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鑒強,雙語環境新聞網站“中外對話”副總編輯、中國首席代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聞學院、公共健康學院訪問學者,原《南方周末》記者。他著有關於藏區環境和文化保護的《天珠-藏人傳奇》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鑒強
- 民族:漢
- 職業:雙語環境新聞網站“中外對話”副總編輯
- 主要成就:著有關於藏區環境和文化保護的《天珠-藏人傳奇》一書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作用,環境網站,環境記者,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他的一系列重大環境事件報導曾影響了國家決策:
他與同事報導金沙江虎跳峽附近某大壩違法開工後,溫家寶總理看到報導,批示追查違法企業,令違法電站停工;
他調查北京圓明園破壞環境事件,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現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在他的報導上批示:“圓明園立即停工。”這篇報導成為環保總局的決策依據。
在他獨家報導轉基因稻米利益鏈條後,原新華社資深記者、中國特稿社執行副社長熊蕾說:“劉鑒強是中國第一個從這個角度報導轉基因農作物的記者,他將其幕後的利益衝突公之於眾。在他之前,中國從來沒有記者挑戰過中國轉基因科學家的良心。值得注意的是,劉鑒強嚴格遵從新聞職業倫理,在報導中不加入自己的判斷,讓事實說話,讓讀者做出自己的選擇。”
2006年12月2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頭版對他進行了長篇報導。這是《華爾街日報》100多年中第一次頭版頭條報導一位中國記者。
2005年,他因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出色成績,獲得2005年中國“綠色年度人物”前20位提名。當年他還獲得“杜邦杯”好新聞一等獎。2008年6月,劉鑒強關於中國環境運動的報導,獲得亞洲出版人協會SOPA卓越環境報導獎。這個獎的英文獎項被《紐約時報》有關中國環境的報導獲得。2009年4月,他關於虎跳峽大壩的報導,獲得SEE-TNC環境報導獎(總分第一名)。
劉鑒強在環境領域持之以恆的報導,影響了國家決策,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例如在虎跳峽大壩、轉基因稻米和圓明園非法工程這些中國環境保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中,他的報導起到了關鍵作用。他持續三年進藏採訪保護環境與傳統文化的藏民,寫出《天珠-藏人傳奇》一書,成為此領域的開創性作品,被列入“環保資料室必備的十本書”。他領導雙語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中國辦公室,持續關持中國環境,與世界對話,令“中外對話”成為全球了解中國環境事務的主要信息源之一。
主要成就
作用
劉鑒強的調查性報導在環保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撰寫的三峽報導,第一次曝光三峽總公司對公眾隱瞞將淤積重慶優良港口問題。
他與同事所完成的《虎跳峽緊急》曝光了一處違法電站,並指出虎跳峽大壩將淹沒20萬畝良田,令10萬少數民族無家可歸。報導發表後,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令發改委調查電站違法動工一事。此報導也令金沙江邊的百姓得到鼓舞,他們傳看閱讀,後來成為百姓與有關方面交涉時爭取知情權和參與權的依據。這篇作品是近年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中最重要的新聞報導之一,其影響力一直持續。
2009年,他參與環保組織、企業界發起的金沙江考察活動,寫出《金沙江――最後的漂流》一書,以喚起公眾對長江的關注。此書將於2011年出版。
在圓明園工程事件後,劉鑒強在極短時間內做出調查性報導,第一個以確鑿證據證明這是一個非法工程。報導在《南方周末》頭版刊出後,野生動物攝影家奚志農先生將報紙送給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潘岳閱讀後,在報紙上批示:“圓明園工程立即停工”。劉鑒強的報導以其客觀、公正、獨家及提供的最核心事實,令其直接成為國家部門的決策依據。
劉鑒強曾發表大量有關中國江河保護、能源、氣候變化和環境政策的報導與評論,如《中國環保的“勝利”被戳穿》、《虛假的“低碳”城市》等引起很大反響。
天珠-藏人傳奇
2006年,劉鑒強離開《南方周末》赴藏區採訪,三年後寫成《天珠-藏人傳奇》一書,並於2010年出版。藏區的神山聖湖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和印度河的發源地,下游養育了近20億亞洲人。全中國的生態屏障,被受傳統文化影響的藏民保護著,但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這本非虛構作品描寫了幾位在環境和傳統文化保護方面做出卓絕努力的藏族人,通過他們的故事,體現了藏族文化的寶貴价值和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許多讀者認為,《天珠》一書在幫助公眾認識藏文化、理解青藏高原環境保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是此領域的開創性作品,有環保工作者將其列入“環保資料室必備的十本書”。
這本書也給了很多環境公益工作者啟發和信心。上海資深NGO工作者郝利瓊讀此書後寫信給主人公說:“從西寧回上海的火車上,我用兩天一夜把《天珠》讀完,精神陷入高度亢奮之中,感到自己有個強大、喜悅的靈魂——對於我們多年的精神困擾,書中信仰者的回應,給了我醍醐灌頂的光!感謝劉鑒強,他用真心書寫藏人的心靈史,也書寫一個漢人的心靈史;更感謝用生命書寫了本書故事的藏人,這才是混合著血和肉的歷史——個人史和時代史、物質史和精神史。還有什麼比把自己匯入本民族歷史浪潮中更激動人心的事呢!”
《經濟觀察報》書評說:“本期隆重推薦《天珠》,不僅因為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傑作,也是要向這些致力於非虛構寫作的作者致敬!這部描述當代藏區人生活與內心的作品,全部基於作者調查記者的素養和技巧得來的豐富素材,沒有任何想像與虛構。真實本身的超越小說的精彩與力量,讓這部作品既氣勢磅礴,又婉轉動人,讓人目眩神迷。《天珠》以真人真事傳遞出對神、對人、對自然、對古老傳統的敬意與莊嚴感。”
環境網站
劉鑒強參與創辦了“中外對話”環境網站,並在2010年全職擔任“中外對話”副總編輯、中國區負責人,將全部精力投入環境保護事業。“中外對話”以中英兩種語言傳播,重點將中國的聲音傳播到海外,是中外公眾在環境領域進行交流的平台。“中外對話”是唯一的中英雙語、提供原創嚴肅內容的環境網站,讀者來自約190個國家和地區。在劉鑒強主導下,其關於中國環境保護的報導,不斷被《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轉載和引用,成為全世界了解中國環境的主要信源,也成為中國環保組織和公眾向世界發出聲音的重要渠道。
環境記者
劉鑒強還以極大的熱情幫助中國環境記者,以提高中國環境新聞界的專業水準。在2010年聯合國氣候談判天津會議之前,劉鑒強與全球氣候行動聯盟(GCCA)合作,對40多位記者和NGO工作者進行了報導培訓。從2010年始,“中外對話”與英國《衛報》創辦了“中國最佳環境報導獎”,劉鑒強主持了評獎工作。2010年,這一獎項獎勵了9名記者。2011年4月與《衛報》、新浪合作的第二屆評獎,劉鑒強通過私人朋友籌集經費,擴大獎勵面,評出5個頭獎、9個優秀獎,獎勵了約20位平面媒體記者。5個頭獎作品報導了紫金礦業、舟曲土石流、“石頭造紙”神話等重大新聞,獲獎媒體包括《南方周末》、《新世紀》周刊、《南方都市報》和《中國國家地理》。這些優秀的環境記者寫出了最優秀的報導,對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貢獻,卻很難在當前的體系中獲得表彰。像環境NGO工作者耿棟撰寫的《年保玉則的觀鳥喇嘛》一文,儘管極優秀,卻幾乎不可能獲得專業新聞獎的肯定。劉鑒強主持的環境新聞獎彌補了這一缺撼。他不僅以自己的報導和書籍來提倡環保,更以幫助提高整個環境新聞界的專業水準為已任。“最佳環境報導獎”進行了兩屆,其評獎之公正、參選作品質量之高、善款使用之節儉、透明,已令其成為中國最有專業水準和口碑的環境新聞獎。
個人作品
《天珠-藏人傳奇》2009年1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
《最後的漂流》2012年1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3)》2013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4)》2014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環境綠皮書: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5)》2015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