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晨

劉湘晨

劉湘晨,1954年出生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縣,中國內地導演、作家、攝影師、教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

1996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太陽部族》。2002年,執導紀錄片《山玉》,該片入圍第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獎。2004年,劉湘晨承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片《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獲得21位國際評審全票通過,該片是維吾爾木卡姆最終入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重要影像媒介。2009年,執導紀錄片《大河沿》,該片獲得中國紀錄片學術獎十佳作品獎;同年,執導紀錄片《馴鷹人》,該片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第3屆“紀錄·中國”銀獎。2010年,執導紀錄片《阿希克:最後的游吟》,該片獲得第11屆四川金熊貓國際電視節亞洲製作獎。2013年,由其創作的文學作品《眾山的拴馬樁》出版。2015年,執導紀錄片《開齋節》。2017年,執導紀錄片《歸去來兮》,該片入選廣電總局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2018年,劉湘晨獲得第8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特殊貢獻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湘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縣
  • 出生日期:1954年
  • 職業:導演、作家、攝影師、教師
  • 畢業院校: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
  • 主要成就:中國紀錄片學術獎十佳作品獎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第3屆“紀錄·中國”銀獎
    第11屆四川金熊貓國際電視節亞洲製作獎
    第8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特殊貢獻獎
  • 代表作品:山玉、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大河沿、馴鷹人、阿希克:最後的游吟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文學作品,攝影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3年,劉湘晨前往新疆博樂插隊。1975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78年,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之後,擔任新疆烏魯木齊織廠學校、新疆財經學院教師。1985年,創作散文集《獨唱》。
1996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太陽部族》。1997年,由其創作的文學作品《心之叩—原來居住的地方》出版。1998年,創作文學作品《太陽之下》。2002年,執導紀錄片《山玉》,該片入圍第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獎。
2003年,執導紀錄片《新藏線上》,該片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04年,劉湘晨承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片《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獲得21位國際評審全票通過,該片是維吾爾木卡姆最終入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重要影像媒介;同年,出版文化隨筆集《留給你的高原》;隨後,出版文化隨筆集《尋找大鵬鳥之地》。
2006年,執導紀錄片《海拔5300米的古那》,該片記錄了藏北高原一個短暫初夏牧季的交景觀,入圍第1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獎;同年,執導紀錄片《水來了》。2008年,創作文學作品《垂直新疆》,該作品是一部介紹新疆概況的專著。
2009年,執導紀錄片《大河沿》,該片講述了有關克里雅人的影像故事,獲得中國紀錄片學術獎十佳作品獎;同年,執導紀錄片《馴鷹人》,該片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第3屆“紀錄·中國”銀獎。2010年,執導紀錄片《阿希克:最後的游吟》,該片獲得第11屆四川金熊貓國際電視節亞洲製作獎、中國影視人類學最佳視覺獎。2011年,執導紀錄片《歸去來兮》;同年,執導紀錄片《獻牲》。
2011年,出版文學作品《慕士塔格文叢:凝矚之下》,該書講述了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轉場、高原的婚禮等凝聚群體關注的人、事物與活動。2013年,執導紀錄片《帕米爾》,該片紀錄了中國塔吉克族純正的文化和生態。2013年,由其創作的文學作品《眾山的拴馬樁》出版。
2015年,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執導紀錄片《開齋節》;同年,執導紀錄片《祖魯》。2017年,執導紀錄片《大河的故事》;同年,執導紀錄片《歸去來兮》,該片入選廣電總局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此外,還拍攝了靜態影像《風雪與歲月的雕琢——帕米爾肖像民族志》。2018年,劉湘晨獲得第8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特殊貢獻獎;同年,擔任紀錄片《一直看著你來的路口》的導演;隨後,執導紀錄片《會占卜的爺爺》。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8年
《會占卜的爺爺》
紀錄片
2018年
《一直看著你來的路口》
紀錄片
2017年
《大河的故事》
紀錄片
2017年
《歸去來兮》
紀錄片
2015年
《開齋節》
紀錄片
2015年
《祖魯》
紀錄片
2013年
《帕米爾》
紀錄片
2011年
《獻牲》
紀錄片
2011年
《歸去來兮》
紀錄片
2010年
《阿希克:最後的游吟》
紀錄片
2009年
《馴鷹人》
紀錄片
2009年
《大河沿》
紀錄片
2006年
《水來了》
紀錄片
2006年
《海拔5300米的古那》
紀錄片
2004年
《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
紀錄片
2003年
《新藏線上》
紀錄片
2002年
《山玉》
紀錄片
1996年
《太陽部族》
紀錄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4年
《眾山的拴馬樁》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1年
《慕士塔格文叢:凝矚之下》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1年7月
《凝矚之下》 (《慕士塔格文叢》之一版)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8年
《垂直新疆》
/
2004年
《太陽部落》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4年
《尋找大鵬鳥之地》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4年
《留給你的高原》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1998年
《太陽之下》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心之叩—原來居住的地方》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5年
《獨唱》
新疆人民出版社
未知
《上帝放置的搖籃》(攝影集)
中國外文出版社
未知
《帕米爾的血脈沉澱》
中國作家出版社
未知
《阿勒彤古勒罕》
/
未知
《逐級而上·一個紀錄片導演的手記》
花城出版社

攝影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風雪與歲月的雕琢——帕米爾肖像民族志》
靜態影像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8第8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特殊貢獻獎----獲獎
2010第11屆四川金熊貓國際電視節亞洲製作獎《阿希克:最後的游吟》獲獎
2010----中國影視人類學最佳視覺獎《阿希克:最後的游吟》獲獎
2009第3屆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中國”銀獎《馴鷹人》獲獎
2009----中國紀錄片學術獎十佳作品獎《大河沿》獲獎
2006第1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獎《海拔5300米的古那》提名
2003----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藏線上》獲獎
2002第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獎《山玉》提名
0000----中國“百佳”電視工作者----獲獎
0000----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23位“十年特殊貢獻獎”----獲獎
0000----新疆100位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獲獎
0000第1屆新疆“十佳新聞工作者”----獲獎
0000----《時尚先生》雜誌評選“中國100位時尚先生”----獲獎

人物評價

劉湘晨的電視散文創作呈現出與通常電視散文不同的面目,除解說之外,他的人物、行為、情節、音樂、音效、同期聲等,通常為電影、電視劇所常用的方式都被廣泛採用並能各自獨立完成其獨特的表達功能,使得電視散文有了通常電影才會有的“厚度”和廣闊的表現空間,文本的意義在這裡被更充分詮釋、被引伸,從而獲得“點睛”的美感和力量。另外他的電視散文表現出來的真誠與責任感,也值得人尊敬(《雲夢學刊》評)
劉湘晨人類學紀錄片的跨文化傳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被拍攝的故事本身就是跨文化傳播的成功案例;二是劉湘晨以漢族人的身份去拍攝少數民族文化,實現跨文化交流與傳播;三是紀錄片在國內外實現跨文化傳播。在劉湘晨人類學紀錄片裡,長鏡頭被普遍使用,拍攝節奏顯得十分緩慢。這在紀錄片《山玉》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結尾部分。在劉湘晨的紀錄片中,音樂主要起到了傳遞情緒和抒發情感的作用,這在紀錄片《山玉》和《朝覲之旅》中體現得較為突出。他在表現其他文化時,為了更好地渲染氣氛、傳遞信息、表達情感,常用具有地域色彩和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來配合畫面。他的人類學紀錄片是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向外傳播的一束曙光,劉湘晨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人類學紀錄片創作,能夠促進非少數民族文化語境對少數民族文化語境的理解(《新聞研究導刊》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