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敏河(努敏河)

諾敏河

努敏河一般指本詞條

諾敏河,嫩江西岸支流,古稱“屈利水”、“越河”。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托扎鄉大興安嶺支脈西尼氣山東南麓,流經、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甘南縣,在甘南縣輝龍圖附近注入嫩江。全長448公里,兩省區交界流長54公里,河寬60—170米,水深1.5—3米,流域總面積27983平方公里,枯流量150立方米/秒,正常流量200—350立方米/秒,洪流量2 500立方米/秒。結冰期150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諾敏河
  • 所屬水系:嫩江水系
  • 地理位置:東北
  • 流經地區: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黑龍江省甘南縣
  • 發源地: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里山南麓
  • 主要支流畢拉河格尼河
  • 河長:448公里
  • 河流面積:27983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200—350立方米/秒
河流簡介,幹流情況,治理開發,

河流簡介

諾敏河是嫩江一級支流,古稱“屈利水”、“越河”。發源於大興安嶺東麓內蒙古庫都爾林業局小九亞林場,流經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甘南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21°55'07'',北緯49°56'05'',海拔1102米。總河長467公里(另說489公里),兩省區交界流長54公里,河寬60—170米,水深1.5—3米,流域面積2570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82/‰,年徑流量32.9億立方米,枯流量150立方米/秒,正常流量200—350立方米/秒,洪流量2500立方米/秒。結冰期150天。該河由西北向東南流,在查哈陽鄉東2公里處分兩支,北支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訥河市交界處匯入嫩江,南支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甘南縣交界處匯入嫩江。主要支流有畢拉河格尼河。該河水資源豐富,下游建有查哈陽大型灌區,是我國東北地區四大灌區之一,黑龍江省最大的灌區。
諾敏河諾敏河

幹流情況

諾敏河此河是甘南縣與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的界河。在縣屬查哈陽鄉燈塔村北部入境,沿縣東部邊界經查哈陽、平陽兩個鄉鎮,在平陽鎮永利村東南龍門口匯入嫩江。縣境內流域面積為243平方公里,流長54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0.15億立方米。
諾敏河諾敏河

治理開發

諾敏河堤防諾敏河右岸堤防北起查哈陽鄉南部靠山屯,經由黎明、宏光、平陽鎮、建國村至永利村東,全長28.92公里。保護農田面積34萬畝,村屯80個、人口7.6 萬。諾敏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南坡,坡度大、流速急,對河道沖刷嚴重,洪水時主河道易於改道。民國20年(1931)9月21日,甘南設治局為防水害,曾與布西設治局協商築堤事由(互發咨函文書)。偽大同元年(1932年),河水出槽,農田被淹。當地地主欒旭主持修建了右岸防水民堤,堤距平查(平陽至查哈陽)公路800 米,對附進農田起到了防洪作用。1952年洪水沖毀民堤。1953年,縣政府抽調民工600人,修壩30天,投工1.8萬個,從蘑菇淺至平陽造紙廠,修堤長6.5公里。1954年5月,對此段堤防進行加高培厚。1957年洪水第二次沖毀宏光三隊東堤段,迫使堤防後退。1958年,當地政府組織民眾對諾敏河堤防再次加高培厚,沿老壩北起查哈陽鄉的靠山屯、南至平陽鎮的永利三隊,全長27.5公里。平均高度達2.5米、頂寬3米。1969年洪水與壩齊平,未成水患。1970年,縣政府調動2000民工,加固堤防。1974年甘南縣與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達成《關於治理平陽鎮附近諾敏河險段工程的協定》,1983年5月,國家松(花江)遼(河)委員會、黑龍江省水利廳、嫩江地區行署,共同到現場考察,決定採用裁彎導流方案(到1985年未動工)進行治理。1984年,洪水沖毀堤防第四險段(宏光三隊東),毀堤長130米。平陽鎮政府組織第三次後退築堤,修壩長550米;出動推土機13台,2000民工搶修兩天完成土方1.6萬立方米,確保全全渡汛。堤防距查平公路僅172米,與建堤初相比,河道西移630米。
諾敏河
太平山灌區原稱寶山灌區,系查哈陽灌區(省屬國營農場)的一部分,位於甘南縣寶山鄉境內東北部,灌區西起丘陵崗地腳下,東接查哈陽農場四幹線(原三幹線),北達大圍子屯,南鄰聚寶山屯南5 公里、與查哈陽農場三分場十七連相接壤。區內包括合勝、太平山、興塔村(1958年時),後又擴大灌區範圍,納入三合、一心、富海、寶山4個村的部分土地,人口6000餘人。灌區處於查哈陽灌區下游,水源由查哈陽總乾渠供給,渠首建於查哈陽總幹線末端,為自流引水灌溉。太平山灌區總面積5.28萬畝,工程控制面積達4.05萬畝,其中,水田2.06萬畝、可淨灌1.65萬畝;旱田面積1.59萬畝。屬中型灌區。 灌區於1958年興修了一些用、排水工程,1959年正式種植水稻。1964年,總計完成乾渠1條、支渠7條、渠首閘1座。1977年,又興修了多處構造物和排灌渠系。到1985年,完成主幹渠道1條長17.8公里,渠底寬度2.5至6米;設計支渠16條長34.8公里,實際完成14條29.8公里;設計支排7條14.7公里,實際完成5條長9.7公里;原設計灌區內的乾、支、斗、毛渠539條328.61公里,實際完成279條183.38公里;原設計土方量763萬立米,實際完成547萬立米。完成灌區構造物有節制閘3座、支渠進水閘6座、橋10座、渡槽4處、倒洪吸2處、涵洞2處。到1985年國家總共投資19.08萬元。太平山灌區多年來利用效益不大、產量不穩,主要問題是:(一)用水渠淤積,用排水工程不配套,有的地塊只能灌不能排。有的地方排水不暢;(二)缺少構造物工程,尤其是橋、涵工程較少,影響通行、影響通水;(三)灌區排水經三合排入黃蒿溝,1976年三合排水在查哈陽農場境內被平掉3.5公里,堵死排水出路,灌區下游遭受水災,1983、1984年雨季,興塔、一心村地面積水1米,太平山、富民村積水成泡。 查平灌區是查哈陽(農場)灌區的一部分,始建於日偽時期,位於甘南縣東北部,東始諾敏河、西到查哈陽農場界,北起農場總乾渠、南到平陽鎮北。其現狀為1952年建的平陽灌區和1958年的黎明灌區合併而成。包括查哈陽鄉的曙光、黎明村和平陽鎮的宏光村,總計22個屯、5173口人。灌區用水由查哈陽(農場)灌區總乾渠一乾和東方紅乾渠自流引水灌溉。枯水期可采地下水補水灌。灌區總面積5.11萬畝,工程控制面積4.59萬畝,灌溉面積4.35萬畝,其中水田2.5萬畝。屬中型灌區。 查平灌區從1959年至1980年間,工程和灌溉效益有一定發展,但也存在較多問題:一是引用水源是查農一乾渠(查哈陽農場管轄),枯水期須與農場共同執行(67)1號檔案規定分水比例,否則用水沒有保障;二是工程管理不善,渠道破壞嚴重;三是渠系不配套,排水系統未形成,能灌不能排。鑒於上述問題和當地民眾發展水田的要求,縣水利部門於1981年至1982年,根據“結合工程現狀、利用原有渠系,進行調整、配套工程設施”的原則,對灌區進行了實地勘測。編制了“查平灌區初步設計”。重點整頓修復用水乾渠4條,即曙光、黎明、躍進、宏光乾渠。即曙光乾渠:起一乾渠節制閘東側150米處,向南經曙光渡槽,到一乾渠西側,一直折向正南,全長4公里。布置支渠5條,間距500至600米。支渠總長10.7公里,控制面積1.29萬畝,水流量1.3立米/秒。躍進乾渠:在黎明與曙光交界處,從查哈陽農場一乾渠西分出,向西南1公里後拐向正南,全長4公里。布置支渠7條,間距為500至600米,支渠總長13公里,控制面積1.32萬畝,水流量1.7立米/秒。黎明乾渠:始黎明五屯南一乾跌水橋北西側分出,向西1公里折而向南,全條3公里,布置支渠3 條,間距為500至600米。支渠總長2.7公里,控制面積0.63萬畝,水流量0.4立米/秒。宏光乾渠:在一千西側分水,白乾渠渠首向西拐正南,全長1.7公里,布置支渠4條,間距500至600米,支渠總長7.8公里,控制面積1.1萬畝,水流量1.52立米/秒。整修灌區排水乾渠2 條:排水總乾渠全長13.4公里,布置排水支渠15條,總長32公里。排水一乾渠長為6.6公里,布置排水支渠3條,總長為2.7公里。排水插入查哈陽灌區勝利排水,匯經中央排水入嫩江。到1985年灌區工程完成總土方量56.9萬立米。其中:用、排水乾、支斗渠土方量為21.96萬立米;田間工程土方量33.8萬立米;建築物橋、壩、涵、閘140座(處);大中斗渠、農閘門707座(條),土方1.14萬立米。總用工21.4萬工日。主要材料:水泥846.5噸、鋼材67.5噸、木材70立方米。總投資100.43萬元。
諾敏河(努敏河)
甘南縣的“一江二河”,即嫩江、諾敏河、阿倫河,曾有過水上運輸。縣內東部邊境江河嫩江和諾敏河,境內流長分別為46公里、54公里;中部的過境河阿倫河流長57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