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程(莒縣中學創辦人)

劉雲程(莒縣中學創辦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雲程,1916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生,馬站鎮劉家城子村人。源自穆陵關劉氏,名彭陽,字雲程,以自行。為沂水師範教導主任、日照中學、莒縣中學創辦人、沂水一中、沂南一中校長、臨沂專署文教局文物組組長、臨沂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發掘領導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沂水縣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書法家。以副縣級幹部離休。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3月27日在沂水逝世,享年9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雲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2007年3月27日
  • 主要成就:莒縣中學創辦人
生平經歷,主要作品,

生平經歷

劉雲程富裕家庭出身,祖父為清末秀才。得家庭文化薰陶,少年聰慧,資質過人。1932年入濟南育英中學學習。1936年在全省高中統考中,榮獲第二名,受到省教育廳表彰獎勵。1937中學畢業,免試入青州師範。抗戰爆發日軍南侵,學校南遷,回村教學。1940年,到圈裡天晴旺村國民政府蘇魯戰區司令部創辦的省立天成寨國小任教。1942年蘇魯戰區司令部遭日軍大規模轟炸圍剿撤離山東後回村。
1944年4月參加共產黨政權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4月至1945年3月,任沂北縣立楊家城子完小教員。1945年3月至1946年1月,在魯中公學文教隊學習。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任魯中三分區支前司令部秘書。1948年1月至1948年6月,在魯中三地委訓練班學習。1948年6月至1949年6月,任魯中區三專署文教科科員。1949年6月至1950年4月,以臨沂為中心的魯中南行署成立,任魯中南行署教育處中教視導員,赴濟寧、曲阜、汶上等地檢查指導中學教育工作。1950年3月,原駐新泰的省立沂蒙鄉村師範劃歸沂水專署管轄,遷沂水城,更名為山東省立沂水師範,任教導主任。
1951年10月,調任日照,以教導主任身份主持在濤雒創辦的日照中學(日照一中前身)。1952年10月,任沂水專署文教中教科科員,主持中學辦學。1953年8月,奉調莒縣創辦莒縣中學(莒縣一中)。校長任命書由當時山東省委書記康生簽發。1956年秋冬,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11名教育參觀團,赴長春、遼寧、瀋陽、大連,參觀考察東北的蘇聯正規化教育模式。1957年1月,沂水一中校長項友去京學習,調沂水一中任校長、書記。1960年10月,調任沂南一中校長。1965年12月,調臨沂學毛主席著作辦公室,整理典型材料。之後回文教局,負責招生工作。不久,為適應文物領導工作需要,調任臨沂專署文教局文物組組長。1972年至1975年,領導主持了臨沂震驚世界的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發掘。親自專車護送出土的我國北方罕見的帛畫進京,交付科學院。1977年12月退休,1981年4月改辦離休,享受縣處級待遇。1995年10月,經臨沂市委組織部批准為副縣級幹部。
劉雲程先生離休回到沂水,關心家鄉發展建設,熱心文化史志工作。1982年擔任中共沂水縣老幹部局離退休幹部第二支部書記,組織和帶領廣大離退休黨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積極參政議政,為家鄉發展建設提出多項合理化意見與建議。劉雲程先生以其豐富的閱歷、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記憶,為縣黨史、文史、史志、文物保護等,提供了大量寶貴資料,修改和審定了文史類稿件。1983年,被沂水縣人民政府聘為《沂水縣誌》顧問,精心抄寫了清道光版《沂水縣誌》一部,歷時3年,傾注心血注釋,為沂水舊志整理作出歷史性貢獻。
劉雲程先生自幼喜歡書法,在濟南育英中學讀書時,語文教師恰好是原沂水縣長任永昌。任縣長善書法,劉雲程先生在家鄉就羨慕其書法,因此常去家中求教。一生與書法結緣,勤學苦練,功力深厚,造詣很深。尤其長於楷書、行書,端秀大方,勁氣充沛。求教者,精心指導,求索者,有求必應。1995年擔任沂水縣書畫協會會長,與莒南等縣書畫界成功舉辦書畫聯展活動多次,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為發展沂水縣的書畫事業,提高沂水縣的書畫藝術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其古文功底甚好,沂河大橋、跋山烈士陵園紀念碑等許多碑文,都出自劉雲程先生之手。
2000年12月,劉雲程先生將其1947年以來所寫部分詩文整理成冊,名《回憶隨筆》,記憶往事。
2007年3月27日8點30分,劉雲程先生走完了他92年的人生,遺體火花安葬在跋山公墓。
劉雲程先生一生勤奮好學,不斷進取,工作認真紮實,一絲不苟,為人樸實謙虛,光明磊落,待人真誠熱情,與人為善。團結同志,嚴己寬人,顧全大局,對子女嚴格要求,從不特殊。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堅守信念,忍辱負重,委曲求全,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劉雲程先生的一生,是奮發進取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一生,是光榮奉獻的一生!劉雲程先生為沂蒙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必將永載沂蒙史冊,萬古不朽!

主要作品

附錄劉雲程先生部分詩文:
支援臨朐戰役
1947年夏
圍攻臨朐五天多,支前隨軍撤淄博。
星夜泥濘羊腸道,黎明到達楊家窩。
崖邊石板剛就睡,轟炸機來滾陡坡。
緣得腰傷腿疼病,積年日久成沉疴。
三查三整學習
1947年冬
查整學習朱雍村,連綿大雪積山陰。
借居茅屋僅容膝,圍坐炕頭聊取溫。
檔案鑽研增鬥志,批評互助抱誠心。
暫時困難何足道,勝利反攻在明春。
轉移渤海區
1947年冬
全隊整裝去渤海,北風凜冽不知寒。
長途跋涉四百里,奔到廣饒過新年。
北渡黃河山跡邈,眼前展現大平原。
自炊學得民間藝,餅子窩頭分外甜。
溫水泉浴
1948年冬
檢查社教去莒南,路過湯頭溫水泉。
三九寒天赤身浴,蒸籠池裡樂陶然。
第一個國慶節
1949年10月1日
金秋季節去濟寧,駐足一中小閣亭。
戰亂頻乃痕猶在,運河依舊流古城。
殘匪破壞待修正,學校課鐘即常鳴。
開國盛典傳喜報,軍民十萬大歡騰。
東北參觀紀行
1956年秋冬
新型正規學蘇聯,調赴省廳參觀團。
保定昌黎稍留步,出關地凍又天寒。
長春遼瀋訪先進,材料綜合在大連。
南去煙臺渡渤海,登車一夢返濟南。
開荒
1962年春
十邊種植去開荒,石縫土堆遍插秧。
帶到深秋來收穫,地瓜刨得三抬筐。
重陽節訪友
1963年秋
故人送我意悠悠,送過橋頭又嶺頭。
往事綿綿話不盡,來朝 相約栗山游。
文革經歷記
1976年
文化革命吹勁風,城鄉湧起紅衛兵。
忝居末位當權派,冠戴黑幫歷三冬。
復職脫皮臭老九,轉行文物一身輕。
適逢銀雀出漢簡,幾度因公去北京。
讀報有感
1983年春
孰雲裙帶無神通,朽木竟成不老松。
涇渭分明公道在,癩頭豈可冠紅纓。
答縣誌辦王主任
1984年冬
從來萬事難開端,方誌編修業倍艱。
數典百年文獻少,運籌三匝車馬單。
無情流逝白駒隙,有志竟成新史篇。
且看梅花含笑去,春風將度玉門關,
喜遷新居
1988年
戊辰四月移新居,半似農村半市區。
北依文峰朝露早,西瀕沂水暮雲遲。
清風拂袖塵囂遠,曲巷通幽鄰雞啼。
老友閒來話今古,夕陽冉冉映桑榆。
悼女兒劉芬
1989年冬
艱辛歷盡五十秋,抱恨長眠西嶺頭。
兒未成婚女未嫁,藍橋路上難釋愁。
詠懷
1996年秋
離職還鄉二十年,參修方誌度休閒。
欣隨同道興翰墨,頤指不甘遭責難。
老有所為本正道,夜郎自大視等閒。
捫心無過仍故我,涇渭分明不在權。
慶香港回歸
1997年夏
一國兩制謀略深,香港回歸已成真。
恥辱百年今朝雪,東方巨龍震乾坤。
重遊莒縣一中
1983
一九五三,奠基城陽,古城煥彩,文風更張。
門開大眾,方針導航,莘莘學子,成棟成梁。
浮丘蒼蒼,沭水泱泱,人民學府,山高水長。
沂水師範遷校四十周年
1990年秋
臨江仙
今日樓台高聳,風清花明柳綠,當年校舍難覓處。物換人疊去,琴韻書聲續。
記得敖陽初創,草房板凳條幾,小油燈下研課題。時越四十載,往事心頭系。
人物傳真
1998年冬
浣溪沙
某君自詡統治者,盛氣凌人表自我,鑽營名利無休歇。
奈何官運欠亨通,謀求升遷屢未果,此願難了卻。
東皋遠眺
1985年春
滿江紅
登臨西望,雲啟處沂蒙磅礴。想當年硝煙瀰漫,遍地戰火。
岱崮山前阻頑敵,孟良崮下殲兇惡,破鐵壁合圍重點攻,歷喋血。
抗日勝,衛成果,平瘡痍,興建設,擎革命火炬老傳少接。
改革開放號角吹,農工商學齊飛躍,期脫貧致富達小康,添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