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農墾加來高級中學的前身,是海南省農墾加來師範學校。學校以“立足墾區,以需定教”為宗旨,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辦學,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二年制的中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英語、體育等專業班,舉辦一年制的在職教師培訓班,為海南墾區培養了一大批緊缺的國中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農墾加來高級中學
- 英文名:Hainan agribusiness Calais high school
- 所屬地區:海南省
- 類別:公立高中
地圖信息,
而往上追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林業工程第一師教導隊、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幹部文化速成學校、海南行政區加來農業學校、海南第一熱帶作物學校、廣東省熱帶作物學校、廣東農墾海南師範學校、廣東農墾海南中等專業學校、海南省農墾加來師範學校。該校除了“文革”中停辦一段時間外,從早期的幹部文化學校到師範學校和高級中學,累計培養各類學生人數31979人(學歷教育17047人,業務培訓 14932 人),其中幹部學校到熱帶作物學校時期培養出各類海南島開發急需人才16583人,師範時期培養的師資15396人(學歷教育6584人,教學業務培訓8812人),高中初創四年學生1900 人(包括在校生1400人)。 雖然體制多變,幾度易名,但這些學校同一校址相沿。為了敘述的方便,以下將之合稱海南農墾加來學校。 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00次會議通過《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11月成立華南墾殖局,葉劍英同志任局長、黨委書記。1952年3月,政務院和中央軍委調集解放軍二萬多人,組建特種林業工程第一師、第二師和獨立團。第一師開赴海南島墾荒殖膠,瓊涯縱隊三個團編入,稱為林一師,王昌虎任師長。 為了完成部隊從作戰到經濟建設的轉變,培養大批黨政管理和技術幹部,林一師教導隊於1953年3月改為華南墾殖局海南墾殖分局幹部學校(間稱幹校),地址在海口市玉沙村,由馮白駒同志兼任校長。為了適應墾殖單位分布的需要,1954年3月幹校遷到臨高縣第四區加來鄉的龍靈坡(原址為墾殖所和第十四拖拉機站),校名為海南墾殖分局幹部文化速成學校,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副局長江洪洲(後任雲南農墾局局長)兼任校長。繼任張發華(後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學校組織編餘幹部、林一師軍隊轉業幹部及南下土改幹部學習文化,計有國小、國中共9個班,450人。此後還開設了熱作栽培、植物保護、氣象、畜牧、機務、醫務、統計及黨政幹部短訓班和專業班,每年學生畢業約200人。至1957年,共培訓文化、黨政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幹部1200人。這所學校的創辦和發展,與海南農墾事業的創辦和發展同步,以長短結合,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從實際需要出發,既舉辦黨政幹部訓練班,業務幹部訓練班,又招收專業班,培養個類農墾急需人才。這些學員結業後,分赴海南墾區各單位,分別擔任場、區、連隊領導和各級機關業務幹部,為海南墾區的創立與發展提供了組織與技術條件,為海南島大面積植膠粉碎帝國主義的封鎖建立了功勳。 1958年,海南墾殖分局幹部文化速成學校改辦成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校名為海南加來農業學校,1959年改為海南第一熱帶作物學校,1960年7月文昌農校併入(加來)第一熱帶作物學校,合併後易名為廣東省熱帶作物學校。1962年,廣東農墾工業學校併入廣東省熱帶作物學校。 廣東省熱帶作物學校是新中國第一間熱帶作物學校,正處級,黨委書記為郭紹昌、校長為郭儀庭(1961年後為郭紹昌)。生源來自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四省區,辦學宗旨為華南墾區的快速發展培訓各類型急需人才。學校採取長短結合,多門類、多渠道的辦學方針和以課堂教學為主,辦好實驗基地,加強社會實踐的辦學方法,培養一批多功能的人才。學校以三年制中專為主,開設熱作栽培、橡膠加工、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農業機械、氣象觀測、規劃測量、企業統計等八個專業。1958年秋至1968年夏,包括短期培訓,十年共培養7332名各類人才。這些畢業生分赴瓊、粵、桂、閩、滇各農墾單位,成為各級領導與生產技術、科研骨幹。 農墾幹校和早期熱帶作物學校的師資,一是部隊轉業的文化教員,二是從海南工專、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現職教師調人,三是大學畢業後到農場擔任過生產業務領導的技術人員,四是大學分配來的畢業生。當時的辦學條件非常艱苦,沒有房子,缺乏設備,物資匱乏。學校發揚延安精神,動員全體師生員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己動手割茅草“乾打壘”,蓋房打灶,在荒坡上安家立業,創辦抗大式的學校。三年自然災害肆虐時,師生員工每人一把鋤頭、一把鐮刀、一根扁擔、一對畚箕、一擔水桶、一頂竹笠,堅持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開辦農副產品基地,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度過了難關。生產的豐收,教學的碩果,師生員工的創業精神和遠大抱負贏得黨和國家部門領導人的讚譽,王震、楊澤江等領導同志親臨視察,中央文藝團體到校慰問演出,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和廣東省建設社會主義紅旗單位。1960年6月,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新聞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俗稱全國文教群英會),廣東省熱帶作物學校黨委書記郭紹昌作為廣東省中等學校的先進代表,出席了這一盛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68年秋,由於“文化大革命”,熱帶作物學校停辦。 1974年11月,海南農墾局在加來原熱帶作物學校設立海南農墾局幹部學校。1975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創辦海南農墾師範學校。後更名為廣東農墾海南師範學校。198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創辦廣東農墾海南中等專業學校,兩校同一校址同一套班子。1982年海南農墾幹部學校撤消。1987年廣東農墾中等專業學校遷往海口市草坡,廣東農墾海南師範學校仍在加來辦學。海南建省後,海南、通什兩墾區合併為海南省農墾總局建制,學校更名為海南省農墾加來師範學校。 加來師範學校創辦初期,正是粉碎“四人幫”後海南農墾教育百廢待興的時期,學校以“立足墾區,以需定教”為宗旨,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辦學,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二年制的中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英語、體育等專業班,舉辦一年制的在職教師培訓班,為海南墾區培養了一大批緊缺的國中教師。1981年起,學校改從國中畢業生中招收三年制(四年制)普通中師班,並設有英語、藝術、美術、幼師、體育等中師專業班。此外,還設中師函授教育。師範教育後期,全校共有20個班,在校學生862人。30年來,加來師範學校共為海南墾區培訓和輸送了各類師資15396 名,學校先後被評為海南農墾系統教育先進單位,海南行政區建設文明學校先進單位,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集體,海南省中師教育先進單位,兩次被農業部(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農墾教育先進集體。同時,在海南中等師範學校系統舉行的文藝、體育等大型比賽中多次得到好成績,一大批教師和學生在校外的各種比賽中受到各種獎勵。98屆藝術班學生王娟在海南電視台舉辦的《憨憨過把癮》中獲得季冠軍。全國《師範教育》雜誌在“中師明珠”專欄里以《“南國珍珠”的園丁搖籃》為題,系統地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情況,這是該專欄介紹的我省第一間師範學校。 加來師範學校雖從坎坷中走來,經歷了風風雨雨,但學校30年來的辦學卻得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好評。1995年12月省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分別為學校題詞。原省政協主席姚文緒的題詞是:“面向農墾,面向未來”;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長特別助理劉學斌的題詞是:“校在加來,譽滿南國,中師明珠,再登高峰”;省政府副省長陳蘇厚的題詞是:“尊師重教,培桃育李”;省教育廳廳長符鴻合的題詞是:“堅持宗旨,注重基礎,全面育人,再譜新篇”;原團省委書記許俊的題詞是:“勤奮學習,為人師表”;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法仁的題詞是:“弘揚農墾精神,培育四有新人”。各級領導的題詞,對加來師範學校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學校不辜負上級領導人民民眾的厚望,戮力改革開放,全面加強基本建設,改變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用五年時間,新建和改造了校舍,整治了環境,構築全新的文化氛圍。用半年時間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自行調試計算機網路,做到了遠程教育衛星網、網際網路、校園網三網進教室、進家庭、進辦公室,同一校園使用,實現了教育信息化,是全省第一間全面實現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手段的學校,信息化建設和使用走在了全省教育系統的前列,省教育廳於2001年10月30日在本校召開經驗交流現場會,《中國教育報》以《鄉村中的大平台》為題,在第一版介紹了加來師範學校信息網路教學運用的成果和經驗,創造了新的輝煌。學校還與北京大學附中聯合辦學,是海南省第一間該校的遠程教育示範學校。由於辦學成績突出,學校領導工作有創新,王健強同志被選為中共海南省第三、第四次黨代會代表,被評為海南省十佳校長。 與農墾的創辦和發展同步,五十二年來,作為農墾教育的發源地,加來學校歷史上的業績縮影,是三次急需三次輝煌和三大特色——初創時墾區急需普及和提高軍隊轉業幹部的文化,墾區開發成規模後急需熱作生產、產品加工和企業管理人才,“文革”後墾區中學教師青黃不接,急需靠自己培養;熱作學校時期是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學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全國一流的中專教育成績,為華南墾區輸送了大批應急人才,中師時期的立足墾區以需定教的方針,滿足了墾區合格中國小教師的需求,轉型辦高中一舉成功開門紅。創辦初期,實行“速成的、聯繫實際的、正規的”教學方針,以三五九旅的拓荒精神組織學員邊學習邊勞動邊調查研究開發海南島的方略,既學到了文化又學到了生產知識和管理技能,實現了軍隊從打仗到經濟建設的歷史性轉變;熱作學校時期,以抗大“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校風為校訓,嚴格教學內容和程式,嚴格管理,通過勤工儉學,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樹立吃苦耐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以適應農墾的艱苦創業,做到一專多能又紅又專;師範和高中時期,以教研為先導,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教育,突出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行為規範的教育形成,知農墾愛農墾服務農墾的職業志向教育,特別是信息化教育走在全海南的前列,運用網路的豐富資源和全國名校的先進教學方法,用當代中國中等教育的前沿科學培養多功能適應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半個世紀的教育成果,海南墾區每一單位都有加來學校的學生擔任領導和教學、生產技術中堅,有的學生成長為縣市和廳級的領導,如海南省農墾總局的副局長郭弈秋,文昌市市長陳忠文,而大部分學生堅持在教學和生產第一線,為海南島的開發和繁榮做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任農場的黨委書記、場長的不乏其人,有的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功勳人物。 這些成就,是黨的正確領導和支持,是教師臥薪嘗膽嘔心瀝血的結晶。服務共和國的橡膠事業,用延安精神建設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批優秀的建設人才,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宗旨一直武裝和指導學校的工作,五十二個春秋歷經和光大的是紅色經典培育出代代英才。耕耘五十春,桃李萬千樹。作為海南農墾教育的發源地,農墾加來學校的過去的輝煌歷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大作風和延安精神培育的成果,是幾代教育工作者艱苦奮鬥,用丹心譜就的為開發海南島貢獻青春和熱血的新時代的杏壇經典。 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海南省中師畢業生供大於求,加來師範學校審時度勢,及時轉型開辦高中教育,2002年秋第一屆高中招收194名新生,設定四個班,2003年和2004年各招六個班,高中在校生達16個班人。2004年第一屆高中生參加全省會考, 7個科目中有 4 個取得全省第一。2006年會考取得優異成績,理科會考總分排全省第9名,文科會考總分排全省第12名,在農墾11所高中學校中文科、理科皆排名第二,與各縣市級重點中學相比,文科會考排名第一,理科會考排名第二。2005年第一屆高中生參加高考,入圍本科第一批38人,比例20%,比臨高縣的18%高出兩個百分點,是當地縣高考成績最好的學校。2006年二本上線人數達132人。2006年秋季招生,生源充足,入校新生達627人。在校高中生達27個教學班1400多人,創五十二年農墾在加來辦學的最大規模。學校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具有蓬勃朝氣的教師隊伍,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全校教師的 42%,有43.6%的教師參加過研究生課程進修學習。 近年來,有多名教師代表海南省參加全國的各類比賽獲得一、二等獎,有多名省級教學能手;在海南省2002年教師論文評比中,我校教師一等獎獲獎數居全省之首;繼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全省多媒體教學課件(軟體)評比獲得優異成績之後,2006年第十三屆省多媒體教學課件(軟體)評比又喜獲豐收。送評的十四個課件全部獲獎,獲獎課件數仍居全省各送評單位之首。這已經是加來高級中學連續第四次獲此殊榮了。 經過多年的努力教學設備上了一個大台階。每一個教室配有計算機和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並連通衛星網、校園網、網際網路。學校有計算機近300台,裝備有最新的物理、生物、化學實驗室,語音室、電子琴室、鋼琴室、無線調頻立體聲英語電台等設施配套齊全。 農墾加來高級中學聚蓄和整合了雄厚的教育資源,展示了作為海南農墾教育發源地的堅實基礎和豐富經驗,預示著她辦成海南島西部重點高中的廣闊前景。
地圖信息
地址:海南省臨高縣G225(海榆(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