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赫拉之戰,是莫臥兒帝國創建過程中的一次重要戰役。1529年5月6日,莫臥兒王朝締造者巴布爾率軍在炮火掩護下,強渡加赫拉河,再次運用側擊戰術消滅了與孟加拉蘇丹國聯合的德里蘇丹國殘部,贏得了第三次也是他最後一次重大的勝利。
基本介紹
- 名稱:加赫拉之戰
- 發生時間:1529年5月6日
- 地點:恆河與加赫拉河交界處附近
- 參戰方:莫臥兒王朝;德里蘇丹國殘部,孟加拉蘇丹國
- 結果:莫臥兒王朝獲勝
- 參戰方兵力:莫臥兒軍5萬,聯軍號稱十萬
- 莫臥兒軍指揮官:巴布爾,阿斯卡里
- 聯軍指揮官:馬哈茂德·洛迪
事件背景,經過,結果,
事件背景
1527年,隨著巴布爾在坎瓦戰役(坎努戰役)中獲得完勝,北印度的反莫臥兒聯盟遭到重創。然而,拉其普特人與德里蘇丹國殘部,依然有廣袤的空間支撐周旋。尤其是後者,在東部的恆河流域擁有大片領地,足以繼續對入主德里的新人構成威脅。這就逼得莫臥兒王朝集團繼續前進,去征服者很少踏足的領域作戰。
作為坎瓦戰役的後續,巴布爾首先在1528年繼續對拉其普特人用兵。尤其當他們發現盟主拉那·桑伽要繼續籌劃軍事行動,就迅速揮師其重要盟友所在的米德納布爾城。利用炮兵火力優勢,巴布爾攻陷了這座被本地人視為固若金湯的堡壘。許多不願投降的印度武士,紛紛在破城前縱火自焚,連家眷也大都爭相赴死。但他們的氣節,也宣告著莫臥兒帝國解除西部危機。
此時,在前次大戰中落敗的馬哈茂德-洛迪,正躲在西北沿海的古吉拉特境內避難。當得知盟友的城堡被迅速攻克,便想辦法迂迴逃到東部。在那裡,許多依然堅持德里蘇丹國正統的軍閥王公,依然擁戴他為反抗軍領袖。同時,還有原本與他們關係不佳的孟加拉蘇丹國,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而派來部隊。在獲得部分遭侵奪的土地作為補償後,正式加入了反莫臥兒聯盟。雖然雙方在私底下依然保持戒心,卻還是為對付共同的強敵而站在一起。
到1529年初,巴布爾也重新徵召了麾下武裝,準備徹底解除東方的巨大隱患。除了少數跟自己從中亞南下的親衛隊,軍中的有生力量依然是大批加盟封建武士。不僅是剛剛獲得北印度封地的阿富汗傭兵,也有不少向他宣誓效忠的旁遮普地主。當然,炮兵終究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更多來自喀布爾、錫斯坦和德乾的民夫苦力,也繼續為整支大軍的運轉貢獻著綿薄之力。考慮到此次東征的環境與過去大為不同,巴布爾還提前讓人籌集或建造船隻,並不得不放棄移動炮車戰術。但船舶還是在運輸與戰場機動性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功效。
這年3月,莫臥兒軍隊從德里城的集結地出發,很快就沿著恆河北岸不斷東進。一路上,他們與任何願意臣服的封建主結盟,並將部隊的規模擴增到50000人左右。如果遇到忠於前朝的阿富汗裔武裝,就儘可能以威逼利誘等方式打通前路。由於對手已經在前次大戰中損失慘重,所以很難湊集足夠的精銳進行抵禦。因此,每當莫臥兒人的前哨騎兵與之交戰,就很容易收穫戰利品與君主賞賜。哪怕是雙方相約派人決鬥,新一波的中亞征服者也往往能笑著贏取對方人頭。巴布爾則繼續保持謹慎作風,每到一地就下令構築堅固營地,不給熟悉情況的伏擊者以任何機會。
經過
到4月下旬,莫臥兒軍隊已成功踏入比哈爾邦,抵達對手的基本盤核心。馬哈茂德-洛迪與孟加拉國蘇丹,也以各種手段湊出了號稱多達100000的兵力,準備以恆河天險阻擊他們。由於本方的精銳騎兵已在坎瓦戰役中折損大半,他們的軍隊已不得不大量使用徵召民兵和低級封建主湊數。這些人大都是缺乏高強度訓練的步兵,只能以弓箭和其他護身武器進行防禦作戰。但有了來自南方的援軍加入,還是能在關鍵地段上奮力一搏。尤其是孟加拉蘇丹的部隊,長期習慣於在叢林河道網布的區域作戰,也是以船隻代替馬匹機動的老手。他們故意在恆河與加赫拉河的交界處紮營,以最大可能抵消北方人的騎兵優勢。
然而,莫臥兒並不缺乏可靠的步兵與工程力量。巴布爾就多次乘船觀察形勢,並發現聯軍的主力已完全依靠孟加拉人擔當。他們駐紮在位於整條防線中央的結合部位置,並用多達150艘的各類船隻作為屏障。餘下的比哈爾徵召民兵則分為兩大部分,據守在孟加拉軍隊的兩翼,並且都有恆河作為天然掩護。但當莫臥兒使節嘗試去孟加拉軍營策反,就發現他們拒絕與任何比哈爾盟友混合,以此判斷雙方很難有效配合。於是,巴布爾決心在進行大量佯攻與牽制,派人偷偷渡河實施鉗形夾攻。
1529年5月1日,炮兵首先在恆河與加赫拉河交界處構築陣地。利用一片視野開闊的高地,將大量重炮展開部署。同時,又讓更多民夫在兩翼挖掘防禦壕溝,並用泥土建造防禦胸牆。但這些陣位大都距離河道有一段距離,所以無法被孟加拉船隻騷擾。後者也沒有可靠的重火力掩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莫臥兒軍隊擺出長期對峙態勢。但與此同時,巴布爾也派數千步騎兵到上游較遠的地方渡河。為了更好地迷惑守軍,他還用小股騎兵往反方向運動,尋找其他可供使用的渡口。數量不多的德里系騎兵,就被迫與之保持平行移動。雖然數次阻止了越河嘗試,也對莫臥兒人的真正企圖沒有察覺。
5月3日,巴布爾親自坐船靠近聯軍結合部,下令完成部署的炮兵展開大規模轟擊。隨即,就有2艘孟加拉人布置的戰船被重炮擊沉。但他們卻只有舊式的小口徑火器,根本沒法在同等距離內展開還擊。也是由於這裡的動靜過於巨大,將南岸守軍的全部注意力都吸引過來,從而繼續忽略了其他位置。唯有但發現巴布爾本人的坐船就在附近,才在晚上派出熟悉水性的刺客,期望對其實施暗殺。好在被莫臥兒君主的護衛及時發現,嚇得行刺者丟下武器就跑。
次日,莫臥兒軍隊繼續在兩條河流的結合部炮擊對手。巴布爾還故意派出1000精銳部隊,沿著加赫拉河北上,假裝要從那裡坐船登入。不勝其擾的孟加拉守軍,也立刻在兩個方向上策動反撲。一支船隊直接向著對岸發起衝鋒,並由第二批人北上阻攔登入分隊。結果,莫臥兒人的重炮與火槍手部隊,很快以密集火力重創了正面挑戰者。在接連擊沉3艘敵船後,又以少量騎兵衝殺那些剛剛上岸的步兵。來不及整隊的孟加拉人,大都調頭上船撤離,卻還是被殺到眼前的中亞武士又俘虜了1船士兵。至於被他們派往北面的反擊分隊,也在靠岸整隊後就被中亞鐵騎重創,被瞬間奪去了7-8艘渡船。
隨後的5月4日,類似的事情又幾乎完整地重演一遍。由於巴布爾持續不斷地向北面派出小股部隊,引得孟加拉人將更多兵力調往那頭。他們在靠近本方的河岸構築陣地,並嘗試以弓箭和小型火器朝對岸射擊。一旦發現他們的火力可以觸及對岸,進攻者便見好就收的返回原地。可孟加拉守軍還是不敢大意,只能繼續在那裡以防萬一。他們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些反反覆覆的仰攻行動,讓另一支龐大的莫臥兒軍隊在恆河上游完成了緩慢橫渡。除了最為要緊的騎兵,還有半數的炮兵和火槍手被慢慢送過河。隨後才是數量更多的民夫,開始揮汗如雨的挖掘新陣地。
終於在1529年的5月5日,巴布爾的兒子阿斯卡里向父親發來訊息,由他率領的數千人馬已經全部完成渡河。一直被蒙在鼓裡的聯軍士兵,直到此時才察覺他們的大規模施工動靜。但在派來首批騎兵反擊前,莫臥兒軍隊已將所有火炮都準備就緒。等到速度較快的騎手趕到現場,就不可避免地被大量槍炮齊射所擊潰。
同時,留在正面突出部的炮兵也同步開火,儘可能地將孟加拉人都釘在原地。巴布爾更是從容不迫地下令全軍渡河,分別從正面各處與上游的秘密渡口聯合行動。先是大船運載的騎兵抵達對岸,然後是劃小船趕上的步兵,最後是大量游泳過河的印度教僕從。所有人各司其職,讓大批守衛河岸的比哈爾的民兵都無所適從。
結果
如夢初醒的馬哈茂德-洛迪,儘可能抽調精銳趕往恆河上游禦敵。但素質低下的徵召步兵根本沒時間重新整隊,就遭到源源不斷渡河的莫臥兒騎兵夾擊。尤其當衝鋒同時來自兩個方向,這些缺乏必要訓練的士兵也就無法再堅持下去。原本可以來增援他們的孟加拉人,也突然要面對大批衝下船的騎兵。在陣地和船隊都遭炮擊損毀的窘境下,他們也失去了抵抗鐵騎衝鋒的所有屏障。只能在混亂中任由莫臥兒人砍殺。
最終,殺紅眼的莫臥兒人,在當天(1529年5月6日)重創了聯軍部隊。在發現自己的蘇丹也慘死在亂軍中後,大約有7000多名阿富汗裔軍人向巴布爾投誠。至於無處可逃的孟加拉蘇丹,也被迫向莫臥兒君主求和。後者的部隊只承受了很小損失,就完成了對北印度東部的重大威懾。
更重要的是,巴布爾依靠來自歐洲的軍事技術,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前人可能花30年光陰也難以獲取的成績。這必將對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歷史,造成不可逆的巨大影響。哪怕後人會在自己死後遭遇挫折,也無需在第二輪征服中,面對自己所遭遇的那些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