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毅

劉錦毅

劉錦毅(1929-2007)印度尼西亞愛國華僑代表。劉錦毅先生於1929年5月8日,出生 於印度尼西亞萬隆市。祖籍福建省龍海市白水鎮。幼年回國在廈 門市鼓浪嶼讀國小,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錦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個人履歷,個人生平,歸國前,回國後,逝世,親友悼念,

個人履歷

中文名: 劉錦毅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國籍:
民族:
出生地: 印度尼西亞萬隆市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8日
逝世日期: 2007年6月1日於美國丹佛市 享年78歲

個人生平

歸國前

劉錦毅先生於1929年5月8日,出生 於印度尼西亞萬隆市。祖籍福建省龍海市白水鎮。幼年回國在廈 門市鼓浪嶼讀國小,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1937年為逃避戰亂隨父母出洋,回到印度尼西亞萬隆市定居。隨後進入萬隆市名校--中華國小讀書,受該校進步教師的啟蒙教育和影響。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侵占東南亞期間,失學當學徒。1946年,他受聘在新明學校任教。1947年,萬隆當時唯一的完整中學——華僑中學(簡稱僑中)誕生,他積極轉往華僑中學求學,該校校長對他非常器重,要求他先 參與該校行政工作,這樣也為日後發揮領導僑校的卓越才能奠定 基礎! 直到第二年1948年秋,他才終於如願進入高中一班讀書,成為該校第三屆高中畢業生。他是該校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佼佼者。
劉錦毅先生在讀書期間,關心集體,樂於助人,追求進步,要求自己嚴格,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積極投入到華僑學生運動中去,成為萬隆華僑學生界的學運領導人,是萬隆華校學運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1949年秋,在 劉錦毅先 生推動下,由他代表華僑中學,和清華、南化三校學生會的代表一起籌備成立了“萬隆學生聯合會”。“萬隆學聯”的成立是萬隆華僑學生運動史上的首創,在印尼華僑學生運動史上也是最早誕生,增進了各華校學生的大團結。
1950年秋,劉錦毅代表“萬隆學聯”和 雅加達的“雅華學聯”代表 籌組了“爪哇島華僑學生聯合會”(簡稱“爪華學聯”),對爪哇各華校中學生搞好學習,交流經 驗和擴大聯絡作出了創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50年秋,劉錦毅代表“萬隆學聯”和雅加達的“雅華學聯”代表籌組了“爪哇島華僑學生聯合會”(簡稱“爪華學聯”),對爪哇各華校中學生搞好學習、交流經驗和擴大聯絡作出了創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50年秋,劉錦毅先生領導的“萬隆學聯”創辦了“學聯夜校”,任該夜 校主任。專門招收無力升學的社會青年,晚上上課。便於他們的業餘學習,為萬隆華僑社會培養了一批有用人才。這是萬隆華僑社會辦得最出色、最有成效的業餘學 校之一。
1951年印尼“蘇基曼內閣”發動全國“八一六大搜捕”事件,劉錦毅先生 因是萬隆華僑學生運動領導人、社會知名人士而上了黑名單,和萬隆華社、華校有關領導30多 人一起被拘押,關入SUKAMISKIN監獄。他不失時機地向陳燕生和霍東閣 (即霍元甲的兒子)等人求教和學習。他在獄中廣交朋友,他把監獄當作學習和戰鬥的場所。
1950年中國和印尼建交後,中國和印尼的友好關係蒸蒸日上,雙方代表團 互訪頻繁。1955年4月間在萬隆市舉行了國際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當時由於會議前夕發生美蔣特務製造的“克什 米爾公主號”飛機爆炸事件,周恩來總理的安全深受危脅,在中國使領館和中國先遣隊的領導和指揮下,萬隆市華社僑領和劉錦毅先生都一起參與和組織保衛周恩來 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的安全保衛工作。劉錦毅先生通過了“萬隆學聯”和各華校當局以及學生會組織的愛國師生在馬路邊、會場周圍和周總理代表團住地附近加強 安全保衛工作。
此後,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宋慶齡、劉少奇、陳毅等和各代表團來訪印尼時,劉錦毅 先生都會協同萬隆中華總會僑領們負責歡迎接待和安全保衛工作。當吳學謙率領中國青年代表團來到萬隆訪問時, 劉錦毅先生主動代表萬隆華僑青年登門拜訪請示。 劉錦毅先生的人緣、師生緣、同學緣都很好,他在萬隆華僑學生和各界僑胞中具有極高的感召力、影響力、親和力和凝聚 力。
1951年劉錦毅先生高中畢業後即留校任教,並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地華校的教 育事業中去,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1960年在擔任清華國小校長的同時,被選任為 僑中董事。在教學的同時,劉錦毅先生還參加了廈門大學海外函授學院中文系的學習,不斷的充實提高自己。1952年, 劉錦毅 先生應聘到萬隆清華學校擔任國中二甲乙兩班語文教師一年,當今印尼著名華文作家林萬里就是他當時精心栽培的學生。1953年清華中國小正式分家,當年清華董事部決定聘請他為清華國小校長。 劉錦毅 先生深感責任重大,決心迎難而上,團結全校教職工,改革創新,立志把清華國小辦成一個美麗的教育園地,成為一流的名校。
1959年清華國小的學生人數已突破了2千人的高峰,成為萬隆和各地華校國小間的一流名校。為了增強華僑華人和印尼各兄弟民族之 間的友誼, 劉錦毅先生領導和組織了清華國小的學生參加了1959年 芝榴槤河的義務勞動。1964年及1965年, 劉錦毅 先生又再次發動和組織清華國小的學生參加了開發查蒂魯胡水庫及蘇加沙里新區疏理河道的義務勞動。使學生們得到了勞動鍛鍊,參加了社會活動。
1960年中印雙重國籍解決條例執行後,劉錦毅先生組織部分教師作為志願 人員為玉融公會和學生家長選籍工作服務。
1960年,劉先生和在僑中從事教學工作的溫玉香老師,雙方誌同道合產生了深厚的愛情,組成了和諧美滿的家庭。他為人至善,他對妻子至愛,對父母至 孝,對師長至敬,對同事、朋友至誠,對晚輩、學生關愛至切,和藹可親,悉心教誨。劉先生的誠摯之心,深厚之情,深深感動著每一個和他交往過的人。
1965年印尼風雲突變,“9·30事件”之後,印尼中國的關係迅即惡 化。作為一校之長的劉先生,首當其衝,處境陷於險惡。1966年3月11日,在一群排華反華的暴徒們闖入學校,糟蹋並焚燒圖書之後, 竟然強使劉先生簽字移交學校,當即遭到劉先生的斷然拒絕。
自1957年起直到1966年奉調回國 止, 劉先生一直是萬隆市華僑社會的核心僑乾。1953年 直到1966年期間,歷任萬隆教師公會、中華總會、中華業餘社及漳泉公會常委 等要職。1958年起,任萬隆市各僑團的統一領導機構——中華總會的中文秘書 長,後兼任中華總會基金會成員。

回國後

1966年5月, 舉家奉調回北京,由中僑委安排在幹校學習,曾組織他們到延安等地參觀學習。1968年10月,由中僑委軍代表辦公室分配到廣東花縣華僑農場接受再教育。1969年6月突然遭到厄運,受到了軍代表辦公室代表組織對劉先生進行了完全錯誤的批判和 鬥爭,上掛劉少奇,下聯劉錦毅,劉先生在身心上人格上遭受到了極其可怕的侮辱和摧殘,直到1979年2月才由組織上正式宣布撤銷這一冤假錯案。這一冤案前後歷時10年之久。劉先生在遇到人生坎坷、遭受極不公正的況遇之際,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 子女及他人,寧可自己忍受一切痛苦,而對家人卻是百般的恩愛、體貼,給予最熱誠的溫暖。對他人卻若無其事,真誠待人,樂於助人,也能積極向前看,不怨天憂 人,不消沉頹廢,而是經受著最嚴重的人生考驗。他總能以樂觀和豁達的心胸和精神待人處世。在這跌入人生最低谷境遇的10年裡,劉先生的為人充分表現出高尚的思想境界、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凡與他交往過的人,無不為他的人格魅力所傾 倒。
1969年6月, 從北京下放到長沙, 被安排到湖南綢廠當工人。1973年恢復幹部身份,籌備廠工會任專乾。1976年調往廠工人大學辦公室任職。1977年回廠工會工作。1982年調到教育 科,後任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1978年至1984年,任長沙市僑聯常委、長沙市總工會委員。1984年—1990年,任湖南省僑聯 宣聯處副處長。1985年—1990年任省僑聯委員。1985年被評為湖南 省直機關優秀黨員。1986年—1990年,任省僑聯《僑聲》雜誌主編,黨支部學習委員。1986年 被評為中國僑聯工作積極分子、湖南省僑辦僑務工作先進個人。劉先生以嚴謹治學、勤奮敬業的精神,對《僑聲》刊物傾注了極大熱情和心血,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 地步,把一份省級刊物《僑聲》辦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令人喜愛的有海內外影響的刊物。
1990年退休,但劉先生“退而不休”,仍以飽滿的熱情、認真負責的態 度,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尤其是參加海內外萬隆華校校友的聯誼活動和交流工作,做出了極大的努力。為此,他特地奔波於印尼萬隆、中國香港、北京、天津、 大連、上海、杭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地。每逢佳節和各地校友會周年慶祝活動,劉先生必定以詩會友,寫詩熱情歌頌和祝賀。因此,在海內外萬隆華校校 友的心目中,劉錦毅先生被譽為海內外萬隆華校校友的“民間大使”!並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海內外萬隆華校校友們的敬重和愛戴!

逝世

2007年6月1日,因白血病辭世於美國丹佛市。
劉錦毅

親友悼念

永遠懷念劉錦毅老師!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我們敬愛的師長,我們的歸僑老鄉,我們的僑中校友劉錦毅先生不幸於2007年6月1日因病在美國丹佛逝世,我們感到萬分悲痛,今天我代表在 長沙的全體萬隆歸僑和萬隆僑中校友向劉老師的親屬表示最深切的慰問!
我和劉錦毅老師認識將近有六十年,1949年,當我剛從萬隆中華國小畢 業,考上華僑中學時,就認識劉老師,當時他是僑中學生會領導人之一,以後又積極投入到華僑學生運動中去,先後參與建立萬隆學聯和爪哇島學聯,為增進印尼華 校學生的大團結,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和廣大海外愛國僑胞的高度讚揚。
1950年中國和印尼建交以後,作為華校領導以及華僑總會的負責人,在第一屆亞非會議期間,用最大的愛國熱情參加保 衛以周恩來為首的中 國代表團的的工作,和海外僑胞一起,接待過訪問印尼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宋慶齡、劉少奇、陳毅等,譜寫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友誼的華章。用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海 外華僑神聖而偉大的教育事業,繼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他的學生不僅遍布印度尼西亞,也遍布祖國大地。
1956年我回國升學,大學畢業後留在湘雅醫院工作,在此期間, 我和劉老師長達十幾年失去了聯繫,這段時間,印尼發生了1965年的軍事政變,而我國又發生了文化革命這場政治動亂,不僅海外華僑受到衝擊和迫害,國內革命幹部和人民民眾 也處於水深火熱。 大約在1973年的某一天,我在長沙又意外見到了闊別了十幾年的劉老 師,當時的感覺就象做夢一樣! 才知道印尼發生政變以後,在反共排華的險惡的政治環境之下,於1966年5月舉家奉調回國,當時最小的女兒還在襁褓之中,處境之困 難,可想而知。在當時國內的政治環境下,也和祖國人民一樣,受到種種迫害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總是不消沉、不灰心,面對現實,自強不息,紮實工作,任勞任怨。是我們這一輩和下一輩的楷模。
劉老師把一生都獻給華僑的教育事業,也發揚了華僑一貫 的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我們永遠懷念他,永遠感激他。
敬愛的劉錦毅老師永垂不朽!
湖南 長沙 湘雅醫院 張成裕
2007年9月1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