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 男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 研究方向:國際關係理論(理論與學科史、現實主義/均勢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工作經歷
社會兼職
研究方向
主要貢獻
專著
- 《制衡的邏輯:結構壓力、霸權正當性與大國行為》,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主編
- 劉豐主編:《美國軍事干涉與國際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陳志瑞、劉豐主編:《國際體系與國內政治:新古典現實主義的探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 Sun Xuefeng, M. Taylor Fravel and Liu Feng, eds., Understanding China's Foreign Policy Transformation: A Rea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 王建偉、陳定定、劉豐主編:《國際關係中的預測:理論與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
- 《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陳琪、劉豐主編),社會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版。
譯著
- 約翰·吉爾林:《案例研究:原理與實踐》(黃海濤、劉豐、孫芳露),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 唐世平:《我們時代的安全戰略》(林民旺、劉豐、尹繼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 蘭德爾·施韋勒:《沒有應答的威脅:均勢的政治制約》(劉豐、陳永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 羅傑·皮爾斯:《政治學研究方法:實踐指南》(張睿壯、黃海濤、劉豐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 肯尼思·沃爾茲(Kenneth Waltz):《現實主義與國際政治》(張睿壯、劉豐譯,張睿壯校),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 [英] 亞當·羅伯茨、[紐西蘭]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主編:《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聯合國》(吳志成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
- [英]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克里斯滕·安麗(Kirsten Ainley):《理解國際關係》(吳志成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
- [美]史蒂芬·哈格德(Stephen Haggard):《亞洲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
論文(中文)
- 《中國的東亞安全戰略轉變及其解釋》,《國際政治科學》2016年第3期。
- 《東亞地區秩序轉型:安全與經濟關聯的視角》,《世界經濟與政治》2016年第5期。
- 《國際利益格局調整與國際秩序轉型》,《外交評論》2015年第5期。
- 《東亞國家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選擇:一種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解釋》,《當代亞太》2015年第5期。(與陳志瑞合著,第一作者)
- 《聯盟網路與軍事衝突:基於社會網路分析的考察》,《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6期。(與董柞壯合著,第一作者)
- 《定性比較分析與國際關係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1期。
- 《美國的聯盟管理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外交評論》2014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4期)
- 《概念生成與國際關係理論創新》,《國際政治研究》2014年第5期。
- 《單極時代的權力政治》,《國際關係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4年第9期轉載)
- 《國際體系、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理論——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理論構建與經驗拓展》,《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年第3期。(與陳志瑞合著)
- 《分化對手聯盟:戰略、機制與案例》,《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轉載)
- 《中國周邊戰略的目標、手段及其匹配》,《當代亞太》2013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轉載)
- 《新的國際體系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國際經濟評論》2013年第6期。
- 《聯合陣線與美國軍事干涉》,《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4年第4期轉載)
- 《肯尼思·華爾茲的理論品性及其啟示——反思當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困境》,《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年第7期。(與陳小鼎合著)
- 《國際社會應對歐債危機的經驗與借鑑》,《南開學報》2013年第3期。
- 《國際體系轉型與中國的角色定位》,《外交評論》2013年第2期。
- 《結構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理論的構建與拓展——兼論對理解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當代亞太》2012年第5期。(與陳小鼎合著)
- “國際政治中的聯合陣線”,《外交評論》2012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期轉載)
- “結構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理論的構建與拓展——兼論對理解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當代亞太》2012年第5期。(合著)
- “聯盟為何走向瓦解?”,《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10期。(合著)
- “社會網路、結構分析與國際關係——評《國家間網路:國際網路的演變、結構與影響,1816—2001》”,《國際政治研究》2012年第2期。(合著)
- “美國霸權與全球治理——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困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4期轉載)
- “認真對待預測:國際關係理論發展與預測”,《世界經濟與政治》 2012年第1期。(合著)
- “美國政治與外交的歷史探討及其意義”,《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 “多元啟發決策理論與美國總統使用武力:一種定量檢驗”,《國際展望》2011年第5期。(合著)
- “單極結構下的體系效應與國家行為”,《太平洋學報》2011年第7期。
- “安全預期、經濟收益與東亞安全秩序”,《當代亞太》2011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11期轉載)
- “國際關係研究的定量資料庫及其套用”,《世界經濟與政治》2011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1年第11期轉載)(合著)
- “單極體系的影響與中國的戰略選擇”,《歐洲研究》2011年第2期。
- “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年來的對美交往”,《南開學報》2011年第2期。(合著)
- “定量分析與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當代亞太》2010年(10月)第5期。
- “美國使用武力行為的定量分析1946-2006”,《國際政治科學》,2010年(6月)第2期。(合著)
- “中國在非洲的利益存在”,《文化縱橫》2010年(6月)第3期。
- “大國制衡行為:爭論與進展”,《外交評論》,2010年(2月)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0年第6期轉載)
- “大國制衡行為的概念辨析”,《國際論壇》,2010年(1月)第1期。
- “國際關係的社會網路分析”,《國際政治科學》,2009年(12月)第4期。
- “結構壓力、霸權正當性與大國制衡行為”,《國際政治科學》,2009年(9月)第3期。
- “新古典現實主義:一個獨立的研究綱領?”,《外交評論》,2009年(8月)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0年第2期轉載)
- “均勢生成機制的類型與變遷”,《歐洲研究》,2009年(8月)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12期轉載;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9年第12期轉載)
- “國際政治中的審慎原則”,《外交評論》,2008年(11月)第6期,第44-56頁。(合著)
- “結構分析的範圍與限度”,《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年(7月)第7期,第57-61頁。
-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發展及其前景——評《沒有應答的威脅:均勢的政治制約》”,《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9月)第3期,第155-168頁。
- “美國的‘反恐戰爭’與反美主義的興起”,《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4月)第2期,第79-84頁。
- “比較視野下的歐洲一體化與歐洲治理”,《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3月)第2期,第89-92頁。(合著)
- “美國霸權與歐盟自主防務——對制衡論解釋的批評與思考”,《國際論壇》,2007年(1月)第1期,第6-10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7年第5期轉載)
- “實證主義國際關係研究:對內部與外部論爭的評述”,《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6年(10月)第8期,第52-66頁。(收錄: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編:《國際關係理論:前沿與熱點》,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1月版。)
- “從範式到研究綱領:國際關係理論的結構問題”,《歐洲研究》,2006年(10月)第5期,第96-102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1期轉載)
- “均勢為何難以生成?——從結構變遷的視角解釋制衡難題”,《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9月)第9期,第36-42頁。
- “現實主義理論的內部論爭及其發展方向”,《國際論壇》,2006年(5月)第3期,第7-11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6年第8期轉載)
- “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流派辨析”,《國際政治科學》2005年(12月)第4期,第109-131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2期轉載)(合著)
- “國際關係學科史批判研究的興起”,《歐洲研究》,2005年(12月)第6期,第111-126頁。(合著)
- “在延續中把握變遷——對‘現實主義無法解釋變遷’的回應”,《國際論壇》,2005年(9月)第5期,第58-62頁。
- “聯盟、制度與後冷戰時代的北約”,《國際論壇》,(3月)2005年第2期,第13-17頁。
- “關於幾個重要國際關係術語中文譯法的討論”,《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10月)第10期,第69-77頁。(合著)
- “聯盟政治研究的進展與方向”,《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6月6日B-03版
- “美國不會對敘利亞倉促動武”,《時代周報》2012年2月9日,第167期。
- “南開國際關係論壇2011研討綜述”,《現代國際關係》2011年第11期。
- “中國需主導南海經濟和秩序”,《信報》(香港),2011年12月24-27日,第A15版。
- “國際結構下的中國崛起”,《信報》(香港),2011年7月2日第15版。
- “多種方法協同推動研究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4月18日第15版
- “以議題為導向實現學科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6月23日第15版
- “理解中國與國際社會互動——評《奧運會與北京國際化》”,《世界知識》2011年第4期。
- “中國國際關係學需加強學術制度建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04月22日(第82期)第15版。
- “結構變遷與均勢理論解釋力的恢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02月25日(第66期) 第5版。
- “中美貿易戰,中國應以攻代守”,《看世界》2010年第1期。
- “新書架(二)”,《外交評論》2009年第5期。
- “新書架(一)”,《外交評論》2009年第3期。
- “駕馭經濟”,《南風窗》2008年第23期。
- “中國和平崛起的內部因素——評謝淑麗《脆弱的超級大國》”,《文化縱橫》,2008年10月。(合著)
- “如何看待現實主義內部的論爭”,《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7月)第7期。
- “重溫福山”,《讀書》,2002年(5月)第5期。
-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towards East Asia,”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9, No. 2 (Summer 2016), pp. 151-179.。
-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ast Asian Security Order,” Issues & Studies, Vol. 49, No. 1 (March 2013), pp. 99-140.。
-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4 (May/June 2012), pp. 69-84. (Coauthored with Liu Ruonan)。
- "The Typologies of Realism,"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 1, No. 1 (June 2006), pp. 109-134. (Coauthored with Zhang Ruizhuang)。
- "Alliance, Institution and NATO in the Post-Cold War Era,"International Review (Publish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7 (Winter 2004), pp. 19-32.。
研究課題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路的理論與實踐研究”(15CGJ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