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西番蓮(學名:Passiflora menghaiensis X. D. Ma, L. C. Yan & J. Y. Shen)是西番蓮科西番蓮科植物。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保護級別,
植物學史
2018年8月,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馬興達、申健勇等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開展“西雙版納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畫”目標植物調查工作時,發現一西番蓮屬疑似新種。
形態特徵
該種形態上與廣東西番蓮Passiflora kwangtungensis和Passiflora geminiflora(產印度和尼泊爾)類似,但該種每花序僅有兩朵花,外副花冠白色,內副花冠淺綠色,並且果被微柔毛,三個種區別較明顯。通過查閱文獻和相近種模式標本對比,最終確認該物種為一新種,並根據它的發現地將其命名為勐海西番蓮(Passiflora menghaiensisX. D. Ma, L. C. Yan & J. Y. Shen),並以Passiflora menghaiensis, a new species of Passifloraceae from Yunnan, China為題,線上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Taiwania上。
保護級別
由於西番蓮屬的分布中心在中南美洲,所以在中國發現西番蓮屬植物新種相對困難。最近80年以來,在中國僅發現和描述了3種西番蓮屬植物新種(蝴蝶藤Passiflora papilio、尖峰西番蓮Passiflora jianfengensis和版納西番蓮Passiflora xishuangbannaensis)。目前,勐海西番蓮在野外僅發現一個居群,成年個體僅6株,由於西番蓮屬的大多數物種是自交不親和的,再加上該物種目前已知的個體數極稀少,在野外的結實率不高。我們通過引種種子的方法進行了播種實驗,播種30粒種子,目前只繁育出一株,該物種的種子萌發率為何如此之低還有待今後的進一步研究,種子萌發率低或許也是該物種在野外瀕臨滅絕的一個原因。
由於勐海西番蓮的產地靠近農田,人為干擾較為嚴重(居群分布點離農田大概100米遠;周邊村民經常上山采蘑菇和竹筍;農田周邊使用草甘膦除草劑)。如果將來不採取更加有效的保護措施,該物種很有可能在將來有滅絕的風險。根據IUCN的瀕危等級評估標準,評估該新種瀕危等級為極危(CR; criteriaB1ab (i, v) 2ab (i, v), D)。
該研究得到中國植物園聯盟的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畫項目(KFJ-3W-No1)、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2017FY100100)和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2017XTBG-F05)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