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鸝

劉鵬鸝,女,筆名:安然,1972年生,陝西戶縣人,自幼喜歡繪畫,16歲受舅父李文斌先生的影響開始學習木刻,現為陝西戶縣李氏木刻工藝第五代傳承人,民間藝術家,2013年3月在四川蘆山中國烏木根雕藝術節上獲得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鵬鸝
  • 別名:安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木刻藝術簡介,李氏木刻,

木刻藝術簡介

中國木刻藝術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國重要工藝品之一。古代的木器,有許多是用整塊木頭挖成的,木的加工,有時是藉火燒來提高工作效率。殷時的工人,有所謂「六工」的,木工居其一。那時的木器是什麼樣子,因為不易保存,傳世實物極少。中央研究院在侯家莊西北岡大墓中,發現的「嵌骨牙朱彩饕餮獸面木製殘器」及「朱彩饕餮紋木豆」,物雖已毀,我們由這個發見,仍可以知道:一、殷時已有木製禮器,二、木器上有施朱彩的,三、木器上已有鑲嵌之飾,四、木器上也有與銅器相同的紋飾。到了周代,木工的範圍,便相當廣泛了。周禮考工記說:「凡攻木之工七:輪、輿、弓、廬、匠、車、梓。」其範圍至有如此之多。戰國時期的木器,已有完整的實物出土,我們可以看得到當時制器之美,例如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木幾、木俑、木瑟;長沙左公山出土的木製梳子;這些出土之物,顯示出當時的木刻工藝,已經達到精美的程度。
漢代以後,凡是建造房屋,製做桌椅、雜具,多用木料,玲瓏小巧的東西,也能製做了。魏晉南北朝,所制木佛極多,是因為那時佛教盛興,不但木佛,石佛也多。唐宋之後,木刻工藝,除了雕像之外,已多藝術上的雕刻,而在玩賞用的木雕之外,版畫、刻書之風,也盛興起來,尤其是刻書之風,影饗了中國文化之推廣很大。明清時代,木刻工藝已完全進入藝術領域之中,名家輩出,是木刻工藝的極盛時代。
木刻所用的材料不同,刻書、版畫,多用棗木、梨木;雕刻精緻的器物,要選木理細緻,或質地堅重的木料。最適用的,一種是黃楊木,屬於木理細緻的一種,它不但木理最細,而且質地柔滑,可以雕極細的紋飾,雕成之後,經打磨、上蠟,細潤如玉。另一種是硬木,包括紫檀、花梨、紅木,是屬於質地堅重的一種,紋理不如黃楊木之細,但它堅硬沈重,凡是講究的家俱,大多採用這種木料,若再雕上紋飾,嵌上螺甸或大理石,紫紅配上白色,真是美麗。用硬木作器物的架座,更為適用,因為它的體重,器物沒有傾倒之慮。此外,也有用檀香木或沈香木的,是取其味道之香,論材質,並非是適宜於雕刻的。故宮博物院藏一「雕黃楊木鏤空瓜瓞筆筒」,高的部分是筆筒,用來貯筆,旁邊伸出部分是筆架,合筆筒、筆架為一器。周身雕透花,滿飾瓜藤、瓜葉及瓜,都雕成立體之形,枝葉雖是錯雜,卻是有條不紊。如果用手摸它,真是光瑩如玉,滑不留手,只有用黃楊木雕出來的器物,纔有這樣的效果。

李氏木刻

陝西戶縣李氏木刻藝術是木刻藝術的代表之一,有1281年的發展歷史,2009年“戶縣李氏木刻工藝”被列入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劉鵬鸝被西安市民眾藝術館特聘為“民間藝術家”,同年“戶縣李氏木刻工藝項目”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朱子家訓朱子家訓
2010年5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新聞出版局命名“劉鵬鸝”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戶縣李氏木刻工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解放前“戶縣李氏木刻工藝”的發展比較昌盛,其作品的雕刻手法及眾家所長,質感細膩,線條優美流暢,並且風格極為獨特,作者們將木刻工藝巧妙的結合在文化、生活用具上,與勞動生產和大眾審美情緒相結合,充分展現民間工藝的力學美和實用價值,為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太平盛世太平盛世
劉鵬鸝做為該項目的傳承人,1877年由先祖李萬發從湖北鄖西縣輾轉傳承帶入戶縣玉蟬鄉太平村,歷經五代人的繼承和發展,在當地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手工加工作坊。
老書記老書記
劉鵬鸝在繼承“戶縣李氏木刻工藝”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獨具匠心,手法得當,選料精細,製作精心,刨磨、油漆等技術過硬,在有些作品的造型上夸而有節,變化適度,著意表現原創作品的動態的傳神寫照,提煉原創作品的思想精髓,彰顯作者內心世界的精神情感。
晨趣晨趣
劉鵬鸝在創作和發展“戶縣李氏木刻工藝”傳統技術的過程中,孜孜追求,大膽創新,運用嫻熟的雕刻技法,以紫檀、楠木、香樟木、黃花梨、紅酸枝等珍貴木材做原料,傳統的手工雕刻加上現代設計理念而形成新的木刻藝術風格,利用原木的自然生長紋理和手工雕琢的痕跡,每一件作品都經過細細揣摩、精雕細刻、刀痕突出、流暢有力、入木三分、氣象萬千,作品所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惟妙惟肖,動勢和線條痕跡明顯,神態活靈活現,展現“戶縣李氏木刻工藝”其雅致、樸素、稚拙、生動、自然的藝術特點,有的作品歷經多次翻刻,素為文化藝術收藏之珍品。
雨荷雨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