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主治膀胱實熱,脬轉不得小便,苦煩滿,難於俯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味石膏湯
-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加味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主治膀胱實熱,脬轉不得小便,苦煩滿,難於俯仰。
加味石膏湯是一道以石膏、山梔、人參、茯苓、知母等為主材組成的中藥方劑,主治膀胱實熱,臍下急痛等,來源自《醫學入門》卷八。【來源】《醫學入門》卷八。【組成】石膏24克 山梔 人參 茯苓 知母各9克 生地黃 淡竹葉各30克【...
加味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主治膀胱實熱,脬轉不得小便,苦煩滿,難於俯仰。歌訣 加味石膏湯梔子,參苓知母生地使;竹葉水煎入蜜硝,膀胱實熱服之愈。組成 石膏八錢,山梔、人參、茯苓、知母各三錢,生地黃、淡竹葉各一兩。用法用量 每服一兩,水煎去滓,下蜜半合,煮二沸,食前服。...
五味石膏湯是一個方劑,材料為五味1錢,石膏3錢,杏仁3錢,半夏3錢,元參3錢,茯苓3錢,桔梗3錢,生薑3錢。用法用量 水煎大半杯,熱服。藥物組成 五味1錢,石膏3錢,杏仁3錢,半夏3錢,元參3錢,茯苓3錢,桔梗3錢,生薑3錢。加減 胃寒,加乾薑。處方來源 《四聖心源》卷八。方劑主治 肺熱鼻塞,濁涕...
大青龍加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中一得》。主治癉瘧。組成 石膏六錢,麻黃八分,桂枝四分,杏仁(去皮尖)三錢,甘草五分,葛根一錢五分。主治 癉瘧。文獻摘要 《三三醫書》:“大青龍加味湯,石膏六錢,麻黃八分,桂枝(去皮)四分,杏仁(去皮尖)三錢,甘草五分,葛根一錢五分。分兩臨症加減。”
加味白虎湯是一味藥湯,主治漆性皮炎,藥需用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黃,枳實;有表證者,加荊芥、防風、藿香。《中醫皮膚病學簡編》處方 生石膏12g,連翹9g,知母6g,黃連3g,黃柏6g,元參9g,蟬蛻6g。功能主治 漆性皮炎。用法用量 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黃,枳實;有表證者,加荊芥、防風、藿香。摘錄 《中醫...
麻石加味湯 麻石加味湯是中藥湯劑。編號: 42124 名稱: 麻石加味湯 組成: 麻黃1g,生石膏9g(先煎),杏仁4.5g,甘草1.5g,牛蒡子6g,炙化橘紅6g,川貝母3g(以上為3歲小兒用量)。出處: 《臨證醫案醫方》。 功效:清熱解表,化痰定喘。主治: 小兒細菌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痰鳴,躁煩不安。
麻石加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臨證醫案醫方》。具有清熱解表,化痰定喘之功效。主治小兒細菌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痰鳴,躁煩不安。組成 麻黃1g,生石膏9g(先煎),杏仁4.5g,甘草1.5g,牛蒡子6g,炙化橘紅6g,川貝母3g(以上為三歲小兒用量)。功用 清熱解表,化痰定喘。主治 小兒細菌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
白虎加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集成良方三百種》。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鬼火丹,手足陽明經風熱,面上先赤腫,漸漸由頭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腫。組成 生石膏、桑白皮、荊芥各二錢,知母、半夏、生甘草、薄荷、葛根各一錢,麥冬三錢,防風五分,竹葉三十片。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疏風清熱,解毒...
寒溫同用、宣降並進。普通感冒初起二三天或急性扁桃體炎不宜使用。加減法 形體、背俞不畏寒者,炙麻黃改用5g;乾咳不止者,可加蜜炙馬兜鈴5g、全蠍3g;咳聲洪亮、氣粗者,加生石膏30g、生甘草5g;鼻塞咽癢者,加辛夷10g、桔梗5g;咽痛音啞者,去麻黃加制僵蠶10g、蒲公英30g、黛蛤散(包)30g。
加味葳蕤湯是一道由蔥白、豆豉、薄荷等組成的湯劑,有滋陰清熱、發汗解表的功效,出自《通俗傷寒論》。簡介 〖釋名〗本方是由《備急千金要方》葳蕤湯減麻黃、獨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石膏,加蔥白、豆豉、薄荷、桔梗、紅棗而成,故名“加減葳蕤湯”。〖組成〗生葳蕤二錢至三錢[9g]淡豆豉三錢至四錢[9g]紅棗...
加味豁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何氏濟生論》卷四。具有清熱化痰,行氣和胃之功效。主治痰積胃痛。組成 陳皮、半夏、南星、枳實、山梔、黃芩、川連、石膏、桔梗。用法用量 加生薑三片,竹茹五分,水煎服。功用 清熱化痰,行氣和胃。主治 痰積胃痛。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胃熱火盛,灼液成痰,痰熱膠結,氣機阻滯...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雜病廣要》:“加味五苓湯,治口渴身熱,此暑熱傷中也。豬苓七分、澤瀉七分、白朮五分、赤茯苓一錢、天花粉二錢,乾葛一錢,香薷、黃連、甘草各等分。如熱極,加石膏,知母。上用水一鐘半,姜三片,煎至七分,溫服。(《眾妙方》)《醫鑒》名加味薷苓湯,加扁豆。”
銀翹白虎湯加味是一道簡單的藥湯,主料是銀花15克,連翹24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大青葉15克,龍膽草9克,白茅根30克,滑石6克,甘草8克。材料 銀花15克,連翹24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大青葉15克,龍膽草9克,白茅根30克,滑石6克,甘草8克。做法 水煎服。熱毒盛者,加黃芩、黃連、梔子;陰津虧耗者...
加味葛根芩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趙錫武醫療經驗》。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之功效。主治小兒麻痹症,急性期。組成 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甘草9克,金銀花12克,杭白芍12克,川黃連4.5克,黃芩9克,全蠍3克,蜈蚣3克。用法用量 加水600毫升,先煮石膏15分鐘,再入其餘諸藥煎至120〜150毫升,分3次溫服。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三。主治中暑,身熱汗出,頭痛大渴,煩躁不寧,甚則氣乏神倦,足冷惡寒。歌訣 中暑中暑汗出身壯熱,氣虛神倦兩足涼,大煩大渴脈洪大,神昏譫語睡不寧,加味人參白虎湯,暑熱傷氣服之靈。參膏粳米知母草,服後中暑病自好。組成 人參,石膏(生),知母(生...
加味葛根芩連湯是一款藥膳類湯品,製作原料主要有葛根、金銀花、杭白等。【來源】《趙錫武醫療經驗》。【組成】生石膏18克 葛根 金銀花 杭白芍各12克 黃芩 甘草各9克 川黃連4.5克 全蠍 蜈蚣各3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先煮石膏十五分鐘,再人諸藥,煎至120~150毫升,分三次溫服。【功用】清熱透表,芳香...
加味續命湯,中藥湯劑,主治風癇等。加味續命湯 藥物組成:麻黃1錢,防風1錢,龍齒1錢,防己1錢,附子(炮)1錢,石膏1錢,桂枝1錢,陳皮(去白)5分,紫蘇5分,竹瀝1合,生薑汁10匙,生地汁半合。處方來源:《濟陽綱目》卷四十五。方劑主治:風癇,發則仆地,悶動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
加味瀉白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一。主治外感風邪,傷肺腋痛。組成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風,黃芩,瓜蔞仁,知母,薄荷,枳殼,橘紅,甘草。主治 外感風邪,傷肺腋痛。加減化裁 口渴加石膏、花粉、竹葉。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症因脈治》:“治惱怒傷肝,木火刑金,兩脅下作...
加味清地退火湯 加味清地退火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痘疹會通》卷三。主治痘瘡見點,熱毒俱盛者。組成 羌活、石膏、知母、元參、豆根、紫草、紅花、歸尾、丹皮、犀角、大黃、蚯蚓。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痘瘡見點,熱毒俱盛者。
加味清肺降火湯 加味清肺降火湯,是出自《麻科活人》卷三的湯藥。加味清肺降火湯 【組成】陳皮、枯黃芩、麥冬、桑白皮、生地黃、貝母、梔仁、瓜蔞仁、天花粉、石膏、葶藶子、地骨皮、蘇子(炒)。【來源】《麻科活人》卷三。【主治】麻出喘急。【用法】燈心20根為引,水煎服。
加味透肌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幼科直言》卷四。主治小兒瘧疾,因暑熱盛,作渴作煩,汗不透者。組成 防風,乾葛,當歸,薄荷,山楂肉,枳殼,柴胡,陳皮,甘草,川貝母,煅石膏。用法用量 生薑一片為引。主治 小兒瘧疾,因暑熱盛,作渴作煩,汗不透者。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國醫學大成》:“小兒瘧疾,因...
加味豁痰湯 加味豁痰湯是藥名,主治痰積胃痛,出自《何氏濟生論》卷四。【組成】陳皮、半夏、南星、枳實、山梔、黃芩、川連、石膏、桔梗。【用法】加生薑3片,竹茹5分,水煎服。
加味活血透肌解毒湯是一個中藥方,出自《幼科直言》卷二,適用於痘疹險症,見點三朝,出齊之日,色紅口乾者。方劑名稱 加味活血透肌解毒湯 藥物組成 玄參、黃芩、川芎、紅花、連翹、山楂肉、花粉、石膏、歸尾、桔梗、牛蒡子、陳皮、甘草。處方來源 《幼科直言》卷二。方劑主治 痘疹險症,見點三朝,出齊之...
加味化斑湯 加味化斑湯得藥物組成: 人參1錢,知母1錢,石膏2錢,甘草1錢,黃芩1錢,梔仁1錢,生地1錢,淡竹葉3片,豆豉半合。處方來源: 《萬氏女科》卷二。方劑主治: 妊娠傷寒,熱病不解,遍身發斑,赤如錦文者。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服。
加味犀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九。主治痘瘡熱留於心,舌或赤或紫或黑或腫,舒舌、弄舌。組成 荊芥,防風,牛蒡子(炒),生甘草,桔梗,升麻,犀角,麥冬(去心),梔子,黃連,石膏(煅)。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痘瘡熱留於心,舌或赤或紫或黑或腫,舒舌、弄舌。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
身熱而渴,咳嗽者,加知母、石膏;痰多清稀量多,加陳皮、半夏。附方 名稱:加味麻黃湯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半夏、橘紅、蘇葉、生薑、大棗 用法:水煎服 主治:傷寒嗽,惡寒無汗,脈緊 出處:《類證治裁》名稱:加味麻黃湯 組成:麻黃三錢,桂枝二錢,蘇葉三錢,黃岑(酒洗)三錢,芥穗三錢,滑石...
加味活血透肌解毒湯 加味活血透肌解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幼科直言》卷二。主治痘疹險症,見點三朝,出齊之日,色紅口乾者。組成 玄參、黃芩、川芎、紅花、連翹、山楂肉、花粉、石膏、歸尾、桔梗、牛蒡子、陳皮、甘草。用法用量 荸薺為引。主治 痘疹險症,見點三朝,出齊之日,色紅口乾者。
名稱:加味清胃湯 組成:升麻、川連、甘草、葛根、石膏、桑白皮、枳殼、地骨皮 主治:膏粱積熱,土中之火刑金,致內傷腋痛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讀 《症因脈治》:“加味清胃湯,治中消也……加味清胃湯,川連、升麻、丹皮、山梔、甘草、乾葛。”方論選錄 《症因脈法》:“加...
加味三石湯 【組成】 黃芪25克、板藍根20克、連翹各20克,生石膏、金銀花各20克,寒水石9克、滑石9克、杏仁9克,竹茹、白通草、絲瓜絡各7克。【功用】解毒泄熱,淡滲利濕。【主治】濕溫。症見:發熱、身熱不揚,汗出而熱不解,頭痛耳鳴,渴不欲飲,腹脹胸悶,納呆便軟,尿黃短少,面紅唇乾,神疲少語,...
此外,越婢湯合白朮,可治療風濕熱痹;越婢湯合半夏厚朴湯或煎劑越婢半夏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尤以小兒支氣管哮喘)有特效;越婢湯合五苓散,可治急性蕁麻疹合併血管水腫;越婢湯加減治療急性腎炎等均有良效。附方 名稱:加味越婢湯 組成:麻黃、生石膏、蒼朮、杏仁、甘草、生薑、紅棗、西瓜皮、紅小豆、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