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唱和集

劉白唱和集

《劉白唱和集》是劉禹錫白居易二人的唱和詩集,據劉禹錫和白居易自己記載,這部分詩集曾先後編集四次,共五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白唱和集
  • 人物劉禹錫
  • 類型:詩集
  • :5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創作背景,

基本信息

唐中期詩人劉禹錫、白居易並稱劉白。兩人友誼深厚,寫有大量酬唱詩,編寫《劉白唱和集》。白居易曾以“四海齊名白與劉”自誇。二人詩通俗明白,流暢上口。白詩於平淺中有鋪張放縱之勢,劉詩在細緻中卻比較節制約束;劉詩思想內容雖不如白詩豐富深刻,卻善吸取民歌精華,而具有優美圓熟的藝術技巧。

內容簡介

文宗大和二年(828),裴度韋處厚為相,裴、韋與白、劉交好,春末時分,白居易、劉禹錫、裴度、張籍楊嗣復崔群李絳等人游曲江杏園,詩酒唱和,極盡交酬之歡。共作有《杏園聯句》、《花下醉中聯句》、《春池泛舟聯句》、《西池落泉聯句》等聯句活動。此次聯句活動首開劉白詩人群集體詩歌創作活動的先河,意義非同凡響。次年(829),白居易將自己與劉禹錫的唱和詩編成《劉白唱和集》,此集分上下兩卷,共收入二人唱和詩138首。此後曾先後編集四次,共五卷。在《劉白唱和集解》中,具體描述了倆人詩歌唱和的情況:
彭城劉夢得詩豪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應者聲同,交爭者力敵,一往一復,欲罷不能。由是劉制一篇,先相視草,視竟則興作,興作則文成。一二年來,日尋筆硯,同和贈答,不覺滋多。及至大和三年(829)春已前,紙墨所存者,共一百三十八首。其餘乘興扶醉,率然口號者,不在此數。”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於文宗大和三年(829)罷刑部侍郎,以太子賓客身份分司東都洛陽。同年,崔玄亮(767——833)以秘書少監改曹州刺史,辭病不就,歸洛陽閒居。在洛陽長夏門之東第五街永通坊買宅,拉開劉白詩人群集體交遊酬唱的序幕。白、崔二人對詩酒有同樣的愛好,俱在洛的時間裡,交遊頗多,情誼深厚。大和七年(833),崔玄亮卒。結束了與白居易“游山弄水攜詩卷,看月尋花把酒杯”的交遊酬唱生活,白居易作《哭崔常侍晦叔》,以莊周與惠施、子期與伯牙比作自己與崔玄亮的關係,知音已去,以至於悲傷不能自已。轉過年,即大和八年(834),東都洛陽迎來了劉白詩人群中較為重要的一位詩人裴度(765——839),白居易常與之為文酒之會,後來劉禹錫加入,三人常常詩酒酬唱,相交愜意。
白居易像白居易像
劉禹錫像劉禹錫像
劉禹錫(772——842),文宗開成元年秋(836)自同州刺史遷皇太子賓客分司至洛陽,直到武宗會昌二年卒,先後大約有六七年的時間生活在洛陽,作為劉白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劉禹錫在洛期間,與白居易、裴度等詩人交往頻繁。《舊唐書·裴度傳》記載:“視事之隙,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酣飲終日,高歌放言,以詩酒琴書自樂,當時名流皆從之游。”至此,劉白詩人群的端起酒杯為文,交遊酬唱活動已經初具規模。

創作背景

唐詩的發展,到元和時期又起了一個高潮。詩作繁盛,名家並立,流派眾多,各樹其幟。其中以白居易和劉禹錫最為矚目,並吸引了眾多詩人,以劉、白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新的詩歌唱和群體,文學史上稱之為劉白詩人群。白居易除與劉禹錫、崔玄亮裴度唱和,與李德裕牛僧孺令狐楚李紳、王起等人也唱和不斷。但在如此紛雜的詩人中間,白居易與劉禹錫的唱和最為頻繁,也最為持久。劉禹錫是白居易後期唱和的主要詩友,並共同挑起了劉白詩人群交遊酬唱的大梁。
開成元年(836)是劉白詩人群創作最為活躍的一年。白居易與劉禹錫、李紳,劉禹錫與令狐楚、李德裕、裴度等人均有頻繁唱和,各有歌詠。次年(837)令狐楚卒,開成四年(839)裴度卒,會昌六年李紳卒,大中二年(848)冬,牛僧孺卒於洛陽城南別墅,次年(849)十二月,李德裕卒於崖州,至此參加過劉白詩人群唱和活動的主要詩人已全部去世,劉白詩人群的詩歌唱和活動宣告結束。從大和二年(828)起至會昌六年(846),其活動時間長達十九年之久。
文宗大和元年(827)春,劉白二人同調進東都洛陽,大和二年(828),是劉白唱和的第一個高峰年,白居易、劉禹錫、裴度、張籍楊嗣復崔群李絳等人游曲江杏園,詩酒唱和,極盡交酬之歡。此次聯句活動首開劉白詩人群集體詩歌創作活動的先河,意義非同凡響。次年(829),白居易將自己與劉禹錫的唱和詩編成《劉白唱和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