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永鎮

勐永鎮

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永鎮位於東經98°46′、北緯23°57′處,距縣城75公里,東與臨翔區章馱鄉接壤,西與永德縣大雪山鄉隔南汀河相望,北與雲縣幸福鎮相接,是耿馬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素有耿馬的“北大門”之稱。全鎮總國土面積411.76平方公里,下設8個村民委員會,86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5662戶,總人口29916人,有傣、佤、拉祜、布朗等14種少數民族。

2019年7月24日,勐永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勐永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8個村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883
  • 面積:411.76平方公里
  • 人口:29916人
  • 車牌代碼:雲S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經濟概況,人口民族,社會事業,

地理環境

勐永鎮隸屬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地處耿馬城東北58.5公里處,東與臨滄縣章馱鄉接壤,西與永德縣大雪山隔南汀河相望,北與雲縣幸福鄉相接,羊耿線貫穿鎮內新和、勐永、河底崗3個壩子,是耿馬連線三縣兩鄉和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地勢東高北低,最高海拔2313米,最低海拔611米,主要河流有河底崗河、勐永河、芒來河。有較好的氣候條件,雨熱同期,乾涼同季,年積溫6837.2℃,最高氣溫31.4℃,最低氣溫0.5℃,年降雨量946.2毫米,終年無霜,屬亞熱帶氣候類型。有豐富的銅、鉛、鋅、金、硫、鐵、錫、雲母等多種礦藏資源。

歷史沿革

“勐”,為傣族地名,“永”為稱讚,意為受人稱讚的地方,1773年為耿馬宣撫司九勐十三圈中的九勐之一,1931年置勐永鎮,1940年、1950年、1967年、1974年更名為永平鎮、勐永區、永忠公社、勐永公社,1984年復置勐永區,1987年改置勐永鎮。

經濟概況

2007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645萬元,同比增1618萬元,增長20%, 其中:種植業收入6603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1244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019頭,肉牛1024頭,肉羊906隻,雞85659隻);漁業收入39萬元,占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130萬元,占總收入的1.6%;第二、三產業收入1629萬元,占總收入的17%;農民人均純收入2331元,以糧食、甘蔗收入為主;糧食總產量達12281噸,人均有糧達到344公斤;財稅工作收支平衡,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6.8‰,控制在7‰以內。全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勐永村養殖業勐永村養殖業

人口民族

截止2008年11月,全鎮總人口2991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出生率為6.01‰,計畫生育率92%,長效節育率83%,出生率控制在7‰以內,綜合節育率90%,我鎮認真抓好獨生子女辦證工作,到2007年累計辦證237戶,在總人口中顧委有傣、佤、拉祜、布朗等14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7%。

社會事業

鎮下設衛生機構(衛生院)1個,占地9715.63平方米,共有人員1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人,具有高等醫學院專科以上學歷3人,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6人。鄉村醫生15人,鄉村醫生中高中學歷5人,具有執業助理醫師1人,有女村醫5人。衛生院可完成X光攝片、B超檢查、化驗檢測、心電圖測定、多功能微波治療、紅外線婦產科理療等治療。開展內科、婦產科、外科、小兒科以及常見地方病、傳染病的診療。2007年底,全鎮8個村委會86個村民小組4822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1098人,收取參合資金210980元,參合率達80.35%。
截止2007年底,全鎮96%的村民小組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全鎮共有1787戶農戶通自來水,有1022戶農戶飲用井水,還有2853農戶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0%)。有5662 戶農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8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9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48戶。全鎮8個村委會中,有4個村進村主道路為水泥路面;3個村為沙石路面;1個村為土路。到2006年底,全鎮建有沼氣池農戶1144戶;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農戶873戶。建有小水窖1022口;建有中小型水庫2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588.5畝,有效灌溉率為13%。鎮內建有1個集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潔,民眾文化活動內容豐富。
鎮廣播電視站鎮廣播電視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