頭,);漁業收入 2.05 萬元,占總收入的0.28 %;林業收入 7.34 萬元,占總收入的 1 %;第二、三產業收入 145.44 萬元,占總收入的 19 %;工資性收入 1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農民人均純收入 9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0 人(占勞動力的 1 %),到省外務工 30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稻穀 ,主要銷售往 縣內。2007年 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477.41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4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糯米飯、拉祜包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 二三 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1192 戶,共鄉村人口 4663 人,其中男性 2361 人,女性 2302 人。其中農業人口 4663 人,勞動力 3021 人。該村以拉祜族、哈尼族為主(是拉祜族、哈尼族、傣族混居地),其中 拉祜族1935 人, 哈尼族1594 人,其他民族1134 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671 人,參合率79 %;享受低保 544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32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4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8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5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6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64 戶,占農戶總數的 5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120 平方米,擁有教師 26 人,在校學生 383 人,距離 鎮中學1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49 人,其中小學生383 人,中學生266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6 個、圖書室 2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19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1424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85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22579 元(人均 5 元),一事一議籌勞 15715 個(勞均 5 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14.2 萬元,有固定資產 96.1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7.22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 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19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1424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85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22579 元(人均 5 元),一事一議籌勞 15715 個(勞均 5 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14.2 萬元,有固定資產 96.1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7.22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 方式公開。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解決2個小組通電問題和1個小組的飲水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開發民族具有的特色產業.
發展茶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135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660頭、牛127頭、羊15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33人。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00元增加到10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三零九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