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劉耀東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勤奮好學,少年肄業於處州蓮城書院,繼而從學於晚清經學大師瑞安孫詒讓。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東渡日本,留學於日本法政大學,與陳叔通、胡漢民、汪精衛、沈鈞儒同學。他是留日浙籍學生總幹事,凡浙江往日本的留學生皆由他負責接待。光緒三十一年(1905),劉耀東加入以蔡元培為會長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光復會,積極參與以反對滿清貴族封建專制和建立共和國為宗旨的政治活動。次年,拜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學成回國,先後任教於溫州、金華、處州等地府學。
宣統三年,被選為浙江省咨議局第八部議員,第二股財政審查員和第三股法律審查員,並任審議長,國務院存記道伊。辛亥革命後,任松陽、鄞縣、宜興等縣知事,民國八年(1919),調任江蘇鎮江海關道任統捐局局長。是年秋,棄官隱歸故里,以讀著述自適。民國三十年(1941),浙江省通志館因抗日戰爭影響遷到南田,他受聘任省通志館續修《浙江通志稿》副總編輯。1950年當選為文成縣首屆人民代表。
個人生活
與陳叔通、胡漢民、汪精衛、沈均儒、李維權、余紹宋等同學長期交往,關係甚篤。還與著名大師馬一浮,近代教育家民主革命人士蔡元培,近代鴻儒章太炎,末代狀元張謇,國民黨副總統陳誠,浙江省省長夏超,青田北山杜志遠將軍等關係密切,聲望頗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委員會副主席,杭州陳叔通;著名金石收藏家,西冷印社創始人之一杭州丁輔之;著名學者書畫家,浙江省參議會副議長,浙江通志館館長,龍游余紹宋三人,於1935年特地到南田看望他,在他家住了三天,並與他們一起遊覽了南田山水,劉基故居等,寫下了不少優美的詩篇。
主要貢獻
劉耀東於民國八年秋辭歸故里,熱心公益事業。民國十六年,首事集資修葺誠意伯廟,獨資建造文成公上七世祖祠“追遠詞”,興建嶺根嶺頭“雲來門”,南田辭嶺亭及設立劉文成公祖上墓碑,並在大水橋建“啟後亭”,自任啟後亭長。劉耀東一生立志於學,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精於經史,所以他著述豐富。著有《劉伯溫年譜》一卷,《南田山志》十四卷、《南山談》一卷,對南田的山水、名勝、古蹟、人物、風土,人情、村里等都進行記載,是一部文成(青田)最早的、獨一無二的地方鄉土志。
民國廿五年冬(1936),浙江省政府籌備舉辦文獻展覽,邀請了省內百多位俊彥人士參與商討。劉耀東接受邀請擔任設計委員,負責處屬各縣的徵集工作。劉耀東平時對故郡各縣名人的文作夙事搜輯與覃研,並不因自己年高而廢輟,抱有畢盡餘力以求行世的意願。此次與會期間,接受了瑞安孫延釗、平陽劉厚莊、樂清高薏園、永嘉梅冷生等諸友好的殷切激勵,倍加了信心。時值鄉人陳誠將軍還鄉探親,他即將擬編前處屬文獻的意向相告,陳誠非常讚賞,並慨然應允出資襄助,勉其從速完成這一善舉以嘉惠後人。因之,劉耀東興致劇增,滿腔熱情的著手行動起來。
民國廿六年夏(1937),《栝蒼叢書》第一集在動盪的歲月里艱難地編就,計8種37卷,分裝16冊。《括蒼叢書》,全書分兩集,計20種、90卷共30冊。書目初擬定為十種,後因計畫中雲和縣柳之元的《唾草集》和麗水縣許一鈞的《許雨亭稿》來不及校正,只能先刊出八種。所需經費也因劉耀東的青田同鄉、南京軍政部政務次長陳誠(字辭修)“承佽以貲”,而在第十八軍內設法撥款支付。於是,得以刊刻200部面世。
劉耀東特別善於寫日記,他的《疚廎日記》自16歲始至75歲止,歷經一個甲子,三個朝代,紀錄了清末民初,抗戰等社會、時事、見聞、生活等,是一部難得的鮮活史料,現存溫州市圖書館。
人物評價
劉耀東與縉雲趙明止,龍泉吳梓培,松陽吳冠甫被譽為括蒼四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