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才(招遠畫院院長)

劉漢才(招遠畫院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漢才 (1948.11—) 山東招遠人。擅長中國畫。1970年在招遠市文化館工作, 1982年調煙臺畫院,任招遠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作品《大海與浪花 》獲建黨60周年全國美展一等獎,《功載千秋》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生旦淨 末醜》獲紀念毛澤東同志《講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展銅獎,《月色》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 展,《仲秋》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出版有《劉漢才畫集》《劉漢才扇面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漢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8年11月
  • 出生地:山東招遠
  • 代表作品:《大海與浪花 》
  • 職務:招遠畫院院長
  • 職稱:一級美術師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殘酷現狀,改變現狀,社會評價,教學方法,成就及榮譽,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的西大山,海拔1896米,這裡五月飛雪,九月冰凌,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存金溝鄉龍潭教學點教師劉漢才,在這裡一乾就是28年。
1974年6月,剛滿18歲的的劉漢才高中畢業,被村里推薦到龍潭教學點當教師。然而,當他背著鋪蓋捲來到教學點,被眼前淒涼的景象驚呆了:校園裡長滿蒿草,兩間破草房,上不擋雨,下不遮風,幾套桌凳東倒西歪,殘缺不全。因為教學點已停辦兩年,朗朗讀書聲已經久違龍潭。
面對這一切,劉漢才不等不靠,用了十幾天時間整修校舍,拔蒿草、修桌凳、釘門窗、苫房頂、抹牆壁。為了讓適齡兒童能在新學年按時走進教室,劉漢才趟遍了溝溝岔岔,走訪了家家戶戶,磨破嘴皮動員家長讓輟學在家的孩子上學。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劉漢才招收了30名適齡學生,組成了一個3組複式的班級。從此,龍潭的上空飄揚起鮮艷的五星紅旗。

殘酷現狀

當時,一位民辦教師年收入僅100元,全年口糧僅50公斤。就這些錢糧,劉漢才既要贍養老人,又得供弟弟在外面讀書。他和在家務農的妻子楊月花經常靠土豆充飢,忍著胃痛給學生上課。在雙鴨山煤礦工作的姐姐回龍潭探親,看弟弟劉漢才一家生活艱難,三番五次勸他放棄教學,到礦上找活。劉漢才思前想後,最後決定還是留下來。
山里人多數在溫飽線上掙扎。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龍潭教學點學生一年的學習費用不到10元錢,可對於連3角錢1市斤的煤油都捨不得買的龍潭人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校門雖然敞開,可總有一些適齡兒童流散在外;有幸入學的孩子,也隨時面臨輟學。

改變現狀

嚴酷的現實使劉漢才在教學之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讓山裡的孩子留在校園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有村民在生產隊收過的土豆地里翻找殘留土豆。劉漢才茅塞頓開,也帶領學生上山翻土豆,把土豆賣給公社的粉條坊。僅用一周,就收入200多元,劉漢才用這筆錢給學生買課本和學習用品。
從此,龍潭教學點的師生走上了勤工儉學之路。劉漢才和學生一起搞小採集、小秋收、建校田,幾年下來,逐步實現了使教學點的孩子全部免費入學。
劉漢才並不滿足於現狀,將目光又一次瞄準了大山。龍潭地處深山,草資源豐富,適合發展畜牧業。1990年,教學點在鄉政府的資助下買了10隻綿羊。劉漢才又軟纏硬磨,動員妻子為教學點養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龍潭教學點以養羊為龍頭的勤工儉學模式,得到市、縣領導的好評,同時也受到鄉親們的稱讚。截至2001年底,學校存欄綿羊19隻,累計出欄148隻,創收結餘1800多元,辦學條件也隨之改善。
劉漢才是教學點四個年級唯一的教師,要教授所有課目的所有課程,語文、數學、社會、勞動、思想品德等等。儘管山里教學條件非常簡陋,但劉漢才深知,國小教師的工作雖然平凡,卻是孩子們今後學業長進的基礎。

社會評價

教學方法

在教學工作中,劉漢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大山里默默地嘗試著搞教改實驗,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根據教學點的實際情況,劉漢才研究出複式備課方法,課堂教學爭取做到“五到位”:鑽研教材到位、教學方法到位、自動作業到位、時間安排到位、動靜搭配到位,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整體最佳化。
根據複式教學特點和直觀性原則,劉漢才發揮大山的優勢和學校特點,就地取材,自製教具、學具200多件,並通過培養小助手,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使山裡的孩子能打草,能播種,能剪羊毛,能採集幾十種藥材,能製作20餘種標本。通過校田地的科學種植和實驗,使學生掌握一些農業種植技術,為以後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成就及榮譽

劉漢才在龍潭教學點教過的學生不僅全部升入國中,而且有的上了高中,有20人考上中專和大學。他的教學成績始終位於全鄉前列,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王曄彪 袁文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