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失聲症

簡介,臨床表現,病症區分,治療方法,典型病例,

簡介

功能性失聲病亦稱癔病性失聲症或精神性失聲症,是癔病的一種表現。本病較多見於女性,大部分病人與精神過度緊張或情緒劇烈波動有關。如發怒、激動、恐怖、憂慮、悲傷等;少數病人發生於睡眠後醒轉時或患重病之後;也可見於月經失調者。

臨床表現

常表現為突然失聲或僅能發出耳語聲,但咳嗽或哭笑時聲音往往如常。大多數病人經治療後突然恢復,少數可自行恢復,也有愈後再發者。喉鏡檢查:多數病人聲帶處於輕外展位,於深吸氣時更外展,咳嗽或發笑時能內收,囑病人發音時,聲帶可稍內收但不能達到中位線,聲門可有從前到至後的裂隙或聲帶在剛一靠攏的瞬間又復外展,致使發聲不能。經中醫針刺治療可獲全效。

病症區分

聲帶麻痹與功能性失音的鑑別:
(一)聲帶麻痹多為一側性,兩側性光見;而功能性失音為兩側聲帶內收性麻痹。
(二)功能性失音均能找到一定的誘音,如生氣,悲痛過度等。
(三)功能性失音在間接喉鏡下檢查,讓患者咳嗽時,聲帶活動正常。
(四)功能性失音暗示療法有效。

治療方法

多採用暗示療法。首先是要病人建立定能治癒的信心。有信心者經常迅速見效,可供選用的暗示療法有頸前注射、針刺、理療等。最簡單的方法是1ml維生素B 12 針劑+1ml注射用水,在頸前環甲膜處注射。一面注射一面囑病人讀“1、2、3、4、5”等。並在注射前暗示病人此為特效藥物,大部分病人能在注射中立即見效。亦可在做纖維喉鏡時鼓勵發音。囑病人咳嗽或用力發“衣”聲,此時如能發出聲音,即抓住時機,囑其數“1、2、3、4、5”等數字。繼之,囑其連續高聲發音,鼓勵說話,發聲功能常可恢復正常。按摩法:取穴部位重點在人迎穴、天突穴,局部敏感壓痛點及咽喉部三條側線(第一條側線在喉結旁開一分處直下;第二條側線在喉結旁開一寸半處直下;第三條側線在第一、三條側線中間)。操作時,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醫者先於病人咽喉部第三條側線實行一指推法或拿法往返內數次,也可配合揉法,然後在人迎穴、天突穴、局部敏感壓痛點處採用揉法,手法要求輕快柔和,不可粗暴用力。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8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體育教師,2001年6月就診,患者於就診前22天校運動會時與人發生爭執後突然失聲,耳語都不能,完全一啞人靠手語交流,曾在當地抗炎對症治療均無效,就診後確診為功能性失聲症。立即針刺雙側喉上神經區域,病人聲音立即恢復如常,交流自如,留針20min後拔針。隨訪至今,一切正常。
例2,患者,女,28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個體戶,於2002年1月就診,患者於就診前半月與家人爭執後突然聲嘶,能夠用語言表達,曾先後在當地及哈市診治後無效,就診後確診為功能性失聲症,立即給予針刺雙側喉上神經區域,顯效但聲嘶未完全消失,安放針麻儀強刺激20min後拔針,每日1次針麻儀刺激,每次20min,病人聲嘶漸進性好轉,3天后病人痊癒。病人又於2003年8月再次情緒不暢後聲嘶再發,針刺2次後痊癒,至今如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