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莊是天津市寶坻縣大鐘鎮的一所歷史悠久的村莊,方圓三里,人口百戶,以種植業及養殖業為主。劉蘭莊民風淳樸,自然風景優美,相傳因元代著名雕塑家劉元所得名,其中還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淵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蘭莊
- 外文名稱:liulan
- 地理位置:天津市寶坻縣大鐘鎮
- 人口:400
- 方言:寶坻方言
- 著名景點:劉元故里
民間傳說,歷史淵源,劉蘭現狀,地圖信息,
民間傳說
在薊運河畔寶坻大鐘莊鎮有一個劉蘭莊,“劉蘭”村名的由來,緣於歷史上著名的雕塑家劉元。
《寶坻縣誌》記載劉元生於1250年,卒於1320年(另由考證說應為1247年~1334年)。劉元生逢正值元朝中後期,字秉元,本名劉鑾,後改名劉元,又改名劉蘭。
據《寶坻縣誌》記述,劉元年輕時曾在青州(今山東境內)為道士,從師學習雕刻、繪畫、泥塑、鑄金等工藝美術技術,還向尼伯羅國(今尼泊爾)建築師、雕塑家和工藝師阿尼哥學習梵式佛像雕塑,頗得真傳。經過勤學苦練,劉元成為元代技藝精湛的雕塑大師。元大都和上都有名的道觀寺院中的雕塑,無論塑土還是範金,大都出自劉元之手,其作品“神思妙合,栩栩如生”。
劉元一生從事雕塑幾十年,活動範圍廣,作品甚多,技藝又精益求精,頗受元朝數代皇帝賞識,曾賜予高官厚祿,當過昭文官大學士、正奉大夫、秘書卿,居朝廷要職,也是皇帝的近臣,皇帝還曾兩賜宮女為妻。
說到劉元與劉蘭莊的關係,還有一段傳奇經歷。
相傳,劉元曾為元仁宗修“地宮”(墳墓),修好後,為皇帝修“地宮”的人都要給皇帝殉葬,其實是殺人滅口,以防止機密泄露。劉元不滿皇帝的做法,從元大都(今北京)逃到劉蘭莊這一帶落腳,並改名為劉蘭,再次墾荒種地、修築房舍,與村民和諧相處,死後葬於此。後人為紀念他,故稱此地為劉蘭莊。
歷史淵源
《劉正奉塑記》和《元史》,明確記載,劉元為“薊之寶坻人”,並非逃至劉蘭莊。因劉元早年從事“雕鑾”、“妝鑾”行業得綽號“劉鑾”,並非本名劉鑾。為紀念劉元村名稱為“劉鑾莊”,寶坻方音“鑾”與“蘭”音近似,故演變為“劉蘭莊”並沿用至今。
另有一種說法為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劉元因避諱元朝的“元”,改名劉鑾。按當地的語音,“鑾”讀音為“蘭”。劉鑾死後,當地民眾為紀念這位鄉賢,將他的出生地命名為“劉蘭莊”,沿傳至今。
在北京西安門裡府右街北口有一個很小的胡同地名——劉蘭塑,又叫劉鑾塑,劉蘭塑胡同同樣也是為紀念雕塑家劉元而得名,劉蘭塑胡同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講法,一種是說,因為天慶宮裡的神仙像是以傑出的藝術家劉元塑的神像技藝而得名,因而叫劉元塑胡同,叫來叫去,劉元叫成了劉鑾,劉鑾又轉音成了劉蘭,加上後面的“塑”字就成了劉蘭塑胡同。另外的一種說法是,因為劉元曾經在這裡居住過,方才遺留下此地名。
劉蘭現狀
斗轉星移,劉蘭在世時的房舍已不存在,劉元之墓也已難尋,但劉蘭莊繁衍生息,如今種植業和養殖業都很興旺,而且注重生態建設,村莊布局合理,自然風景優美,正是薊運河畔的一個文明生態村。
劉蘭莊經過數百年發展由最早幾十戶的小村莊發展到人口近4百人,姓氏中以劉姓居多,此外鄧、張、李、程、侯、周等姓氏也占了相當的比例。劉蘭莊人性情淳樸,勤於耕作,人人得以安居樂業,村莊內果樹林立、屋舍儼然,青石路街道四通八達,夜晚華燈初上時在村莊內廣場上還有豐富的民眾文化生活。村莊外有薊運河分支河流環繞,土地肥沃,以種植業、養植業為主,特產“劉鑾大米”遠近聞名。
地圖信息
地址:天津市寶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