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政壇之路,假設,答問錄,
政壇之路
劉程強在1982年加入新加坡工人黨,1988年首次代表工人黨參加競選,1991年被選為工人黨的副秘書長,也在同年的新加坡大選中在後港選區獲勝,開始了他的國會議員生涯。他分別在1997、2001和2006年的大選中連任,把1991年大選計算在內,劉程強已經連續四次擊敗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的候選人。在2001年,劉程強取代了約舒亞·班傑明·惹耶勒南,成為工人黨的秘書長。2011年劉程強轉戰鄰近後港區的阿裕尼集選區,擊敗前任外交部長楊榮文的團隊,成功奪得了新加坡史上第一個由反對黨獲得的集選區議席。
潮州話演講
劉程強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潮州話演講。在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以來打壓漢語方言再來推廣新加坡各個籍貫的華人改說華語的大環境下,劉程強還是堅持使用自己的母語潮州話來演講,深深地吸引了以潮州人為主的後港區居民,也因此得到他們強烈的支持。劉程強也透露“潮州怒漢”這個稱呼的由來,“1991年第一次到這裡參選,還沒想到應該跟大家說潮州話,最後一場民眾大會,我在台上講到一半,就有人從台下遞了張小紙條給我,上面寫了幾個字,我當場就以潮州話念出,沒想到全場馬上掌聲雷動。從那時起,潮州話,就成為我跟後港人之間深刻的緣分。” 劉程強說他這20年來在後港結交了許多相知相惜的朋友,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他也感激後港居民這些年來自始至終無畏無懼地堅守立場。
轉戰阿裕尼
2011年5月8日凌晨選舉結果出來之後,新加坡朝野上下震驚。最大的反對黨贏家工人黨則狂歡慶祝他們成功地往國會輸送了8位議員。工人黨領袖劉程強一直呼籲的“邁向第一世界國會”,開始邁出了革命性的步伐。這次選舉工人黨的席次一舉提升到八席,工人黨既保住現有的後港議席還奪得五席集選區席位和兩席非選區席位。從建國以來就一直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經歷了一次慘重的教訓:儘管他們在87個國會議員的選舉中還是保住了81個席位,但是人民行動黨的總得票率創歷史新低,只達到60%,低於2006年的67%,更低於2001年的75%。
工人黨再添一席
新加坡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再度遭遇挫折,剛剛結束的2013年1月榜鵝東單選區的國會議員補選中,反對黨工人黨獲勝。這個原先由行動黨執政的選區,因為其議員柏默婚外情辭職,而必須補選。
補選結果,使得行動黨在2011年大選丟失阿裕尼集選區後,又丟失一個單選區。選舉官楊雅鎂剛剛宣布:“人民行動黨的許寶琨獲得12,856票,工人黨的李麗連贏得16,038票,民主聯盟的林睦荃168票,革新黨的肯尼斯353票。李麗連獲勝。”這意味著,工人黨贏得了54.52%的選票,人民行動黨贏得43.7%的選票。
2011年大選中,工人黨在榜鵝東只贏得41%的選票,人民行動黨則贏得54%。這表示,工人黨在這場補選中增加了13個百分點的選票,而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的總得票率再創歷史新低,目前已經跌破了60%,低於2006年的67%,更低於2001年的75%。李麗連除了成為第二位反對黨女議員外,她也成為首位當選單選區的女議員。
假設
訪談
工人黨在2002年11月慶祝建黨45周年時,出任秘書長一年多的劉程強首次接受本報訪問,那也是他的首個媒體專訪。今年是他任秘書長10年,10年的政黨改革與領導層逐步更新,讓2011年大選成了他和他的團隊的一個“政治考場”。劉程強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談大家都在猜測的“走出去或留下來”的考量,談這次大選和他對新加坡人的政治意念的期望。還是個會憤怒的“潮州怒漢”,但劉程強承諾,今天要做的任何決定,肯定不是一種衝動,是一種擔當。
等提名日吧。他還是那樣說。大家的確都在等,不少是邊等邊罵的,包括一些朝野陣營黨人和一些為自己的區、也為他焦慮的選民。從政近30年,駐守後港20年,劉程強來到下一站的十字路口:繼續留守後港,或為一個更遠大的政治信念走向集選區。他堅持要到提名日才揭牌,“不是要賣關子或故弄玄虛”,除了戰略之外,也認為“有些東西是需要等到一個時候,才正正式式拿出來告訴大家”,也會在那個時候正式跟選民交代,留守或走出去的理由。“後港選民都心胸蠻寬大的,對我也很好。假設我走出去,後港選民應該會好像他們自己家裡的孩子要出去發展更大的事業、更廣闊的天空一樣,我想他們應該會祝福我,會希望我能成功。”
“我們會替你保住後港”
這份“應該會”的信心,並非想像,就有選民看到媒體報導指他可能會走出後港之後特地跟他說:“你放心,我們會替你保住後港。” “後港人啊!”他用潮州話長嘆,一種比豎起拇指或拍拍胸膛還要有力的無形贊語。然而也因為這份寬大與厚愛,讓他深感是走是留的抉擇,遠比30年前決定從政時還要舉步艱難。他說,那時是一種衝動。現在,是一種考量,是一種擔當。
“那時從政的決定不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去的,年輕氣盛。現在的決定才難。現在決定要不要走出後港,是我一生中最難做的決定。”那句“一生中”的語氣特別重。而三小時的訪談中,桌上那杯茶是有備而來的。話題只要觸及後港或後港人,眼眶一紅鼻音一重,那杯茶就要在幾秒間把他內心複雜的情緒壓下。
留守後港或走向集選區,感性和理性的掙扎
為何那么艱難?1982年26歲加入工人黨,1988年32歲首次代表工人黨參加競選,1991年35歲成功被選入國會成為後港代議士;2011年55歲再作大選衝刺,他準備代表誰,選民又還要他代表嗎?“代表”是個關鍵字,是劉程強和他領導的工人黨參加這次大選,以及下來五年、十年或更長遠要努力建設第一世界國會、更民主國會的主軸。
這就是難處。20年奮鬥與相處累積的感性上的厚重,讓他深感留守後港的情義;理性上的政治使命感,讓他深感必須走出單選區,爭取集選區的突破。留守後港或走向集選區(大多預料是阿裕尼集選區),因此對劉程強是個感性和理性的掙扎。“坦白說,就算我決定永遠不走出後港,也沒有人會給我壓力。但是我必須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從政。”
他和工人黨都覺得,新加坡的民主政治已來到一個重要階段,一個選民需要思考新加坡在長遠未來需要一個怎樣的國會,才更能保障百姓的民生與福利的階段。“我們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加上執政黨領導層的更新,往下如果還是用行動黨的老方法,把國會當成一個民意處理組的話,是不行的。因為民間希望看到有更積極的反應。而國家的未來,下一任總理,我們還不知道,第四代核心領導也還沒真正成型。”
他問,新加坡人是否還能那么放心,繼續讓行動黨在國會裡一黨獨大說了算,“是不是應該培養比較可靠誠信的反對黨,讓它們進入國會”,至少可以更好地監督執政黨。“李光耀時代政府,後來是吳作棟和李顯龍,大家都看到他們的表現,也許你可以說‘你辦事,我放心’。不過下來的總理和核心領導層都還沒看到,還真的那么放心嗎?”
堅持當選才進國會
因為堅信國會裡應該有足夠反對黨發揮監督與制衡作用,劉程強堅持自己必須是民選進入國會的反對黨人,“是選民選你進去做代表的”。這讓不少後港選民和對他及工人黨有所期待的其他選民很焦慮:萬一走出後港又輸了集選區競選,劉程強可能就從國會消失。
“那就選我進去。這不是執著,這是我的政治理念;我讀政治學的,認識什麼是代表性。我從政本來就是要代表人民進入國會,代表人民的心聲。如果沒有辦法代表人民,我進去幹嘛?”官委議員和非選區議員的機制雖然讓國會裡有不同的聲音,但他認為少了選區就少了民選和代表他們在國會裡發言與表決的力量。“國會不應該是個民意處理組,只收集和處理民意”,而必須是個能有效監督的機制。“所以,選民需要支持一個政府,也同樣需要支持有足夠反對黨,這才能取得平衡,也確保你有所選擇。”
要突破集選區零議席
劉程強1988年首次代表工人黨競選時,被派出征中峇魯集選區,對壘的是當時由政務部長莊日昆領軍的華素與莊熙國三人行動黨隊伍。1988年也是國會選舉首次引入集選區機制,都只是三人集選區。當年33歲的楊榮文,是行動黨派出的新候選人,競選阿裕尼集選區。23年後的今天,身任外交部長的楊榮文和身任工人黨秘書長的劉程強是否有機會在阿裕尼集選區交手,雖然要到提名日才揭曉,但爭取突破集選區格局,肯定是工人黨今次參選的重點。
劉程強在接受本報專訪問時指出,他和工人黨在很早以前就關注集選區機制給反對黨發展造成的局限。那是“確保行動黨永遠在政壇上稱霸的王牌”,而又是削弱反對勢力的“陷阱”。所以希望在集選區議席上爭取零的突破是他和黨一直努力的方向。在2007年的50周年黨慶晚宴上,他就表示工人黨要爭取在未來大選打入集選區。因為按現有體制,惟有進入集選區才有望突破執政黨在國會裡一直獨大的局面。
關鍵是,反對黨是否已有這方面的實力,新加坡人是否有這方面的認知?“工人黨經過多年努力,已經達到一個發展階段,已經不是一個人的政黨,已經成為一個黨的組織,以政黨的姿態來尋求人民的肯定與支持。”
準備出征四集選區四單選區
工人黨這次準備出征的四個集選區和四個單選區,是該黨在資源與人力上所能及的。所派出的團隊基本上是比較穩重的候選人,“從只是‘讓選民有所選擇’,提升到‘讓選民可以有個更可靠更有誠信的選擇’。”至於對新加坡選民在工人黨推出“建設第一世界國會”目標的認知上的信心,劉程強認為關鍵還是在於集選區制度和選區劃分等“行動黨的伎倆”上。
“我不能說對選民沒有信心。至少20年前我就在後港中選。在20年前的政治環境裡,後港選民願意給我機會,我怎么能沒有信心?“不過,信心是一回事,為什麼我們對選民的信心經常會和大選結果出現這么大的落差,關鍵在集選區。例如,這次選區劃分,阿裕尼集選區2萬9000個選民被‘割’到宏茂橋集選區。執政黨通過這種方法,把反對黨支持者的人數不斷重新洗牌、換掉。(上屆大選)有30多%的選民支持工人黨,但工人黨只有一人中選,理由就在這裡。集選區制度是關鍵所在。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發出工人黨要突破集選區的呼籲。”
“工人黨一定會繼續走下去”
工人黨將角逐的四個集選區議席,阿裕尼被政治觀察員視為重點區,相信劉程強如果決定走出後港,會領他的超級隊跟楊榮文的超級隊硬碰。這方面,工人黨做了怎樣的最好和最壞準備?“我們從來不做最好跟最壞的打算。我們從來的信念就是,如果我們做了這樣的決定,就必須有這樣的信心。而工人黨到了現在的階段,已經有一定的實力跟內力,一定會繼續走下去。工人黨是個老牌政黨,已經走了五十多年的路,不可能因為這次的結果走不下去。”
“太太是我的支柱”
劉程強從政近30年,太太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他,無怨無悔。要求劉程強形容他的人生最重要伴侶,他嘆了一聲,“唉!很難形容。”但想了一下,他說:“她真的是在背後無時無刻地支撐。是pillar(支柱)”所以他鼓勵工人黨的候選人,把太太、孩子帶到黨的活動上,讓家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家庭很重要,因為你總不能夠脫離家庭,你總要回家的。”
劉程強的太太是海南人,他在訪談時因此向記者秀了一兩句海南話。記者說做他的太太不容易。這名“潮州怒漢”直點頭:“是不容易。因為我的脾氣不太好,哈哈哈!”劉程強和太太育有兩子一女,兩子已踏出社會工作,小女兒還在求學。問他們對參政有興趣嗎?他說,他們就像很多年輕人一樣,焦點都不在參政,而是自己的工作、學習。而會不會有一天到了一個年齡,覺得有興趣參政,必須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他說:“我一向尊重他們,讓他們自己發展和選擇。而不論是參加反對黨或執政黨,都是為新加坡服務。我會尊重孩子的個人決定。行動黨這次有“老左”後代候選人,這對新加坡政治會有怎樣的啟發或作用?劉程強說:“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政治理念,應該互相尊重,這就是民主的精神。”
泰然看待執政黨支持者嗆聲
工人黨上周六公布競選標語與綱領後不久,有後港居民在家的視窗貼了通告,要求工人黨別登門造訪,因為他和家人沒興趣認識工人黨人。這張註明“別敲我的門”的英文通告寫道:“如果新加坡是由你和你的反對黨團隊管理,會有今天的新加坡嗎?你和你的團隊是否能很好地引領新加坡並傳承給下一代,還是會讓新加坡淪為第三世界國家?”不是每個後港選民都支持工人黨,這點劉程強很清楚,也能處之泰然。他答覆本報詢問時說:“這戶選民很有後港精神;支持就支持,不支持就直截了當地告知我不會支持你,不必浪費心思。我想這就是後港人的豪氣、擔當和處世的方式。比起藉口說因為擔心選票上有系列編號,不保密,不敢投反對黨的人可愛多了!”
答問錄
●對新加坡人的政治意識的信心
問:對於這次大選,你是否看到新加坡人的一些趨勢或變化?
劉:聽是聽到很多,但得等到大選成績才知道。信心問題是兩方面的。一方面工人黨對新加坡選民的信心。另一方面,選民也要給工人黨或者反對黨一個信心。
就如在2006年,我告訴選民,如果你希望有選擇的話,那就支持反對黨、支持工人黨,才會有選擇。如果選民不支持的話,任何一個想參加反對黨的人都會問:我是不是要花大半生的時間來經營這一個選民不覺得需要的東西。雖然我告訴大家新加坡需要一個第一世界的國會,但如果選舉結果反映選民不需要,那意味著我的判斷有問題,我就很難再找到有潛質的候選人,告訴他們新加坡需要你這樣的人。
所以,選民需要支持一個政府,也同樣需要支持一個反對黨,這才能取得平衡,也確保你有所選擇。如果是一面倒的話,最後的結果就是根本不用選了。這是新加坡人民願意看到的情況嗎?這樣的情況對新加坡的前途、新加坡的未來是積極的嗎?我想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執政黨也要思考的問題,如果它以新加坡為重,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是行動黨的利益,就必須想一想,你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新加坡?
問:在社會上、網上能聽到比較多元和批評的聲音,你認為他們只是一種反既有體制的發泄,或是真的覺得需要反對黨制衡?
劉:我尊重每一個人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支持行動黨也好,支持反對黨也好,攻擊反對黨也好,都沒關係,有批評才有進步。但是,因為反對黨實力很弱,你單批評是不會進步的,必須要出來扶持一把。所以,有志之士不要單只是批評,出來幫個忙吧。我們在網上呼籲願意義務當工人黨的競選監票員的人報名。結果幾乎登記的百多人都出席了我們(4月12日)的講解會。這給我很大的鼓舞,年輕一代不只是在網上清談而已,他們願意出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對新加坡來說,這是很重要的發展。
●工人黨面對的批評
問:有人批評,反對黨雖然批評政府,但提出的替代政策仍走不出執政黨原來的框架。
劉:首先要搞清楚,工人黨在現階段不是要組織政府,也沒有能力組織替代政府,所以如果要工人黨提出完整的替代政策或方針,是要求太高,也不實際。第二,在還沒有能力提出整套替代政策的時候,應做的是審視政府的政策,指出有什麼問題。可以的話,提出一些改善建議,同時提出一些跟政府施政方針不同的哲學和理念。以工人黨目前的發展狀況和資源,我們已做足了我們的工作。選民不能不切實際地要求反對黨提出整套替代政策。很多時候,所謂替代政策不是這么簡單就可產生。你需要很多數據,需要了解整個狀況。
而且在任何一個國家,政黨都會趨向中間路線,爭取大部分的選民。兩個政黨政綱相近的話,並沒有錯,不一定要對立。其實成熟的民主,它有對立的成分,也有互補的作用。雖然彼此競爭,有不同理念,但都希望新加坡人會過得更好,新加坡會更進步。所以應該以這樣的層面、概念來看待政治、來參政,這會比較積極一點。
問:另一個批評:工人黨這次推出的新人學歷和經歷都不錯,但有人擔憂,工人黨是不是也走精英路線而慢慢與中下層脫節?
劉:這是個很奇怪的問題。當反對黨只能推出一些沒什麼學歷的候選人時,人家會說你這樣子怎么代表我們。當能派出一些比較有學歷的人、一些事業有成的人,又質疑這些人會不會太過精英或有什麼個人議程。選舉必須爭取每一張選票,除了占大多數的工人/中下層選民,也包括中上層選民。我們的黨員絕大多數來自中下層,即使高學歷的黨員或候選人也一樣。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候選人都必須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經過歷練,才不會脫節。
●建立第一世界國會
問:大選期間提長遠理念,而不是具體民生課題,行嗎?
劉:選民要行使手上那一票的權利,除了支持行動黨,也必須支持另一政黨,才能讓你有得選擇。選民會不會接受和支持我們的講法,得尊重選民的決定。當然,選民的決定也間接地會影響以後從政者的興趣。長遠下去,國家會走上怎么的道路,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這需要選民去思考。所以這次大選,我覺得不只是談“牛油與麵包”的課題,因為我們已走到一個分水嶺,牽涉到以後新加坡的發展和未來。工人黨提出第一世界國會的概念,種種潛伏性的、深層性的問題、影響未來的,都在這個概念裡面。能不能把這個概念清楚傳達給選民是一回事,但是提出這樣的競選標語,不是偶然的。這是一個重要的願景,大家應該至少要知道。
政治的架構,基本原則是要取得一定的平衡,這是最重要的,不能一面倒。行動黨不是常說,不要把蛋全部放到一個籃子裡,要未雨綢繆?但談到政治就打退堂鼓,這是雙重標準,要不得。
●做反對黨人的永備電池
問:你的永備電池從哪裡來?
劉:我沒有永備電池,我是rechargeable battery(可充電電池)。而這來自我對人生的看法: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追求享受,追求富裕。在人生的過程里,應該做出一些東西。只有能夠走出自己,才能夠有一片廣闊的天空,才能夠有更廣大的人生道路。人總有一天要走的,重要的是當你去的那一天,不要交白卷,這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人生,其他的都不重要。
人生的絢爛總得歸於平淡。但是,要能夠看得開,放得下,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