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吻鯊

劍吻鯊

劍吻鯊,有時也被稱為歐氏尖吻鮫,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深海物種。這種鯊魚顏色是粉紅偏白色的,翅膀顯出藍色,擁有富彈性的皮膚。它是鯊魚中最稀有的種類之一,沒有人理解它為什麼會長成這幅樣子,它長長的鼻子對它捕食獵物根本就是一個障礙,但或許它可以幫助探測獵物的存在。

劍吻鯊(學名:Scapanorhynchus)生活於白堊紀時代。它們的外觀與現存的歐氏尖吻鮫非常相似,故有學者將歐氏尖吻鮫重新分類在劍吻鯊屬中。但是,大部份的鯊魚專家均認為它們有足夠的分別來成立另一屬。

劍吻鯊有一扁長的吻,鋒利及錐狀的牙齒,非常適合來捕捉魚類或撕開獵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劍吻鯊
  • 拉丁學名:Scapanorhynchus
  • 別稱:歐氏尖吻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亞綱:板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 :鯖鯊目
  • :劍吻鯊科
  • :劍吻鯊屬 Scapanorhynchus
  • 分布區域:大西洋蓋亞那 、蘇利南 法屬蓋亞那
  •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 最大體長:385 cm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種群分布,相關報導,

外形特徵

鼠鯊目(Lamniformes)箕作氏鯊科(Mitsukurinidae)罕見動物。雖絕滅種的化石多有發現,但根據數尾標本得知現存種僅存一種︰Mitsukurina owstoni。劍吻鯊與錐齒鯊近緣。大部分現存種地樣本系從日本附近的深海中捕獲。有長而突出的額刺,牙突出,尾鰭延長似與之有親緣關係的長尾鯊。體長可達3.4公尺(11呎)。
劍吻鯊劍吻鯊
劍吻鯊有時被稱作魔鬼鯊,它的大鼻子當然也與這個名字相吻合。這種擁有藍色魚鰭片和強韌皮膚的鯊魚是最罕見而且最難以捉摸的鯊魚之一,而且沒有人真正了解它擁有長鼻子的原因。長鼻子在捕捉獵物時特別沒用,或許它可以幫助鯊魚探測電信號。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吻突出似短劍,故又稱為劍吻鯊。眼小,兩頜顯著突出;口近端位;兩頜齒同形,有棘狀齒冠,末端尖細,齒基部寬,有2齒根。鰓孔之後緣皆位於胸鰭基部前方。兩背鰭等大,但小於腹鰭和臀鰭;胸鰭小型,後緣圓形;尾鰭不呈新月形,背側葉長,約略等長於體長之一半;腹側葉不甚發達。尾柄扁平,不具側脊或凹槽。脊椎總數為122-125。
捕獲於東京灣的劍吻鯊游泳的樣子捕獲於東京灣的劍吻鯊游泳的樣子
劍吻鯊(Goblin Shark)非常罕見,這對於我們來說並非壞事。劍吻鯊生活在海面以下數千英尺深處,擁有半透明皮膚,這令其身體呈桃紅色。研究人員認為,劍吻鯊頭頂奇特的劍狀物內有一套先進的電感受器系統,幫助它們在漆黑一片的海洋深處尋找獵物。與其他許多深海魚類一樣,劍吻鯊採用“真空吸塵器式”攝食方式:一旦靠近獵物足夠近,劍吻鯊就會將它們吸入嘴中。這聽上去有些令人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劍吻鯊的外形更加奇異,有時,它們看上去酷似科幻電影《異形》中的怪物。

棲息環境

棲所生態: 這是生態習性所知有限的一種底棲性大型鯊魚。大部分的記錄顯示其棲息於大陸斜坡約270-960公尺深的海域,但亦曾被發現於深達1300米深處。最大體長可達385厘米。
劍吻鯊標本劍吻鯊標本

種群分布

主要發現區域包括西大西洋:蓋亞那蘇利南 法屬蓋亞那。與東大西洋: 法國(比斯開灣) 、馬得拉群島、幾內亞灣、葡萄牙與南非。西印度洋: 南非外海及莫三比克。西太平洋: 日本、台灣島澳洲 (澳洲南部, 新南威爾斯) 、紐西蘭。東太平洋:南加利福尼亞海域。台灣發現於東部的花蓮外海。
劍吻鯊的數量其實要比人們想像的多得多,樣本少的原因可能是這種鯊魚一般生活在數百米深海處,不容易被捕捉到。在1995年5月到1996年10月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用底刺網捕撈,在東京海底峽谷100~300米深處抓到了大量的劍吻鯊——多達125條。
劍吻鯊劍吻鯊
2003年4月,在兩周內於台灣海域捕撈到了100多條劍吻鯊。雖然被捕獲的這些劍吻鯊都已經死了或很快就死了,但是沒有一條是爆炸而死的。而且還有被活捉的。2007年1月25日,在東京灣有一條劍吻鯊被活捉,被送到東京海洋公園展覽,兩天后死亡。2月,又有一條劍吻鯊被活捉,在日本東海大學海洋科學博物館養了一周后才死亡。它們也都不是自爆死的。
當然,像所有其他動物,劍吻鯊在被捕獲時,也會猛烈掙扎,試圖咬破漁網逃生,在掙扎中往往會讓它們的頭部發生一定的變形,這曾經導致某些劍吻鯊樣本被當成是新發現的物種。

相關報導

2007年11月17日刊登一篇題為《尊嚴——〈加布林鯊魚的悲情母愛〉讀後感》的散文,介紹說深海有一種非常兇猛、名為加布林鯊魚的噬人鯊,又叫“魔鬼鯊”。當它被圍入漁網幾經掙扎不得脫身時,會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塊,寧肯粉身碎骨也不願被人活捉。當它陷入漁網不能脫身時,會通過自身魚鰾的肌體壓強變化而膨脹,最後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塊,所以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捉到過一條完整的加布林鯊魚。
因此也就無法對加布林鯊魚的研究有突破的性的進展。人們通常見到的不過是魔鬼鯊的碎塊而已,斷口都參差不齊,極像磚塊或瓷器破碎後的樣子。它們厚厚的皮肉很少有韌性和彈性,特別是魚皮就像陶瓷製品一樣硬。爆炸後的魔鬼鯊魚片就像我們平時打碎了一件瓷器,斷口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分毫不差。有一個讀者問我這是真的么?是不是像旅鼠會“奔赴死亡之約”的傳說那樣只是以訛傳訛?這當然是捏造出來的,和旅鼠的傳說不同的是,它不是國外傳入的古老傳說,而是國內的某個文人2004年才炮製出來的,以《加布林鯊魚的悲情母愛》等為題刊登在多家報刊上,雖然號稱是“編譯”,但國外文獻中找不到這種說法的任何痕跡;雖然文章聲稱是在敘述2004年一次科學考察的經歷,而其實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但這樣一則無稽之談卻被許多人當成了紀實而深受感動,乃至據此批評科學研究。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3日報導,墨西哥灣捕蝦船上的漁民意外地網到一隻長著史前樣子的劍吻鯊,這是人類至今看到的最罕見的鯊魚。
基佛羅里達韋斯特島外捕到的這隻劍吻鯊,長18英尺(5.5米),粉紅色,一個長長的吻狀突出下藏著尖尖的利齒,它是這個海灣第二次捕到的這類鯊魚。
人們知道劍吻鯊生活在日本海域的深海中,在這處海灣出沒非常少見,這是10多年來第一次出現。
此後(2015年)澳州一對父子又捕獲到該種鯊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