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斬蛇處

劉邦斬蛇處

劉邦斬蛇處又名“漢高祖斬蛇處”,劉邦在豐西澤斬蛇的故事最早見於《史記·高祖本紀》。《水經注》記載:“《漢書》稱高祖送徒麗山,徒多亡。到豐西澤,有大蛇當徑,放劍斬之,此即漢高祖斬蛇處也。”史書記載的劉斬邦蛇處為豐縣斬蛇澤,劉邦在芒碭山斬蛇的說法出自《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元明小說。芒碭山斬蛇碑又稱漢高祖斬蛇碑,是後世為紀念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邦斬蛇處
  • 地理位置:豐西澤、芒碭山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 門票價格:30元
  • 著名景點斬蛇溝斬蛇碑
史料記載,小說演繹,相關傳說,

史料記載

1.《史記》: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乃前,拔劍擊斬蛇。
2.《漢書》: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乃前,拔劍斬蛇。
3.《前漢紀》:高祖以亭長送徒驪山。夜行經豐西澤中。有蛇當道。拔劍斬之。遂過。後人至者。見一老嫗哭蛇曰。此白帝子也。向赤帝子遇而殺之。
4.《後漢書》:〖豐〗西有大澤,高祖斬白蛇於此。在枌榆亭。
5.《水經注》:泡水所出,又徑豐西澤,謂之豐水。《漢書》稱高祖送徒麗山,徒多亡。到豐西澤,有大蛇當徑,放劍斬之,此即漢高祖斬蛇處也。
6.《括地誌》:斬蛇溝源出徐州豐縣中平地,故老雲高祖斬蛇處,至縣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7.《元和郡縣圖志》:豐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七十五里。本漢舊縣,屬沛郡。戰國時屬梁。後漢屬沛國,晉同。宋改屬北濟陰郡,北齊改郡為永昌,以縣屬焉。隋改屬徐州。豐西澤,在縣西一十五里。漢高祖斬白蛇於此。
8.《慶湖遺老詩集》:余得戲馬台、斬蛇澤、歌風台三題,即賦焉。戲馬台在郡城之南,斬蛇澤在豐縣西二十里,歌風台在沛縣郭中。
9.《太平寰宇記》:豐西澤:即高祖斬白蛇之所。厭氣台,在縣城中……大澤,在縣北六里。
10.《資治通鑑》:旣而季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劉季被酒,夜徑澤中,有大蛇當徑,季拔劍斬蛇。
11.《輿地廣記》:豐縣,秦泗水郡沛縣之豐邑,漢高帝生於此,後以為縣,屬沛郡。後漢晉屬沛國,隋屬彭城郡,唐屬徐州,大澤在西,高帝斬白蛇於此。
12.《記纂淵海》:大澤在豐縣東,即漢高祖微時隠居處。厭氣台。秦始皇所築。斬蛇溝在豐縣西,漢高祖斬蛇處。
13.《明一統志》:斬蛇溝,在豐縣西二十里,漢高祖斬白蛇於此。
14.《讀史方輿紀要》:豐水在縣城北。亦曰泡河。自單縣流入境,東入沛縣界。明嘉靖中,為河流蕩決,故址僅存……漢高為亭長時,送徒驪山,到豐西澤中止飲,解縱所送徒處也。又有大澤,在縣北六十里,縣西二十里又有斬蛇溝,俱漢高遺蹟處。

小說演繹

三國志通俗演義》:承曰:“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長,提三尺劍,乃斬白蛇於芒碭山中,起義兵而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成四百年大漢天下,立萬世之基業。”帝嘆曰:“祖父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何大損益不同矣!”承曰:“高皇帝英雄之君,不世出也!”
《匯評三國志演義》:漢末氣運之衰,無甚於此。後人有詩嘆之曰:血流芒碭白蛇亡,赤幟縱橫游四方。秦鹿逐翻興社稷,楚騅推倒立封疆。天子懦弱奸邪起,氣色雕零盜賊狂。看到兩京遭難處,鐵人無淚也恓惶!
《水滸忠義志傳》:忽一日,有旱地忽律朱貴上山報說:“徐州沛縣芒碭山中新有一夥強人,聚集著三千人馬。為頭一個先生,姓樊,名瑞,綽號混世魔王,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手下兩個副將:一個姓項,名充,綽號八臂那吒,能使一麵團牌,牌上插飛刀二十四把,手中仗一條鐵標槍。又有一個姓李,名袞,綽號飛天大聖,也使一麵團牌,牌上插標槍二十四根,手中使一口寶劍。這三個結為兄弟,占住芒碭山,打家劫舍。三個商量了,要來吞併俺梁山泊大寨。小弟聽得說,不得不報。”……當下史進點起本部人馬,與同朱武、陳達、楊春都披掛了,來辭宋江下山;把船渡過金沙灘,上路徑奔芒碭山來。三日之內,早望見那座山,乃是昔日漢高祖斬蛇起義之處。
水滸傳注略》:漢高祖斬蛇起義之處。《史記高祖本紀》:送徒酈山,到豐西澤中,有大蛇當徑。後又雲隱於芒碭山澤間,上常有雲氣。兩事本不相蒙,後人乃誤合為一處。以作者之精博,夫豈不知?而亦作此語者,殆為今之志地里者解嘲也。

相關傳說

秦末,泗水亭長劉邦送徒驪山,途經芒碭山遇白蛇擋道,揮劍斬之,隱匿於芒碭山澤之間的“密雲洞”,後回響陳勝起義自此起兵,反秦滅項成就帝業。後人立碑以示紀念,入夜偶然光照竟呈現人像,宛如劉邦神武形象再現,一時轟動大江南北成“天下奇觀”,仍為未解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