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道

劉永道出生在棕溪鎮太平山下的一個農民家庭,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戶不久,哥哥參軍,小妹上學,家裡缺少勞動力,他國中畢業,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回家乾起了農活。由於父親劉邦哲年輕時參加過當地二黃戲班子,吹、打、扯、唱樣樣都會,劉永道在父親的感染和指點下,從小就喜好文藝活動,十多歲就學會唱山歌、唱孝歌、唱花鼓子,會打響器,成了當地文藝活動的骨幹份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永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棕溪鎮太平山
  • 性別:男
拜師學藝,三年出師,籌建皮影隊,教育觀眾,走向成功,

拜師學藝

1985年初夏,他在鄰村看了一場皮影戲,當時覺得十分好奇,每個人都身懷絕技,一個人占好幾樣樂器,他台前幕後的跑個不停,感到十分有趣。回家後,就萌發了學唱皮影戲的念頭,他向父母親提出要去拜師學唱皮影戲的想法,母親說:“唱戲是很苦的,再說你還小,大人放不下心”。他說:“再苦也比種地幹活輕鬆些,並且學會了能掙錢呢”。在他的堅持下,看到他瘦弱的身材,幹不了重活,父母親就同意了。第二天,父親就帶他到蜀河區沙溝鄉東明村老皮影藝人李興德家拜師學藝,當年他剛滿15歲,從此就走上了民間藝術生涯。

三年出師

李興德是旬陽縣老皮影藝人郭家旺的弟子,自五十年代就學會演唱皮影戲,文革期間中斷,76年後又重新組建起皮影隊。他為人忠厚,平時言語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但記性特別好,腦子裡裝了幾十本戲詞幾十年不忘。這天他聽了劉永道父親講明了來意,看到劉永道這孩子聰明靈利、天資聰慧,且學藝決心很大,就同意收為弟子。當晚舉行了拜師儀式後,李師傅熱情招待了父子倆,幾杯酒下肚,李師傅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的向劉永道講述皮影戲的歷史起源和興衰過程,講述了皮影子的各種臉譜,身子著裝,桌椅擺設等分官位的講究,講述了敲、打、吹、扯樂器配合等皮影戲演藝知識。最後,李師傅問:“你想學哪一樣”?劉永道答:“那樣最難”?李師傅說:“難度最大的就算攔門耍影子,既要有手上功夫,又要有記性,心裡要記幾十本戲詞,要學會、演好可以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劉永道當即表態:“我就要學耍影子,只要能吃苦,就沒有學不會的,我決心用五年時間一定學成”。李師傅聽後很高興,說:“只要你下功夫學,我一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演藝傳授給你,因為你的幾個師兄年紀都大了,今後指望你接好我的班”。從此,劉永道把李師傅當作親生父親一樣尊重。李師傅有三個兒子都成家另居,兩個大女兒已出嫁,家中只有老兩口和小女兒三人生活。土地到戶後,師傅家農活很忙,劉永道就在師傅家住了下來,白天同師傅到地里幹活,休息時聽師傅說戲,有些戲沒有劇本,晚上就在煤油燈下由師傅口述,他一句一句的記錄寫成戲本子,然後一遍一遍的硬背,一本一本的學唱,二十多年來,他已記下了《剪紅燈》、《打蠻船》、《康熙王游蘇州》、《五鼠鬧東京》、《金鐲玉環記》、《十五貫》、《反山東》、《薛剛反唐》、《狀元祭塔》、《劉三耍錢》、《風雨洞房》等56本皮影戲文。
雨天干不成農活,就在家裡由師傅教他耍影子的演藝,掌握道情調的各種板路、唱腔口技、叫板與樂隊接腔手勢等,每本戲從頭到尾每個環節都要記清並詳細的寫在本子上,一本戲要寫好幾天,寫的時候特別認真,因為道情調唱詞講究押韻,有板有眼,多寫一個字或少寫一個字就不押韻唱不成,別人聽起來就叫黃腔掉板。有一次在練唱《郭子儀梆子上殿》唐王的一段唱詞“孤王離了龍木位,再把兄弟玉帶提,下次見孤王休施禮,孤王與你等肩齊,論國法王為君你為臣君臣禮儀見起論私法我二人是兒女親戚”,後一句長達二十五個字,師傅唱得很順口,而劉永道他怎么也唱不成,一整夜沒合眼,自己用手敲床欄打拍子,默唱到天亮,但始終拍子與字眼不相符,第二天到地里鋤玉米草,師妹李玉看他眼睛熬紅了,問他為啥?他說:“那句詞怎么也唱不成。”李玉調皮的逗他說:“你唱一遍不會,就罰你多鋤一行草”。結果五遍都沒唱成,就多鋤了五行草,累得氣喘吁吁,坐下來休息,在喘氣中唱了一遍,不想一下子唱成了,找到了唱詞中“起”字要吸氣,“論”字要出氣發音的竅門。師傅見他學戲這么刻苦用功,人也機靈,就決定讓他作為戲班子的成員,跟班在旬白二縣農村演出,任務是戲班子的聯絡員,先行聯繫好演出地點,然後返回幫師兄背戲箱子,晚上演出打梆子,每場分得一元錢,演出時眼睛要瞅著師傅的手勢,耳朵要聽師傅的唱詞道白,別人休息他還要擠時間背戲文,生活過得即艱辛又快活。就這樣他跟班演出,跟師傅學藝很快熬過了三年。
1985年夏天,他跟師傅的皮影隊來到武王鄉敖河村吳家坡演出,萬事俱備,突然李興德師傅接到縣組織部通知,讓他去談蜀河解放初期組織史資料有關情況,需要好幾天,才能返回,演出已定,當時不便更改,李師傅就對劉永道說:“你已經學了三年了,戲也記得不少,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你就出手上場鍛鍊鍛鍊吧”。當晚,劉永道就大膽地登場“攔門”演出,必定是第一次,雖然把一本戲完整地演完,但還是鬧了一些笑話。這晚演的是《秦英征西》,在秦英打死詹太師被綁上法場,銀萍公主在殿角大喊一聲“刀下留人”,殿中西宮娘娘答:“有本快奏”,鑼鼓點越打越緊,一時慌了手腳,拿個影子上場,碰倒了坐在殿中的詹妃娘娘,慌亂中起身撿皮影子,又碰翻了頭頂上的三叉煤油燈,逗得觀眾哄堂大笑,自己臉上像火燒一樣紅了起來。在這種場合,他想到學藝的艱辛,成敗在此一舉,定下心來,穩住陣腳,把戲唱完。在後來的幾場戲中,樂隊師傅們給他鼓勵,指點技巧,他很快就進入角色,演藝不斷熟練提高,得到樂隊師傅和觀眾的好評。李師傅回來後,親自觀看了他演的幾場戲,欣慰地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永道,你可以出師了”。

籌建皮影隊

短暫的三年,劉永道的皮影演藝能獨當一面出場演出,李師傅對他的勤奮好學、勤勞能幹的人品倍加讚賞,有意將小女兒許配,並表示他們成親後,將自己全套皮影行頭道具由劉永道繼承,以傳後世。但事與願違,因種種原因,陰差陽錯,劉永道和一姓吳女子成婚,李師傅一氣之下,將全套皮影廉價出售給台胞龔先生。從此,皮影戲班子解散,皮影演出中斷,劉永道只好在家種幾畝承包地,日出日作,日落日息。
離開了皮影戲班,他整日魂不守舍,無精打采,所學的幾十本皮影戲文使他念念不忘,每天休息時都要唱上幾段,過一過戲癮,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買一套皮影,組建起自己的皮影戲班。他先後到關口鄉的鋪溝村,構元鄉的王河村,安康縣的五里鎮,遍訪當年演出皮影的老藝人,打聽皮影的信息,結果都不如願,直到1992年,在五里鎮一個好心人的幫助下,在大河區李家嶺花了160元買了一套陳舊的皮影子,且殘缺不全,只能演一些折子戲,皮影買回後,劉永道就四處招兵組建皮影隊,沒有響器,組長支持他把集體的一套響器拿來先用,在他的積極努力下,聘請了愛好文藝的袁治金、徐文、靳文、袁治軍共五人湊合組建起業餘皮影隊。由於皮影子和樂隊不全,他們只好在本地村民過紅白喜事時去助興演幾摺子,也不收錢,主家只管頓飯就行了,全當練手藝,玩一玩,樂一樂。
1993年春,為解決皮影不全的問題,他花了26個晝夜,自己按頭譜繪製,雕刻了部分皮影,後又到旬陽請來掌鼓的胡師傅,配齊了樂隊,正式成立了武王鄉皮影隊。從此,劉永道帶著他的皮影隊行走江湖,在旬陽、白河、竹山、竹溪等縣城鄉演出,皮影隊逐步小有名氣。這年冬天,皮影隊在旬陽縣赤岩區水磨鄉演出,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買到了一套據說是唐代白家活上等皮影,工藝精湛,十分珍貴,他如獲珍寶。目前,這套具有文物價值的珍貴皮影被他修復後完整地保存下來。
皮影隊成立十多年來,他先後帶出不同角色的徒弟:袁治軍、王道鋒、丁茂軍、姜學根、王興濤、靳文等六人,目前,都成了皮影隊的骨幹人才,他們個個身懷不同絕技,都能登台表演他們的絕活。
“梅花香自苦寒來”。劉永道歷盡周折,終於如願組建起了自己的皮影隊,當年立志成為皮影藝人的夢想,今天成為現實。

教育觀眾

皮影戲不單純是一種文化娛樂,有些戲文內容很健康,對人們具有一定的教育啟發作用。劉永道在演出中,不但重視演藝技巧,而且十分重視戲文內容對觀眾的啟發教育效果。例如:有一次皮影隊在赤岩鎮被一個姓徐的村民請到家中為許願而演出,劉永道問他:“為何事許願”?姓徐的回答:“我是給叔父過繼的,他是個啞巴,生活不能自理,吃閒飯難得伺候,許個願,老爺保佑他早點死了,免得伺候受託”。劉永道聽後很生氣,當晚就給演了本《清風亭》雷打張繼寶的戲,結束後,姓徐的很不高興,經過皮影隊師傅們向他講為人行孝的道理,將他說服了,姓徐的讓第二晚再給演一本好聽的,第二晚就給演了本《父子狀元》,劇中王保兒在河中救起落難的柳氏老婦人,領回家侍奉養老,後因柳氏贈寶、王保兒獻寶得了狀元,劇中情節使姓徐很受啟發,讓他明白了孝敬大人才有好報的道理。過了幾年,皮影隊再次來到這裡演出,村民們說,姓徐的自從看了兩本戲,對啞巴變了,現在啞巴不受罪了。有一次在本村演出,當地有個姓李的村民好賭,夫妻常常吵的要離婚,日子過的很窮,當晚,劉永道就專門加演了一本《劉三耍錢》,生動地演唱了賭博的壞處,看戲後,這個姓李的村民下決心把賭博戒了,而且每年栽10畝烤菸,蓋起了小洋樓。村民們都說:皮影戲也是高台教化,懲惡揚善,宣揚了精忠報國、勤勞節儉、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好戲對構建文明和諧社會同樣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走向成功

皮影戲不僅具有傳統民間藝術特色,同時也具有順應時代、創新發展的前景和特點。劉永道在皮影戲演藝中,做到了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收到了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良好效果。
2002年,省、市、縣作出向棕溪鎮王院村黨支部書記,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陳分新學習的決定,劉永道帶著皮影隊,配合文化站宣傳陳分新的模範事跡,在縣文化館老師的指導下,他大膽創新,採用“舊瓶子裝新酒”的方法,以道情皮影的演藝手法,將“攔門”的和樂隊由幕後走上舞台,以表演唱的形式演唱了《好支書陳分新》,得到市縣領導和各界的好評。2003年,劉永道應安康市群藝館的邀請,帶著皮影隊赴安康城演出傳統皮影戲《剪紅燈》、《西遊記》等節目,受到城區觀眾的稱讚和喜愛。2007年,在旬陽縣“信合杯”農民文化藝術節上,他代表棕溪鎮演出自編道情皮影戲《劉三耍錢》,榮獲“十佳表演獎”。2008年,配合棕溪鎮文藝演出隊表演旬陽道情喜劇《迎親》節目,榮獲演出一等獎。2009年,劉永道和他的皮影隊被評為旬陽縣“農村十佳自樂班”,受到縣人民政府的表彰。
2007年,劉永道當選為棕溪鎮第十七屆人大代表,2008年在村委會換屆中,他被村民推薦為村主任的候選人,並以高票當選為棕溪鎮車家坡村民委員會主任。
劉永道,一個當年立志拜師學藝,以對民間文化藝術的愛好和追求,以勤奮好學,勇於吃苦的精神,歷盡艱辛和曲折走向成功,通過道情皮影戲的演出,活躍在廣大民眾之中,贏得了民眾的信任,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村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