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聚奎

劉聚奎,(1910~1984年),河南省博愛縣柏山村人。1910年3月24日生,1930年,在開封第一高中求學期間,經開封團市委書記符中真(符元亮盧氏縣三川鎮人現屬欒川縣)介紹參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在北平師範大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團支部書記,1933年7月經符中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年底回到博愛縣柏山村進行革命活動。1937年9月,與程明升等組建中共豫北工委,任組織委員,負責博愛、沁陽縣黨組織的恢復、發展工作,並建立了柏山村第一個黨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聚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抗日戰爭,建國之後,

抗日戰爭

1938年2月20日,日軍侵占博愛縣城後,劉聚奎以柏山村武學堂的積極分子為基礎,以黨員為骨幹,建立了河北民軍太行南區游擊隊第六支隊,開展抗日武裝鬥爭。
1938年5月,根據上級指示,太南六支隊與第一、四支隊合併,成立道清游擊支隊,劉聚奎任游擊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活動在博愛、焦作、修武、武陟之間,襲擊敵偽,壯大自己,很快發展為一支具有800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
1938年11月,道清支隊改編為晉冀豫軍區晉東南獨立游擊支隊(趙基梅譚甫仁支隊)二大隊,任二大隊政治處主任。12月許河事件後,隨部隊撤往山西根據地。後轉戰於晉、冀、豫地區,多次參加反掃蕩和對日偽軍作戰。
1940年4月,趙譚支隊編為八路軍新三旅,劉聚奎調九團任政委。在清豐、滑縣一帶參加反掃蕩,九團緊密配合兄弟部隊開展游擊戰爭與日寇周旋,靈活機智地打擊敵人,為鞏固晉豫魯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1943年3月,劉聚奎調任太岳區第三地委書記兼太岳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8月,在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親自指揮的空前規模的大掃蕩中,劉聚奎根據情報,布置一個團打伏擊,把岡村寧次抽調的100多名日軍官兵一舉殲滅,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1944年11月,太岳區黨委和太岳軍區抽調十八團和五十九團2 000餘人,組成豫西抗日軍第二支隊,劉聚奎任司令員兼政委。11月14日渡過黃河,進入豫西,並迅速以澠池、新安陝縣、洛寧等地為中心,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4年年底,劉聚奎等率八路軍挫敗了河北民軍喬明禮部和國民黨三十三挺進縱隊張廣居部對澠池的進攻,收編了上官子平等地方武裝,初步打開了豫西局面。1945年2月,豫西二地委、二分區、二專署成立,劉聚奎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領導二分區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人民武裝力量空前壯大,各縣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逐步建立,通過開展減租減息、倒地運動,恢復經濟,減輕人民負擔,豫西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
1945年5月,澠池上官子平、陝縣周子濤等地方武裝相繼叛變,瘋狂殺害革命幹部和民眾,豫西二分區抗日力量遭受巨大損失,史稱豫西事變。事變發生後,劉聚奎迅速調集八路軍力量開展平叛戰鬥。叛亂平息後,各縣黨政軍組織很快恢復,豫西二分區的局面重新打開。

建國之後

解放戰爭中,劉聚奎任第十八兵團178師政委,先後參加了解放晉南、晉中、太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調至地方工作,任川北行政公署副主任,1952年9月,任西康省政府副主席。1956年起,任西安八四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1979年10月起,任陝西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