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氣候
全鎮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最高海拔為北部的大幹塘山2581米,最低海拔為木瓜樹小河口1208米,相對高差1373米。鎮政府駐地在勐佑街,海拔1496米。年平均氣溫16.2C0,年均降雨量1307毫米,屬季風溫和溫潤氣候。順甸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境而過,雲保公路橫貫其間,扁烏線、習營線貫通全鎮。
資源環境
勐佑鎮國土總面積381.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781畝,其中水田17942畝,旱地30839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畝。勐佑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如春,冬季晴朗上午,多霧籠罩;年均氣溫16.2℃左右,年均降雨量1307毫米,屬季風性濕潤氣候。
境內河流眾多,水利資源豐富,流量最大的河流是順甸河(勐佑大河),過境河長28公里,主要支流有烏馬河、立達河、雞蛋寨河、王家河、光山河、小白河等。
經濟狀況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豆類、蕎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
甘蔗、泡核桃、油菜籽、洋芋、蔬菜等。農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糧、茶、畜、蔗、勞務輸出、交通運輸等。2002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065萬元,糧食總產量1577.0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850.6元,人均占有糧食361公斤。實現財政收入229萬元,支出722萬元。
農村經濟
勐佑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如春。冬季晴朗上午,多霧籠罩;霜日雖少,但平均氣溫偏低。冬季回暖偏遲,農事節令比同海拔地區推遲15—20天。夏季雨量集中,約占年降雨量的58%。冬季雨量少,僅占年降雨量的4.3%。有利的氣候條件是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水利條件較好,基本無低溫冷害發生。
90年代以後,在深化農村改革中進一步完善了以
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雙層經營體制。人民生活穩步提高。2004年,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及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全鎮共減免農業稅290多萬元。2006年,農民人均總收入2075元,人均純收入1417元,人均占有糧食442公斤。2006年末,全鎮金融存款餘額4074萬元,其中儲蓄餘額3887萬元,貸款餘額2053萬元。2007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進一步提高,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預計達158053172元,增6245.9萬元,增長65.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66元,人均增808元。全鎮各項存款餘額達7851萬元,貸款餘額達2676萬元,人均儲蓄存款達1615元。
特色產業
糧食產業:2007年全鎮共組織調入農藥30噸,化肥700噸,農膜30噸,調入水稻良種5500公斤,玉米良種11480公斤,完成水稻育秧750畝,其中旱育秧350畝。完成大小春糧豆播種面積104361畝,預計實現糧食總產2033萬公斤,其中大春糧食播種面積64522畝,預計總產1545萬公斤,小春糧食播種面積39809畝,實現糧食總產488萬公斤,人均生產糧食443公斤,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建成高穩產農田48781畝。
茶葉產業:2007年全鎮完成
茶葉種植面積4330畝,其中:高優生態茶園面積870畝,累計建成高優生態茶園11643.71畝,茶園總面積達52053.98畝。完成1300畝低產茶園改造。繼續抓好茶葉生產、加工、流通管理工作,加大茶葉農殘治理打假力度,確保茶葉增產、農民增收。全鎮預計茶葉總產量238.97萬公斤,產值8184萬元,與上年相比增5634.6萬元,增長221.3%。
畜牧業發展情況: 2007年全鎮預計肉類總產達3080噸,實現畜牧業產值4928萬元,增2626.3萬元,增長114%。生豬存欄51000頭,出欄23000頭;大牲畜存欄18800頭,出欄1800頭;山綿羊存欄15400隻,出欄3500隻;豬瘟免疫4萬頭,新城疫免疫2.1萬隻,培育養牛重點戶12戶,養豬重點戶50戶。完成肉牛凍精改良55頭,種植人工草山120畝,配合飼料推廣650噸。
核桃產業:按照縣政府的發展思路,積極組織發動民眾做好縣政府下達我鎮3萬畝核桃種植任務的規劃落實工作。核桃種植任務已落實到各村,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開展。同時,嚴格制定管護措施,加強現有核桃園和新建核桃基地的管理。全鎮核桃面積達70940畝,其中:掛果面積2861畝,預計產量350噸,產值770萬元。
名勝古蹟
資源有大尖山瀑布、大殿山軍事基地、習謙石壁呤詩歌遺址,大落坑溶洞、勐佑大花橋等。勐佑人民勤勞善良,手藝精巧,手工業發展歷史悠久,用白泥製成的土陶製口頗受城鄉居民喜愛,手工編制的“草鼓墩”、“草鞋”,適用美觀,暢銷全縣乃至臨滄地區。據統計,勐佑現有農村實用人才1027人,其中鄉鎮企業人才325人,村辦組成人員40人,專業大戶166戶,回鄉知青496人。農村實用人才資源豐富,行業類型齊全,有較好的開發基礎。勐佑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相對較高的勞動者素質,成為鳳慶縣西部的經濟、文化、交通重鎮。
大花橋 古蹟
古驛寒梅:為順寧(鳳慶)十景之一,《舊志》記載:“驛置錫鉛,距城西北80里,舊有古梅數株,寒香欲透,能逢使者前來,月魄初浮,可贈客懷東去。”江西贛州府的張偉銑職居千戶,隨鄧子龍將軍平滇,以軍功敘議授“驛承”之職,分守錫勐(錫鉛、勐佑)二里,世萌永襲。驛承設官邸於錫鉛村紅梅社。現為習謙村紅梅小組李國柱、李國梁、徐家興三戶宅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順寧知府李文淵(滿洲國監生)賦七律一首:石蹬寒莎古道斜,梅花點點映皇華。隔村臨水偏疏落,臥雪擋風獨聱櫟。豈為題詩逢醉尉,漫因折寄失牛車。幽香觸動平生癖,盡日淹留賣酒家。以贊古驛寒梅。時隔近300年,古梅僅剩數根枯節於石縫中,驛堂早已換新裝。
觀音寺: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今勐佑村大寨,分前後兩院,面積約三畝。據七八十歲老人口述,前院有月池、垂柳,兩株柏樹還有石虎守護著山門,月池裡有蓮花,岸邊有一棵拐棗,景色很是清幽。進入二門,有“達觀學識此起步,知音琴調待時彈”的大對聯,雕樑畫棟,宏偉壯觀,觀音塑像端坐蓮台之上,大小佛像立在兩旁,院內有萬年青、金桂花、香櫞、黃果……景色怡人,叫人流連忘返,當年,香火甚旺。如今,這裡的地名仍叫觀音寺,只是景觀不再。
大殿山:四百年前順寧府擬移府城於勐佑村大寨,並擇定今大殿山作為修建玉皇大殿的地方,當時建大殿所需木材均已備齊,後因府址停遷,故留此遺址,並以此為名,沿用至今。
城門洞:傳說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順寧府將遷往今勐佑村大寨,故在大寨南約一里的山麓間修築城門,工程即將竣工時,冬季來臨,清早濃霧阻礙視線,對城防極其不利,故府址停遷。當時所築城門土洞之處,今仍沿用其名。
柏木橋溝:在勐佑村大寨山腳。傳說清初吳三桂入滇受封平西王,他居心叵測,妄想稱帝,於是不顧萬民的休養生息,廣搜柏木準備籌建金龍寶殿,我們勐佑人民同心策定,群力將此溝兩側參天柏木砍盡並埋於溝中,以抗拒吳三桂。如今,山坍土塌之時還會有當年埋藏的柏木出現,故此溝稱之為“柏木橋溝”。
岩子腳題詩石壁:習謙村岩子腳兩丈多高的石岩壁上有文人詩聯,據考證,是村民徐自正老人的先祖徐從聖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所書,所書七首詩聯,如今有五首還很清晰。
文物
勐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能夠保留至今的標誌性建築已經屈指可數,比如濟川橋(俗稱大花橋)、習謙小花橋、勐佑匯川橋(俗稱魁閣山橋)詞碑。其中濟川橋(俗稱大花橋)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有關史料記載,該橋建於清光緒18年(1896年),1945年被一場大水沖毀,於1948年重建,至今已走過了58年的風風雨雨,該橋過去是緬甸、鎮康、永德與內地往來經商的必經之路,是地地道道的茶馬古道。如今是我鎮棕園、岔路、習謙、立果、翁樂、高山、勐佑幾個村的人民生產生活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鳳慶縣的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更是我鎮古老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習謙小花橋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1948年5月改建,全長14米,寬2米,供行人、馬幫往來。
地方習俗
勐佑鎮少數民族中,
彝族居多,有
蘆笙、
三弦、
竹笛等民樂器。特有的舞蹈有打歌,如今還盛行於討親嫁娶中,夜幕降臨,打歌人家就擺起兩張桌子,打歌人圍成圈,蘆笙、三弦、竹笛藝人吹起打歌調,就是村人最快樂的時候了,其中“翻身歌”、“攢兩攢”等舞曲為老百姓們所喜愛。
基礎設施
水利設施
庫塘建設:全鎮共有水利設施1045件,其中,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5座,壩塘10件,總蓄水量380萬m3。投資250萬元的立果綠陰塘水庫,現正在建設,力爭2007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
溝渠建設:勐佑鎮注重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糧食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全鎮累計建成灌溉溝渠1623件,2975公里,灌溉面積13589畝。
五通情況
通路:全鎮現有縣鄉油路40公里,彈石路35公里,有鎮村公路285公里,村組公路421公里,鎮村公路通路率達100%,村組公路通路率達85%。
通電視:全鎮有線電視用戶達2414戶,有衛星地面接收機1934個,廣播站一個,電視覆蓋率達98%。
通電:勐佑鎮20個村中,全部通電。有14個村實施了農網改造工程,改善用電戶8300多戶,改善率75.05%。
通電話:全鎮共有程控電話機1520部,移動用戶5471戶。
通水:勐佑鎮的飲水工程,2003年以前,解決了1000多戶農戶的飲水困難;2004年國債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項目中,投資239.8萬元,解決了德思里片區、勐佑片區18個村民委員會46個村民小組的人畜飲水困難,同時解決了勐佑鎮級機關飲水問題。
沼氣建設使用
勐佑鎮截至目前,累計建成沼氣池2843口,涉及勐佑、安街、魚塘、白岩、習謙、河東、新寨、新田、高山、立果共10個村,2007年全鎮預計完成沼氣池建設1210口,投資61萬元,已完成1064口。
鄉鎮街道
勐佑街道歷史悠久,境內原有三條街,即勐佑街、習謙街、岔路街。1993年,又新開茶寨街。2005年10月20日,德思里鄉與勐佑鎮合併之後又增加兩條街,即德思里大橋街和立達街。
社會事業
人口衛生
醫療衛生設施:全鎮有一個中心衛生院(勐佑中心衛生院),一個分院(德思里分院),20個村衛生室,86家私人醫療點,有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從事醫療的技術人員有179人,其中:專技人員14人,農村赤腳醫生165人。有病床140張,同時,配置了一批先進醫療設備,基本可解決農民就醫難問題。2007年,全鎮共有4343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4.15%。
計生服務:1989年開始,全鄉6550對育齡婦女,有15對領取獨生子女證。至2005年底,在全鎮落實獎、優、免、補政策辦證769對,兌現資金46.3萬元,計畫生育政策深入民心。2006年,計畫生育完成“三術”559例,落實獎、優、免、補政策辦證152對,獎勵資金30.4萬元。
2006年,該鎮計畫生育工作通過市人民政府的檢查驗收,達到“市級優質服務先進鎮”標準。2007年我鎮的計畫生育工作在保持“市級優質服務先進鎮”稱號的基礎上,強化鎮村兩級宣傳員的教育管理,貫徹執行人口與計畫生育政策,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不斷提高計生宣傳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在縣級計生職能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持之以恆的抓好農村人口獎、優、免、補政策的落實,年內爭取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文化教育
鎮共有65所學校,其中:1所中學(勐佑初級中學);2所九年制中心校(習謙九年制中心校和德思里九年制中心學校);1所九年制中心學校(勐佑六年制中心學校);62所國小(含26所完小、9所村小、27個校點)。有教學班236個,其中:國小教學班199個,中學教學班37個。有在校生6623人,其中:學前班579人,小學生4022人,國中生2022人。有教職工410人,其中:國小教師286人,國中教師124人。全鎮中國小占地面積18.36萬平方米。其中:國小占地13.69萬平方米,中學占地4.67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39895平方米,其中:國小25971平方米,中學13924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458.89萬元,其中:國中555.55萬元,國小903.34萬元。我鎮在中國小建築面積中磚混結構以上有21875平方米,占建築面積的54.83%。全鎮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97.89萬元,新建、擴建校舍2115.06平方米,修繕改造校舍2800.9平方米。配備各類教育教學設備56套,其中:遠程教育設備模式一28套、模式二16套、模式三2套。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