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一句話》寫了一個盲乞丐行乞,可是一整天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因為法國詩人在牌子前面添了幾個字,結果給錢的人很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加了一句話
- 外文名稱:Add a word
- 作品別名:無
- 創作年代:未知
- 作品出處:未知
- 文學體裁: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作者:張瑩,張國麗
課文題解,重點難點參考,詞語全解,近反義詞,[課文成語],難句解析,句式變換,課文結構,課文中心,寫作特點,全文,
課文題解
【課文題解】
課文記敘了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在街頭乞討,中午什麼也沒有得到,晚上,過往行人紛紛給她銅幣,只因為一位詩人在她乞討時身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話。說明詩人的語言是多么有魔力啊!
重點難點參考
重點: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難點:體會詩人加了一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那么大的魔力的原因。
詞語全解
[課文生詞]
佝僂(gōulóu):脊背向前彎曲。
襤褸(lán lǚ):(衣服)破爛。
木然(mù rán):一時痴呆不知所措的樣子。
乞討(qǐ tǎo):向人要錢要飯等。
詢問(xún wèn):徵求意見;打聽。
華麗(huá lì):美麗而有光彩。
寒酸(hán suān):形容簡陋或過於儉樸而顯得不體面。
欣慰(xīn wèi):喜歡而心安。
魔力(mó lì):使人愛好、沉迷的吸引力。
近反義詞
近義詞:乞討—乞求華麗—絢麗欣慰—安慰寒酸—簡陋
反義詞:寒酸—豪華貧困—富有
[課文成語]
風燭殘年(fēng zhú cán nián):風燭:風中搖晃易滅的燈燭。殘年:殘剩的年歲。形容人已衰老,不久於世的晚年。出自《蕩寇志》七六回。
萬紫千紅(wàn zǐ qiān hóng):形容百花盛開,絢麗的多彩的景象。出自宋·朱熹《春日》詩。
難句解析
1.詩人的語言,用美好襯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
詩人加的一句話“春天來了”,讓人不禁想到:春天多么美好,萬紫千紅的花朵競相開放, 但是老婦人雙目失明,什麼也看不見,本已不幸,通過詩人語言的襯托,不幸就顯得更加不幸了。
2.詩人遠遠地看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詩人看到過往行人紛紛給老婦人銅幣,感到高興而心安。說明詩人是個極富愛心的人,他用自己的金錢和智慧幫助了這位可憐的老婦人。
句式變換
[原句]他把身上帶的錢全給了老人。(把字句)
[改句]身上帶的錢被他全給了老人。(被字句)
[原句]這位盲婦人,一生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見,誰能不產生同情之心呢!(反問句)
[改句]這位盲婦人,一生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見,誰都會產生同情之心。(陳述句)
課文結構
[段落大意]
全文分兩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在街頭乞討,中午什麼也沒有得到,晚上,過往行人紛紛給她銅幣,是因為一位詩人在她乞討時身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話。
第二段(第3自然段):詩人的語言,用美好襯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讓人同情。
課文中心
本文通過記敘一位詩人在一個乞討的老婦人身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話,使路人轉變態度,紛紛為她捐款這件事,表現了詩人是一個充滿愛心而且非常善於運用語言的人。
寫作特點
課文動用了先敘述描寫事情的經過,後議論點明中心的方法。描寫事情經過時,運用了對比的方法。議論的時候感情表達得較強烈,用了兩個感句和一個反問句,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
【課文知識拓展】
“襯托”是文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修辭手法中叫“映襯”,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
全文
加了一句話
一天中午,在巴黎的街頭,一位法國著名詩人看見一個老婦人木然地站著。她佝僂著腰,衣衫襤褸,蒼白的頭髮在風中飄蕩。在她身旁,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這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討。詩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問道:“老人家,今天給您錢的人多嗎?” 聽到有人詢問,老人先是一愣,接著長嘆一聲,說:“我……今天什麼也沒有得到。”詩人聽了,拿出筆,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寫了一句話“春天到了”他把身上帶的錢全給了老人,說:“這夠您吃一頓飯了。”
晚上,這位詩人又經過那條街。他看到來往的行人經過這塊木牌時,大都停了下來。無論是衣著華麗的紳士、貴婦,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銅幣送到老人的手裡,就連衣著寒酸的小職員,也摸出一枚銅幣交給老人。詩人遠遠地看著,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詩人僅僅在原來那句話的前面加了四個字,競產生了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對於雙目失明的人來說,仍然是一片漆黑。何況這是一位貧困交加、風燭殘年的老婦人呢!詩人的語言,用美好襯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這位盲婦人,一生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到,誰能不產生同情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