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伏定經

勇伏定經

《首楞嚴三昧經》,全名《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簡稱《首楞嚴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經典,該經主要講“首楞嚴三昧”。“首楞嚴”是梵文音譯,意譯作“勇伏”“勇行”“健相”“健行”等。唐代之前漢傳佛教非常重視此經,凡提到《首楞嚴經》都是指《首楞嚴三昧經》;宋代之後,《首楞嚴經》逐漸失去原來的影響力;明清之後,因為禪宗大力弘揚另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簡稱《首楞嚴經》或《楞嚴經》),並且得到佛教界的普遍重視,因此提到《首楞嚴經》時多指《楞嚴經》。

著作介紹,人物介紹,

著作介紹

《勇伏定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根據佛教經錄記載,西晉惠帝元康元年四月九日,竺法護譯出《勇伏定經》,聶承遠居士為筆受。
《首楞嚴經》先後有十餘種漢文譯本,《勇伏定經》是第六種譯本,不過如今已經佚失。十種譯本之中,只有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首楞嚴三昧經》二卷留存於世。
《首楞嚴三昧經》,全名《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簡稱《首楞嚴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經典,該經主要講“首楞嚴三昧”。“首楞嚴”是梵文音譯,意譯作“勇伏”“勇行”“健相”“健行”等。唐代之前漢傳佛教非常重視此經,凡提到《首楞嚴經》都是指《首楞嚴三昧經》;宋代之後,《首楞嚴經》逐漸失去原來的影響力;明清之後,因為禪宗大力弘揚另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簡稱《首楞嚴經》或《楞嚴經》),並且得到佛教界的普遍重視,因此提到《首楞嚴經》時多指《楞嚴經》。

人物介紹

竺法護,西晉高僧。法護祖先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歲出家,拜竺高座為師,於是以竺為姓。竺法護生性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達數萬言,而且博覽六經,涉獵百家。當時中原地區雖然禮拜寺廟、佛像,然而大乘經典尚缺,法護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泰始元年攜帶大批經典返回東土,居於長安、洛陽,從此專心譯經,精勤行道,廣布德化,當時人稱“月支菩薩”、“敦煌菩薩”。太康六年,竺法護譯出《正法華經》,國人才開始知道觀音菩薩的名號。據《出三藏記集》記載,竺法護先後譯有《普曜》《大哀》《持心》《賢劫》《維摩》《無量壽》《正法華》《度世品》《首楞嚴》《光贊般若》等大乘經典一五四部、三○九卷。《歷代三寶紀》依據不同經錄增列法護譯作為二一○部、三九四卷,《開元釋教錄》則刪減為一七五部、三五四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