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與劍鞘是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劍與劍鞘
- 館藏地點:首都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 類別:青銅器
劍與劍鞘是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
劍與劍鞘是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長15厘米 22.5厘米此劍便是目前所見中原文化最早的青銅劍之一。其劍柄需包纏木片與織物等才能握持,劍刃呈柳葉形,這...
劍鞘,主要是用來保護劍刃。在人類歷史中,劍鞘曾用皮革、木材、以及銅鐵等金屬材料充當。劍刃進入鞘的地方叫做鞘口,這一部分比劍鞘本體要寬,方盒狀,上面有個小環或是圓扣便於攜帶。皮革劍鞘在保護劍端部分通常使用金屬或金屬環包裹,以免劍鞘被穿通。劍鞘簡介 “冷兵器”遠遜於現代“熱兵器’的一點是單憑機械...
在劍柄與劍鞘上鑲嵌的玉飾,我們稱之為玉劍飾;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物組成,它們分別是劍首、劍格、劍璏、劍珌。文物簡介 玉具劍是劍首和劍柄等部分用玉石材料製成的劍,有玉首、玉格、玉璏、玉珌四部分,是古代佩劍中裝飾最為隆重豪華高貴的裝飾劍,帝王官員平時或上朝佩帶以...
劍盒、劍鞘 劍盒、劍鞘是戰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盒長64,寬6.4,高10.8cm,鞘長42.7,寬4.2cm 出土環境 1986年江陵雨台山6號墓出土
劍把稱“莖”。莖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種。莖和身之間有的有護手的“格”,格又稱“衛”(璏)。莖的末端常有圓形的“首”,首又稱“鐔”。莖上有的有圓形的“箍”。莖上常以繩纏繞,繩稱為“緱”。劍鞘也謂之“室”。短劍也稱“匕首”。考究的青銅劍的首與格等常以玉質作成,這種劍,一般則稱為“...
戰國銅劍是戰國時期文物。發展歷史 1974年,洛陽博物館配合城市工程建設,發掘清理一座戰國墓葬。在這座幾經盜掘的墓葬中,“繁陽之金”銅劍成為考古人員意外的收穫。該劍劍鞘由象牙製成,飾以珍珠,保存完好,至今依然鋒利,劍身銘刻錯銅紋“繁陽之金”四字,極為罕見 短莖組合柄型青銅劍,是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3...
佩帶斷鋼劍的劍鞘者將永不流血,你決不可遺失了它。”於是亞瑟王成為了這柄劍的主人,從此之後他利用這柄素有精靈之力的神器所向披靡。但後來亞瑟王的劍鞘被叛徒騎士莫德雷德派人所盜,也因此他雖擁有削鐵如泥的寶劍,最後仍為莫德雷德所殺。而斷鋼劍最後則在亞瑟王的囑咐下,由他最後的騎士貝德維爾投回湖...
主要特徵是劍柄上有一隻銅鑄的鷹,劍上刻有“國土未復 ,軍人之恥”,極少數另一面刻有“校長蔣中正贈”(此版本的劍柄、護手、劍鞘的鞘口和鞘尾鍍金)。由於當時中國空軍飛行員數量較少,這種短劍非常稀有。除了中國軍人外,當時援華助戰的美軍飛虎隊飛行員也非常喜歡佩戴空軍中正劍。誕生背景 談到空軍中正劍的...
和Excalibur一樣,在亞瑟王傳說里登場的聖劍。指亞瑟成為王之際從岩石中拔出的劍。對阿爾托莉雅·潘德拉貢(Saber)來說似乎也是比Excalibur更為熟識,而且令人懷念的劍。阿爾托莉雅拔出此劍後身體不再成長。兩柄劍在外型上都具備黃金之劍的特徵,而石中劍略纖細而且裝飾更為華麗;誓約勝利之劍的劍鞘Avalon具有“遺世...
格利斯劍在印度尼西亞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們將它賦予超凡的神力。祖傳格利斯劍更是價值無比的傳家寶,相傳能保佑主人化險為夷。它不僅是武器,還代表著權威與榮譽。格利斯劍製作精美考究,劍刃通常由世代相傳的鑄劍師千錘百鍊而成,劍柄、劍鞘用象牙、金銀、珠寶等裝飾,華美秀麗,璀璨奪目。印尼獨立後,格利斯劍...
楊修劍 楊修劍:又稱"文士劍",為漢末文學家楊修的佩劍。劍身長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楊修”二字,柄長八寸,重十四兩。便作圓環形,護手及劍柄、劍鞘均為木質,吞口為紫銅質。《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
九天異鐵煉製仙劍,天琊出鞘,藍光流轉,劍氣凌絕,顛覆天地。劍鞘劍柄通體呈天藍色,色澤鮮亮,隱隱有波光流動,本身蘊含的祥瑞正氣,能化解被誅仙劍反噬的詭異黑氣。《異寶十篇》記載,天琊最早出現是在一個散仙枯心上人手中,傳說這法寶乃九天異鐵落入凡間,枯心上人在北極冰原偶得,修煉而成。在《誅仙》中,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