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農

劉秋農

劉秋農,1946年生,江蘇常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江蘇詩詞協會會員、常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常州畫院特聘畫師、國家高級美術師。曾獲全國當代中青年《書苑擷英》草書優秀獎、《江蘇省中國書協會員作品展》優秀獎、《江蘇花鳥畫會員作品展》優秀獎、《江蘇省書協會員作品展》優秀獎、全國《林散之獎.南京書法傳媒三年展》優秀作品獎、《現代金陵書法傳媒展》大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秋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6年
藝術簡介,作品成就,藝術評價,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劉秋農,1946年8月出生,江蘇常州人。原常州市文聯秘書長、常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江蘇詩詞協會會員、常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州畫院特聘畫師。
劉秋農

作品成就

1973年創作的國畫《四季常青》和篆刻作品參加省首屆美術書法印章展覽。1982年創作的國畫三幅(其中二幅合作)入選由中國美協等聯合主辦的展覽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87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其書法作品6次參加由中國書協主辦的有關全國性展覽,並多次在《書法》、《中國書法》、《書與畫》、《書法藝術》、《書法之友》、《書法導報》和《書法報》等專業報刊發表、做專題介紹。曾獲全國當代中青年《書苑擷英》草書優秀獎、《江蘇省中國書協會員作品展》優秀獎、《江蘇花鳥畫會員作品展》優秀獎、《江蘇省書協會員作品展》優秀獎、全國《林散之-南京書法傳媒三年展》優秀作品獎、《現代金陵書法傳媒展》大獎等。被人民美術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華文出版社、天津美術出版社以及日本、韓國、香港等二十餘家出版單位編入各類作品集。作品還在全國數十個省、市及日本、台灣、香港、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當地政府、博物館、大學、紀念館等收藏或刻於碑林,還應邀赴韓國、香港、天津、浙江、山東、新疆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覽。個人傳略載入《中國當代文藝界名人錄》、《當代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今鑒》、《中國美術年鑑》、《中國古今書法家辭典》和《中韓書畫名家大辭典》等十餘種典籍。南京電視台、江蘇電視台曾播出“著名書法家劉秋農”專題片,江蘇有線電視台常州文化頻道曾拍攝“劉秋農的三樂人生”藝術專題片。個人專集有《劉秋農書畫集》、《劉秋農書法作品集》。
名家尉天池題字名家尉天池題字

藝術評價

古雅清新 超然高韻——劉秋農的書畫藝術
葉鵬飛中國書協學術委員
“書為心畫”,這是千古名言,這告訴人們可以從書法作品中看到書家對時代的感應、看到書家體悟社會人生的狀態、看到書家對書法藝術的不懈追求。記得2005年,在“現代金陵書法傳媒展”上,以“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的身份應邀參展的劉秋農先生曾榮獲大獎。這是由評審和觀眾相結合、現場投票選出的,獲此殊榮者僅三位,體現了他的創作實力。今又讀他的新作,更讓我欽佩,覺得他不但是一位奮力耕耘、不斷探求的書家,更是一位有著堅定信念的書家。他的作品正是他的藝術感受、思辨能力和心態情操的展示。正如鐘繇在《筆法》中所云:“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書畫作品中的筆跡,不過是一種界破空間的線條,它之所以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藝術品,其實是人心“流美”的結果罷了。
書畫藝術的發展,是新陳代謝的統一,書畫家作為藝術實踐的主體,只有在同前人、今人不同,才真正體現出其價值。劉秋農先生在書畫藝術的探求上,正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先從劉秋農先生的書法來看,他真、草、隸、篆皆擅,而最能表達出他的藝術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是行草書和隸書。漢字形體的穩定性、人們習慣的審美標準,使書家的創造被約束在一個嚴格的範圍內。所以作為書法,王羲之的要求是“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無使相同”,要求書家寫出儀態萬方、富有生命的形質,不能以點畫、線條的平庸搭配為滿足。劉秋農做到了這一點。他的行草書是以魏晉諸帖為立足的,並致力於對晚明諸家的消化吸收。他以董其昌清淡的用墨、黃道周多變的體態、張瑞圖掃刷的筆致和王鐸奇逸的氣勢而互為變通,走的是一條師古求變、師古出新的道路。在劉秋農的筆下.參差錯落的結構、長短變化的字形,採用字與字緊密按排、行與行距離拉開的布白,讓字勢上下有壓力、左右有張力,形成四面的相互作用,使線條的剛柔曲直、枯濕虛實交織在一起.產生吸引、穿透的引力,給人以奇肆淋漓又不失古雅飄逸的效果,有著清新的氣象。 劉秋農先生的隸書,隱漢碑於簡牘之中,他採用了漢碑靜穆、端莊的品格,溶簡牘靈動、多變的筆法,以通篆法的結體來寫隸書,有著隨意輕鬆而不失工穩的效果,呈現出古雅清麗之姿。
由於劉秋農自小酷愛書畫,有著藝術的天份.得到了江蘇省國畫院老畫師房虎卿和常州市博物館書法篆刻家朱松闇先生的鐘愛,名家的親授,使他泛獵山水、人物、花鳥等傳統繪畫,遍臨漢碑唐刻、手摹秦漢璽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即有書畫作品展出和發表。他站在深厚的傳統基礎上,不斷探索、積累,以毛筆為犁,苦耕硯田,寒暑不輟,欣慰於書山墨泉之中,心與境不斷在硯田中升華,四十多年的藝術實踐,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形成了自己的書畫特色。
改革開放以後,書畫事業也迅猛發展。尤其是近十餘年書畫創作一方面以“展覽至上”為目的,將書畫展成為角逐、競爭的場所,書畫創作的審美趨勢向著尚奇巧、尚流行、尚製作上轉移;另一方面,傳統與現代的論爭和中西兩大文化的衝撞,使傳統文化精神不斷地在消蝕。劉秋農意識到,書畫創作的筆墨、線條、情感是中國書畫的本質特徵,如果本質特徵的喪失,將會使傳統書畫藝術的精髓日益削弱。所以,他更多的是關注書畫藝術傳統的如何發展,是“溫故而知新”,並以弘揚傳統為己任。
近二十餘年來.劉秋農在書法創作上不受時風影響,更不受“現代”的干擾,而是堅持對書法傳統的發展,強調只有“師古”才能“出新”的觀念。書法藝術發展本身就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新”會變成“舊”,“舊”也會變成“新”。今日盛行的現象,明天也會衰敗,只有藝術的本質不變。因而當人們的審美眼光不滿足於變化多端的現狀,時風成為流弊時,反而顯示出傳統的生命力。劉秋農從不為“展覽至上”而忙碌,但他的書法作品能獲大獎並受到大眾的喜愛,正說明了他的書法藝術的魅力,顯示出他的書法藝術觀的堅定。 劉秋農先生的國畫,與書法一樣,注重傳統筆墨的發揮,強調筆墨的寫意功能,表現情感與傳統的內蘊。追求的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的意境靠筆墨功夫來表達,而不是堆積、製作。在他看來,如果繪畫不法傳統,就無所謂“國”畫;不師造化,就會流於形式;不得心源、筆墨就不能為己所用。因此,他總是以虔誠的態度去追摹先賢、以敏睿的眼光去體察事物,胸藏丘壑、心有萬物,藉助書法的功力,一吐為快。所以,他的國畫作品中表現出千姿百態的形式,都是依託於他深厚的筆墨功夫和境由心造的內涵。他的繪畫得力於書法,書法也藉助於繪畫,互為補充,成就了他的書畫。劉秋農先生的書畫,更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有著超然的高韻。
藝術是表達思維和想像的形式,而思維與想像正是心靈的折射。由於劉秋農先生生活在文風久遠的古城常州,退休前在文聯工作,以及長期負責常州市書協工作和擔任書協主席的經歷,使他對書法事業負以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書法藝術有著特別的深情。他職業的特性,以及與藝術家、愛好者的廣泛交流、聯繫,養成了他開闊的眼界;他謙虛待人、坦誠處事的性格,養成了他寬廣的胸襟,對他書法藝術創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藝術家的人格精神的最高層面,就是超越功利思想,劉秋農書畫藝術的清雅氣息和超然高韻正是基於他的為人、心態和意志上的。他的書畫,讓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高格調的人生,才會產生高格調的書畫。真正的藝術能對人的靈魂蕩滌和淨化,常把人從世俗的酣睡中喚醒。由於當前的精神家園滑向商品化,藝術創作趨向功利化和淺薄化,所以,劉秋農先生的書畫正是對失落的傳統文化精沖的呼喚。他的書法作品的獲獎和大眾的喜愛,也正是對他的呼喚的一個回應。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