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三拗湯(《世醫得效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加味三拗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五。主治肺感寒邪發喘。

基本介紹

  • 名稱:加味三拗湯
  • 出處:《世醫得效方》卷五
  • 組成:杏仁、陳皮、甘草、麻黃、北五味子、辣桂
  • 功用:解表散寒,斂肺平喘
  • 主治:肺感寒邪發喘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杏仁(去皮尖)七錢半,陳皮一兩,甘草三錢半,麻黃一兩二錢,北五味子七錢半,辣桂五錢。

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功用

解表散寒,斂肺平喘。

主治

肺感寒邪發喘。

方義

本方即三拗湯加肉桂、五味子、陳皮而成。方用麻黃宣肺平喘,肉桂散寒而助麻黃,不用桂枝辛溫發表,恐發散之力太過。杏仁宣降肺氣,陳皮、甘草化痰和胃,五味子酸能斂肺,性溫而潤,可斂肺氣而止咳。《本草求真》謂:“五味子為咳嗽要藥,凡風寒咳嗽、傷暑咳嗽、勞傷咳嗽、腎水咳嗽、腎火咳嗽、火嗽喘促、脈浮虛、按之弱如蔥葉皆用之。先賢多疑外感早用,恐其收氣太驟,不知仲景咳嗽小青龍湯亦用之。然必合細辛、乾薑以升散風寒,用此以斂之,則升降靈,咳嗽自止”。

加減化裁

喘甚,加馬兜鈴、桑白皮;夏月,減麻黃。

附方

名稱:加味三拗湯
組成:杏仁(去雙仁,不去皮尖)二錢半,麻黃二錢,生甘草五分,羌活、桔梗各八分,防風(去蘆)一錢,生薑(切細)三錢
用法:水煎,帶熱服
主治:咳嗽因於寒,誤服涼藥失聲者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四
名稱:加味三拗湯
組成:麻黃(不去節)三錢,杏仁(不去皮尖油)二十粒,生甘草、荊芥穗、桔梗
用法:水煎服
主治:春冬寒月,麻症初起,壯熱無汗,疹毒內攻,或肚腹脹痛,或發喘促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名稱:加味三拗湯
組成:麻黃3g,杏仁6g,防風6g,茶葉2g,甘草3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小兒感受風寒,發熱或無熱,喘促氣粗,張口抬肩,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
出處:《呂靖中方》
功用:宣肺平喘
名稱:加味三拗湯
組成:炙麻黃3g,光杏仁6g,生甘草2.5g,牛蒡子6g,桔梗2.5g,蟬衣3g,橘紅2.5g,胖大海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冒
出處:《秦伯未醫文集》
功用:宣肺解表
名稱:加味三拗湯
組成:炙麻黃、甘草各2g,杏仁5g,葶藶子4g,僵蠶3g,苡米8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主治:毛細支氣管炎
出處:《三拗湯加味治療毛細支氣管炎》
功用:宣肺透邪,祛痰平喘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讀
《世醫得效方》:“寒證,加味三拗湯。主治肺感寒邪,發喘。組成,杏仁(去皮尖)七錢半,陳皮一兩,甘草三錢半,麻黃一兩二錢,北五味子七錢半,辣桂五錢。用法,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水煎服。喘甚,加馬兜鈴、桑白皮;夏月,減麻黃。”
方論選錄
1.《張氏醫通》:“三拗湯《天平惠民和劑局方》治風寒傷肺而咳,誤行斂肺,而壅嗽喘急。麻黃湯去桂枝,用麻黃不去節、甘草生、杏仁連皮尖等分,更加桔梗、荊芥,名加味三拗湯。”
2,《東醫寶鑑》:“加味三拗湯治寒喘。麻黃二錢,陳皮一錢半,杏仁、五味子各一錢二分,桂皮一錢,甘草五分。上銼,作一貼,姜三,煎服。《世醫得效方》。”
3.《名方類證醫書大全方書03》:“加味三拗湯,治肺感寒邪發喘。杏仁七錢,陳皮一兩,甘草三錢,麻黃一兩,夏月及有汗者減半,五味子七錢,桂五錢。上剉,每服四錢,姜三片,煎。喘甚者,加馬兜鈴、桑白皮。”
4.《醫方類聚校點本(第六分冊)》:“寒證,加味三拗湯:治肺感寒邪發喘。杏仁去皮尖七錢半,陳皮一兩,甘草三錢半,麻黃一兩二錢,北五味子七錢半,辣桂五錢。右銼散。每服四錢,水一杯半,生薑三片煎。喘甚,加馬兜鈴、桑白皮;夏月減麻黃。”
5.《近代中醫珍本集兒科分冊》:“三拗湯,治風寒傷肺而咳,誤行斂肺而壅嗽喘急。麻黃不去節,甘草生,杏仁連皮尖更加荊芥、桔梗,名加味三拗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