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三黃湯

加味三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醇賸義》卷二。主治實火。氣分偏盛,壯火升騰,發熱錯語,口燥咽乾,陽狂煩躁。症見狂躁錯語,口燥咽乾,苔黃燥,脈數有力。臨床上用於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證屬氣分火盛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加味三黃湯
  • 出處:《醫醇賸義》卷二
  •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連翹、丹皮、山梔、赤芍、薄荷
  • 功用:清熱瀉火解毒
  • 主治:實火。氣分偏盛,壯火升騰,發熱錯語,口燥咽乾,陽狂煩躁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黃連五分(1.5g),黃芩一錢(3g),黃柏一錢(3g),連翹一錢五分(4.5g),丹皮二錢(6g),山梔一錢五分(4.5g),赤芍一錢(3g),薄荷一錢(3g)。

用法用量

水三鐘,煎一鐘,熱服。

功用

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

實火。氣分偏盛,壯火升騰,發熱錯語,口燥咽乾,陽狂煩躁。

方義

方中用黃連、黃芩清瀉上焦火熱邪氣,黃連長於瀉心,心屬火,瀉心即是瀉火,為主藥;連翹清心,黃柏清下焦火熱,山梔清三焦之火,並引熱下行為臣藥;丹皮、赤芍清熱涼血,丹皮、山梔清肝瀉火,為佐藥;火郁發之,薄荷辛涼宣透,以助清熱,為使藥。本方實由黃連解毒湯加連翹、丹皮、赤芍、薄荷而成,諸藥合用,能清熱瀉火,治實火盛於氣分,以狂躁錯語,口燥咽乾,苔黃燥,脈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運用

1.本方以狂躁錯語,口燥咽乾,苔黃燥,脈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2.臨床上用於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證屬氣分火盛者。

使用注意

1.飲食上宜食用清淡流食或半流食。湯藥宜微溫服,服藥後酌加衣被,或進食少許熱稀粥,以培汗源,助邪外達。
2.本方用量偏小,臨證須酌情增加用量。

附方

名稱:加味三黃湯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各5g
用法:每日1劑,頭煎分2次內服,二煎外洗患處,日2~3次
主治:膿皰瘡
出處:《民間秘方治百病》第3版
功用:苦寒泄熱,清火解毒
名稱:加味三黃湯
組成:蛇床子、黃芩、金鍛花、苦參各30g,黃連、紫草、香附各20g,魚腥草50g,大黃、川芎各10g,甘草15g,冰片4g,芒硝10g
用法:上藥加水1000ml,煎30分鐘,用4層紗布高壓消毒後濾出藥液,再將冰片、芒硝兌入藥液溶化,稍涼後熏洗患處15~20分鐘。用過的藥液與原渣重煎10分鐘後再用,每日4-6次,每劑藥用3日
主治:肝經火毒之龜頭包皮炎
出處:《古今性疾病驗方選萃》
功用:清熱解毒
名稱:加味三黃湯
組成:黃芩、黃柏、黃連、虎杖
用法:水煎成100ml藥液,溫度調至38攝氏度左右,保留灌腸。灌腸前令患者排空大小便,灌腸後令患者側臥位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行經期間暫停
主治:慢性盆腔炎
出處:《臨床驗方手冊》
功用:清熱解毒
名稱:加味三黃湯
組成:赤芍、丹皮、生地、生大黃、黃芩、柴胡、半夏、積實、茜草、谷芽、麥芽、生龍骨、生牡蠣、甘草、黃連
主治:腦出血急性期陽亢血熱證
出處:《醫治骨傷病的大醫之法》
功用:清熱涼血,化瘀止血,平肝潛陽
名稱:加味三黃湯
組成:黃芩、川連、黃柏、膽草、獨活、防風、甘草
主治:濕熱型。瞼緣潮紅,糜爛,癢痛並重
出處:《中醫基礎及護理護上學習教材》
功用:清熱燥濕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醫醇賸義》:“實火。氣分偏勝,壯火升騰,發熱錯語,口燥咽乾,陽狂煩躁,加味三黃湯主之。加味三黃湯自製,黃連五分,黃芩一錢,黃柏一錢,連翹一錢五分,丹皮二錢,山梔一錢五分,赤芍一錢,薄荷一錢。水三盅,煎一盅,熱服。”
方論選錄
《近代中醫珍本集·內科分冊(第二版)》:“實火。氣分偏勝,壯火升騰,發熱錯語,口燥咽乾,陽狂煩躁。加味三黃湯主之。加味三黃湯自製,黃連五分,黃芩一錢,黃柏一錢,連翹一錢五分,丹皮二錢,山梔一錢五分,赤芍一錢,薄荷一錢。水三鐘,煎一鐘,熱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