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名

劉芳名,字孝五,漢軍正白旗人,原籍寧夏,明末清初將領。初仕明朝,官至柳溝總兵。順治元年,降清,仍授原職。歷官四川提督、定西將軍、江南右路總兵。進封世職為二等阿達哈哈番。先後平定寧夏兵變數起,建議加強寧夏邊防。順治十六年,曾率寧夏兵駐防江寧,擊敗鄭成功進攻崇明之兵。次年卒于軍,謚忠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芳名
  • 民族:漢軍正白旗
  • 主要成就:歷官四川提督、定西將軍、江南右路總兵
  • :孝五
  • :忠肅
人物生平,投降清朝,平定西北,平定叛亂,開發寧夏,駐防江寧,史籍記載,軍事思想,

人物生平

投降清朝

劉芳名初仕明朝,官至柳溝總兵。順治元年(1644年),明朝政權滅亡,清朝入主中原,劉芳名於是投降清朝,仍然擔任原職,隸屬於漢軍正白旗。

平定西北

順治二年(1645年),劉芳名調任寧夏總兵,朝廷賞賜給他白金、冠服。當時陝西初定,多有盜賊,悍卒伺機圖謀作亂。劉芳名撫綏訓練,冀樹威望,消除他們作亂的想法,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因此上疏稱讚他的才能。同年十二月,漢中鎮總兵賀珍舉兵叛清,率領七萬部眾北上攻打北西重鎮西安;與此同時,固原鎮(今寧夏原州)副將武大定亦殺死固原總兵官何世元,占領固原鎮城造反,隴右各地紛紛回響,西北危局嚴重威脅到清朝政權的鞏固。劉芳名率領寧夏鎮兵擔任主力,就近鎮壓固原武大定的叛亂。由於劉芳名拚死奮戰,迫使武大定率部撤離固原,南下與漢中的賀珍會合。劉芳名一路追擊,殺死大批反清叛軍士兵,為清廷立下戰功。

平定叛亂

順治三年(1646年),劉芳名率軍前往鞏昌征剿賊寇。同年四月,寧夏發生兵變,首任寧夏巡撫焦安民被亂兵殺死。清廷急命劉芳名火速北返收復寧夏。劉芳名返鎮後,並沒有立即對叛軍採取鎮壓的辦法,而是進行暗中調查,了解到這次變亂是由軍官王元、馬德帶頭領導。劉芳名不動聲色,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平定寧夏的叛亂。清廷特授予他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的爵位,升任四川提督、定西將軍。
由於寧夏和固原地方大亂新平,局勢尚不穩固,而劉芳名在南定固原和北平寧夏諸戰役後,早已名聲大振,為了確保三邊門戶的安全,順治帝以都統祖澤潤代其職,改任劉芳名以右都督身份繼續留鎮寧夏。順治五年(1648年),寧夏境內發生以李彩為首的香山之亂。劉芳名利用自己的威名,招降香山諸寇,解散其餘黨,地方得以安定。同年年底,山西大同鎮總兵姜瓖,於雁北舉兵叛清,陝西榆林副將劉登樓亦勾結王永強回響姜瓖,攻占陝北二十州縣,殺延綏巡撫王正志、靖邊道夏進芳,“易衣服”,自稱“大明招撫總督”,號召官民起來反清復明。劉登樓致書劉芳名,希望他領導甘肅,與山、陝一起行動,克成大業。“芳名以見污,怒,封其書示巡撫李釒監,釒監以聞。”
劉登樓見劉芳名不予回響,又煽動定邊屯蒙古部札穆素一起發兵,由花馬池入犯寧夏。開始叛軍來勢兇猛,河東興武、鐵柱、惠安、漢伯、臨河諸堡相繼陷落,接著叛軍乘勢聚集大股圍攻河東重鎮靈州。這時劉芳名率領寧夏鎮兵,與赴援的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李固翰開始組織反擊,再次平定了寧夏的亂局。為此,清廷晉授他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開發寧夏

寧夏地區經過明末清初的變亂和戰爭,屯田破壞,人口逃亡,財政和兵源都日趨枯竭。為了寧夏的長治久安,他在平定劉登樓之亂以後,即時向朝廷上奏說:“寧夏孤懸河外,延袤千里。鎮兵屢徵發,兵單力薄。請自後徵發缺糧即令招補備守御。”還建議“以減等罪人僉發沿邊,資生聚。”這些建議都被朝廷接受並實施,對寧夏人口增長和經濟恢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駐防江寧

順治十六年(1659年),南明將領鄭成功,率部進攻江浙一帶,清廷任命宮廷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統率各路大軍南征。寧夏總兵劉芳名也被抽調隨征,以左都督率寧夏鎮兵擔任征討大軍的右路總兵官,駐防江寧(今江蘇南京)。秋冬間,他與蘇松鎮總兵官梁化鳳合作,在長江口崇明島與鄭軍多次戰鬥。
鄭成功鄭成功
順治十七年(1660年),他本人和寧夏籍將士大多不服南方水土,紛紛病倒,部隊失去了原先的戰鬥力。為了不誤軍機,他大膽給朝廷報告:“臣奉命剿賊,不意水土未服,受病難瘳。所攜寧夏軍士,訓練有年,心膂相寄。今至南方,半為痢虐傷損。及臣未填溝壑,敢乞定限更調,”清廷雖然批准了他的請求,但在江南總督郎廷的請求下,只是把寧夏鎮標兵撤回到江寧駐守,以維持後方的治安。
不久,劉芳名病故於江寧軍營。清廷給這位戰將極高的獎賞,破格為一個總兵官加授太子太保的最高榮譽,謚“忠肅”。劉芳名病逝以後,寧夏鎮官兵被全部撤回寧夏。子劉體仁襲世職。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三·列傳三十》

軍事思想

①劉芳名認為天意決定戰爭勝負。指出"天下之國互相征伐,合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並宣稱他所進行的戰爭合乎"天心"、"天意",必能取勝。
②注重軍隊建設。選拔和任用將領,不重身世、背景,只看是否忠心,有無智謀;不求全責備,強調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治軍嚴格,主張無論訓練或作戰,都要獎功罰罪,"有罪者即至親不貰,必以法治;有功者即仇敵不遺,必加升賞"。要求軍令頒布後必須嚴格執行,從令者饋酒,違令者斬頭。重視軍事訓練,常令士兵"跳澗"、"越坑",熟諳弓馬技藝,以提高軍事素質,培養勇敢精神。
滿洲八旗滿洲八旗
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用兵方略。他把敵強己弱形勢下的用兵方略形象地比作伐大木,指出:“欲伐大木,豈能驟折,必以斧斤伐之,漸至微細,然後能折。相等之國,欲一舉取之,豈能盡滅乎!”他崇尚智取謀伐,強調“平時以正為上,軍中以智巧謀略、不勞己不鈍兵為上”,要求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都應機動靈活,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戰法,力求用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勝利。他指揮的薩爾滸之戰,體現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