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特徵:頰鱗入眶,矩形;前額鱗接頰鱗,不入眶,額鱗近三角形,長寬相等,鼻鱗二分,背鱗17-17-15, 中央幾行略起棱,肛鱗完整% 尾下鱗成雙。吻端寬鈍,頭略大而扁平,與頸部區分明顯,吻端向前伸出超出下頜,身體近圓柱形,瞳孔橢圓形,背腹黑色,體尾具黃色環紋,亦環圍腹面,枕部有黃色橫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劉氏白環蛇
- 拉丁學名:Lycodon liuchengchaoi
- 別稱:劉氏鏈蛇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科:游蛇科
- 屬:白環蛇屬
- 亞屬:鏈蛇屬
- 種:劉氏白環蛇
- 分布區域:四川、陝西、安徽、湖北
劉氏白環蛇(Lycodon liuchengchaoi)系張君,蔣珂等在2011年依據我國四川省青川唐家河標本發表的蛇類新種。後以我國傑出的動物學家劉承釗先生的名字命名為劉氏鏈蛇。
2012-2013年,蛇類學者Cameron等和郭鵬等均建議把鏈蛇屬(Dinodon)併入白環蛇屬(Lycodon)。
2014年6月,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評審會(黃山學院,安徽黃山)確定合併後的屬名的中文名使用“鏈蛇屬”,拉丁屬名為Lycodon。
新種發表不久,黃山學院在陝西寧陝縣採集到標本,亦是該蛇在模式產地以外的首次記錄(彭麗芳,朱毅武,黃松 2014)。2012年,美國北卡羅拉納州大學的博士凱文在湖北神農架拍攝到此蛇(只見圖片,未正式發表)。筆者又分別於2011、2012年在安徽黃山採集到2號標本,其中1號雌性在室內產卵4枚,其中3枚成功孵化。為劉氏鏈蛇發表以來首次在人工環境中孵化,為將來進一步對其繁殖、保護奠定了基礎(張亮,彭麗芳,虞磊等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