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謙,男,1954年3月生,山西省交口縣人。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山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現任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保護系系主任,兼任山西省昆蟲學會理事,民革山西農大支部副主委,山西省省委聯繫高級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賢謙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交口縣
- 出生日期:1954年3月
- 性別:男
科研工作,個人成果,
科研工作
劉教授堅持教學、生產、科研相結合,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18項。1982-1986年參加林業部“朔縣青楊天牛綜合防治試點”的項目,對青楊天牛的生物、生態學特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據其危害痕跡在寄主上長期遺留的特點,創造性地提出了用查跡法獲取數據編制生命表的新方法,成功地編制了青楊天牛生命表,成功地研製出序貫抽樣查對表,為青楊天牛的防治質量的檢定和蟲情檢測提供了簡便易行、準確可靠的方法。1988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後又針對累積生命表耗時太長的問題,提出了以空間代時間,在相同生境不同發生年代的異地取樣,編制累積生命表的方法,並將該方法成功地套用於光肩星天牛生命表的研究,為光肩星天牛的測報與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這種編制累積生命表的方法,被專家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1994年再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 年以來主要從事棗樹害蟲生態控制的研究,編制了棗步曲、棗鐮翅小卷蛾的生命表,在生命表關鍵因子的分析中,首次引進了灰色系統中的灰色關聯度,為生命表分析關鍵因子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方法,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在高大棗樹上棗步曲幼蟲的調查中,建立了用下層樹冠蟲口密度估測整株蟲口密度的數學模型,在研究棗步曲幼蟲排糞規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幼蟲排糞粒數制定防治指標的新方法,同時還進行了棗食芽象甲、梨笠圓盾蚧、棗桃小食心蟲等十多種棗樹重要害蟲的研究,棗樹昆蟲群落及其綜合治理效果的研究,提出了棗樹害蟲生態控制的新理論與新方法,及時地指導了山西省棗樹害蟲的控制,為山西省紅棗產量與品質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該項目具國際領先水平,2000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以來,在山西中南部棗區發現一種棗果新病害。在棗果近成熟期,其頂部發黑、皺縮,果肉發苦,使棗果失去經濟價值。此後該病連年發生,嚴重時發病率超過90%,2007年僅晉中棗區紅棗經濟損失就達1億多元,對山西棗產業形成了較大的威脅,出現了棗農大量砍伐棗樹的現象。
劉教授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自己組織團隊對該病進行了調查研究,自籌經費研究5年,在田間實地觀察、實驗室實驗,試驗了各種可能的病因,最終在國內外首次找到了該病的病源,將該病定性為由氟污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棗黑頂病,並且經防治試驗,初步研究出該病的控制方法,對於控制該病的流行和危害,確保山西乃至中國棗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得到棗農的真誠的感謝和專家的認可。
在太谷、稷山、柳林等棗區發放資料和現場培訓棗樹蟲害的科學防控知識,為棗樹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控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被太谷縣授予支農先進工作者。
個人成果
任教以來,講授研究生課程4門,本科生課程9門,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19名。
參編出版《中國核桃害蟲》,《資源昆蟲學》,《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林學概論》等專著和教材4部,發表論文50餘篇。曾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其他獎項六項;國際先進水平的鑑定成果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