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私立親仁國小成立於1911年,是一所位於樂亭縣汀流河鎮劉石各莊的完全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氏私立親仁國小
- 創辦時間:1911年
- 所屬地區:樂亭縣汀流河鎮劉石各莊
簡介,建設,
簡介
親仁國小的前身是劉氏私立初高兩級學校,校址在樂亭縣汀流河鎮劉石各莊,20世紀30年代初改為親仁國小。是昌、灤、樂三縣很有名聲的一所完全國小。
這學校是號稱京東第一富豪劉家於1911年開始籌劃創辦的,到1915年校舍建成,設備就緒,便招生授課。學生班級,初辦時初級為複式班,高級為單式班。由於部分同學畢業後,願就業習商,故於1923年又增設了乙種商業班。學生除附近村莊走讀外,多數是距家較遠的及來自昌黎、灤縣的住校生。
該校的創辦,是出於校董們對公益事業的熱忱,慷慨輸資興學。它不只為家鄉培育了人才,也為樂亭私人辦學起到了先導作用。由於學校立足於為鄉梓服務,因而以“勤、朴、誠、勇”為學訓,以此作為教育學生的目標。
學校主要特點,是管教有方。學校自創立以來,就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管教管導,既重視品德修養,也注重學業知識的增進。從體制和管理上都要求體現這一精神,保證實現,為優良校風和傳統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建設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的教師,由校長聘任,學校的開支由校長計畫安排。這樣對教師選用條件就較為嚴格,特別注重品德修養和學業專長。在領導中並不忽視民主,遇事也徵求大家意見,聽取學生家長反映,最後由校長決定。因此教師間感情融洽,相互團結,能及時交換教學經驗,煥發教學熱情。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是這個學校的優良傳統。學校崇尚節約,教師首先言傳身教。為防止學生受到紈絝子弟的奢華影響,從校長到教師,都以簡單樸素生活作表率,布衣蔬食,勤儉節約。師生的一伙食常年吃粗糧,半月改善一次生活,師生吃同樣的飯菜,同時吃,同室吃,連80歲的老校長也毫不例外。
勤儉節約,是學校的一貫作風和優良傳統。學校經費開支,本著節約原則,尤其在後期階段,由於時局及錢法變化,經費異常拮据,全賴節約來維持現狀。學校食堂有百餘人吃飯,只用1個炊事員,有1個工友來幫廚,工友的雜活則由師生自己做,像生爐子打開水,連日常作息鐘鈴,也是師生自己打。學校院內閒空地,也由教師和工友種滿蔬菜,夏季用菜足以自給,食堂剩下的飯嘎渣,也留作做醬用的麺面,這樣就能節省下部分一伙食費。學校的各種桌椅用具,校長經常親自修理。
關心教師,熱愛同學,聯繫民眾是學校的好傳統。校長平易近人,平等待人,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有的教師冬季願睡火炕,就在教員寢室給打小火炕。所有教師在一般情況下,不輕易更換,工作安心,責任心強。校長任職30餘年,直到逝世;惠老師從教師到校長亦30餘年,直到學校停辦。
關心同學,熱愛同學,也是學校的優良傳統。凡事都以學生為本,又教書又育人,每個學生自入學這天起,學校不只關心學習,同時還關心生活,關心健康,關心思想進步,全面負責。
每遇學生患病,如不能回家療養的,學校必給延醫診視,照顧備至,惠老師常親自為之煎藥,直到痊癒。
對於家庭貧寒的學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難,總要設法予以解決;對有發展前途的學生,按其情況,幫助克服困難以期完成各階段的學業。為了學生學好,教師教好,加強同家長聯繫,密切配合,取得學校與親職教育的一致性。在每學期開學與放假時,大多數學生都是由家長來接送,學生家長必到校長室看望,藉此機會,可以相互了解情況,提出要求。這種做法家長都很滿意,經常反映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非常放心。”
聯繫民眾,以取得對學校的支持。每年端午節,校園對外開放展覽學生成績和各種標本、儀器、模型等,還襯以花卉盆景,歡迎民眾及學生家長前來參觀,並向民眾介紹情況,使民眾對學校有所了解,加強聯繫,以利教學。
學校紀律嚴明,學生文明禮貌。在這個校園內聽不到罵人聲打架聲,學生們大多數都是彬彬有禮,規規矩矩,待人接物,應對進退,都很有禮貌。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組織了“學生自治會”,設學習、生活、文體等股,並訂有各種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紀律起到一定作用。
重視教學,成績卓著。學校在教育思想上一向務實,強調質量,學以致用。在各班,都設有珠算課,由校長擔任。教課時,注意直觀、形象,學校教學儀器、標本、模型、掛圖樣樣俱全,是直觀教學的有利條件。此外還非常重視觀摩教育,經常設有揭示學生成績展覽欄,每學期都留下一部分好的各科作業成績,如手工、圖畫、寫字、作文等,經常陳列在展覽櫥(室)里,供同學們觀摩,以資鼓勵。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時事政治。在“九一八”事變後,發動學生給東北難民及義勇軍捐款救災,支援抗日。並在禮堂正面屏壁上懸掛著岳飛書寫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即在日偽統治時期,惠老師在講授歷史課時,還將孫中山先生的遺像,掛在黑板上,說:“這就是中華民國的創始人。”
為了辦好學校,在校舍及設備上,力求盡善盡美,應有盡有。校舍占地約10餘畝,因系專建,設計考究,教室、迴廊、寢室、花房、圖書、儀器等室,都非常完善。
操場周圍有花牆,牆內植有松柏樹,場內有籃、排球場,有平台、雲梯、鞦韆、浪木、單槓等。其他體育器械也比較齊全。如教育槍、子彈袋、指揮刀等,武術用大刀石鎖、桿矛等,東洋擊劍、面罩等,其他如球桿、啞鈴、木棒等,鐵餅、標槍、鉛球及各種球類等,無不俱全。
樂器設備,在全省的中國小中可首屈一指。如德國制軍樂器就有40餘件,大小銅鼓20餘面,風琴數架。
理化儀器、化學藥品、博物標本、人體模型等更為完備。
圖書收藏較多,原有《圖書集成一部》(現此書存於北京圖書館),師生閱覽室置有《萬有文庫》一部,各種期刊報紙多種。
為社會做了貢獻。該校自創辦以來,共30餘年,國小與商業班,畢業共40餘班學生計千百人。畢業後有的就業,有的升學以至出國再求深造,為國家培育了大批人才。如我縣李海濤(李振華)、劉作垣,留英的合金專家劉益奐,留美的高級工程師魏兆融等。其他如宋羅奇(宋汝讓)、王任舒(王維信)、曹式侯、梁仲謀、王景斯、徐潤波等都為革命為教育做出了貢獻。“惠我後生”、“誨人不倦”兩塊金字大匾,這是畢業同學贈給校董、校長和教師的榮譽,他們是受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