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泰諾蛙

劉氏泰諾蛙

劉氏泰諾蛙,叉舌蛙科大頭蛙屬物種,生活於雲南南部海拔550~760m的熱帶地區,棲息在山溪緩流中或在急流水溝內。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32~39mm,雌蛙體長33mm左右。吻鈍圓,吻棱不顯;鼓膜大而顯,約為眼徑的2/3;有犁骨齒;舌大,後端缺刻深;舌前1/3處中部有一較大的乳突。皮膚粗糙而薄,眼後經體側至胯部有斷續膚褶,體背中部有“八”字形短小膚褶,背後部有疣粒;四肢背面有成行疣粒;腹麵皮膚光滑。指端有小吸盤,無溝,第一指略長於第二指,內掌突發達;後肢粗壯,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後或眼前角,趾端有吸盤,趾吸盤略大於指吸盤,無橫溝或不明顯,第四趾之蹼為該趾長的1/5,外側跖間基部無蹼,跖部無疣,內外跗褶短。整個背面棕黃色,兩眼間有深色橫紋,背部膚褶黑色;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咽喉部有棕黑色斑點,腹部呈肉黃色。雄蛙無聲囊和雄性線;未見指上婚墊。卵徑3.4mm,呈象牙色。
體長:
雄蛙體長32~39mm,雌蛙體長33mm左右
頭:
頭頂平,長、寬幾乎相等或者略大於寬
吻:
吻鈍圓
吻棱:
吻棱不顯
鼻孔:
鼻孔略接近吻端
頰部:
頰面內凹,向外傾斜
鼻間距vs吻眼距vs上眼瞼寬:
鼻間距與眼徑幾乎相等,而大於眼間距
鼓膜、鼓環:
鼓膜大而顯,約為眼徑的2/3
顳褶:
顳褶清晰
舌:
舌大,後端缺刻深;舌前1/3處中部有一較大的乳突
犁骨齒:
有犁骨齒
聲囊:
雄性無聲囊
前肢:
前肢較細
前臂:
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
手、趾:
趾細長
指關節下瘤:
關節下瘤發達
內、外掌突:
內掌突發達,外掌突扁平,與附近皮膚界限不明
第二性徵:
未見指上婚墊
雄性線:
無雄性線
後肢:
後肢粗壯
後肢貼體前伸:
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前達鼻孔或吻端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左右根部相遇
腳長vs脛長vs體長:
脛長略超過體長之半
指、趾端:
指端有小吸盤,無溝,趾端有吸盤,趾吸盤略大於指吸盤,無橫溝或不明顯
指、趾緣膜:
趾側緣膜窄
指、趾式:
指式:3>1>4>2;趾式:4>3>5>2>1
指、趾蹼式:
指間無蹼;第四趾之蹼為該趾長的1/5,外側跖間基部無蹼
蹠趾腹面疣:
蹠部無疣
內、外蹠突:
內蹠突發達且隆起甚高,與內跗褶相連,二者長度月約相等,外跗褶也較明顯,無外蹠突
皮膚、體色:
皮膚粗糙而薄,眼後經體側至胯部有斷續膚褶,體背中部有“八”字形短小膚褶,背後部有疣粒;四肢背面有成行疣粒;腹麵皮膚光滑。整個背面棕黃色,兩眼間有深色橫紋,背部膚褶黑色;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咽喉部有棕黑色斑點,腹部呈肉黃色
卵:
卵徑3.4mm,呈象牙色
表格內容來自:

生境繁殖

該蛙生活於雲南南部海拔550~760m的熱帶地區,棲息在山溪緩流中或在急流水溝內。4~5月曾見到該蛙在河漫灘地的小水塘內或其附近活動,水塘內腐殖質層較厚,水質混濁具腐臭氣味。解剖觀察雌蛙右側卵巢內有大卵13粒,小卵26粒。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種群數量減少。受脅等級:易危VU。

分布

雲南(勐臘、景洪、滄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