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椒雲
- 別名:傳瑩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18年
- 逝世日期:1849年
- 出生地:漢陽縣巨龍崗樓房灣(今系東西湖區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劉椒雲資稟超人,他精通詩、詞、古文、考古,學識淵博。其同窗少鶴贊曰:“椒雲之學,始於文學,聲韻、訓詁,而因以求群經之義理,細及名物象數,大則天文地理,樂律兵制,歷代興衰,治亂之故,本朝功法製作之,全皆能舉之。”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撰《漢陽劉君家傳》中道:“椒雲以尺紙圖,一行省所隸之地,墨圍界劃,僅若牛毛,縣以圓圍,府以叉牙交錯成圍,不為細字識別。”“其如字書、音韻及古文家之說,亦皆刺得大指,其後合及天官推算,日夜欲求明徹。”可見劉椒云為學求博求精,對於字書、音韻、古號、文詩之法皆以遠見而得要領。對於天官推算,博採各家之長,與己考證,繁雜記載於書冊之眉間。又廣覓秘本,校對比較,務求精確。“而君自苦彌其志,合高且欲追古,為己之學而從之,不以文學人自處也,而不自標異。”“可以謂之篤志之君子也!”
個人經歷
劉椒雲天賦聰穎,思維敏捷,四歲時就能寫詩。據傳,他六歲時曾參加童試,他的父親背著他入考場,老考官見了問他:“你這小小頑童,為何將父親當馬騎?”小椒雲回答:“父望子成龍嘛。”
考官邊點頭邊說:“嗯,說得是。你讀了幾年書?”
“十二年。”
“啊,你才六歲年紀,怎么說讀了十二年書呢?”
“我日讀六年,夜讀六年,不就是十二年嘛。”
考官不住地點頭,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但還是讚嘆這小孩聰明,頗能辯說。
這時,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椒雲的父親抽空到外面買來一個梨,一支藕給小椒雲吃。他先接過梨就吃起來。考官看在眼裡,走過來問他:“小考生,這梨怎么你一人吃,應該分給你父親也吃一半啦。”
“考官,梨子是不能分食的,我一人吃是表示我們父子永不分離。”
小椒雲吃完梨又接過父親手中的藕,將藕掰斷成兩截,和父親分吃。這時,考官又問小椒云:“為什麼藕又可以分食呢?”椒雲說:“他是父親,我是兒子,血肉親情是難以分割的,藕雖然斷了,但還絲絲相連。”
考官見椒雲小小年紀,說的話很有一定的意義,耐人尋思,打心眼裡佩服。這次童考小椒雲中了頭名秀才。
劉椒雲在晚清官場交遊頗廣,他與光緒帝時的中堂曾國藩和大臣龍啟瑞有很深厚的交情。在他正當可以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青年時代,卻有三辭會考的故事。
清道光21年(1841年),劉椒雲年方二十二歲,赴京會試。到京後,就在離考場較近的客棧住了下來。各地舉子都雲集北京,遠近客棧都住滿了趕考的人。在等待開考的日子裡,考生都在讀書習文,作好迎考的準備。這日,劉椒雲打開窗扇,坐在窗前習寫文章。此時,正好有兩位考生從其窗前經過,見劉椒雲人才一表,非常認真地在案前習作文章,於是兩位考生駐足觀看,見他書寫恭正,字字端莊雋秀,又富有筆力,且文章開篇出語不凡。兩位考生不禁感嘆,我倆的文才同這位考生相比差之甚遠,此次會試,我倆不可能高中,不如就此返鄉加緊功讀,明年再來吧!
劉椒雲剛剛落筆,就聽到二位的唏噓聲,忙起身和二位打招呼,並讓進房中。劉說:“二位舉子何以缺乏自信,既來了就要一試。我想二位一定學識過人,非一般考生可比,二位是不願屈居人下才出此言,如果不試而返實在是可惜了。”
三人交談了一會兒,劉椒雲一時不能說服兩位舉子,最後他說:“我還是那句話請千萬不要不考就走。”停了一小會兒接著說:“這樣吧,我為二位各寫一篇文章以資參考,二位意下如何?”二人十分高興,道謝回到自己的客房去了。
劉椒雲寫好文章後分送給了二位考生。兩位舉子聽了劉椒雲的勸說,又參考了劉椒雲寫的文章,準時參加了京都會考,而且都高中了進士。劉椒雲應付了一下考試,便回鄉了。這兩位考生,一位就是清鹹豐、同治兩朝的禮部、兵部侍郎,後為兩江總督並節制浙、蘇、皖、贛四省軍務的曾國藩;另一位是清代任江西布政使的龍啟瑞。
又是一年的全國會考,劉椒雲二次進京赴考。到京後上了參加會考的呈書,回到客棧住下等待開考日。一日,有人到客房詢問,打聽從湖北漢陽來的考生劉椒雲。此人找到劉椒雲相認後寒暄一會兒,臨走時,他跟劉說:“今年會考的主考官是曾國藩大人。”當時曾國藩任禮部侍郎。劉椒雲聽了此話後,心想他為什麼要把這個信息告訴我,莫非要我放心,這次會考高中無疑。為了避嫌,他毅然決定不參加這次考試。
第三次赴京會考,竟遇到了莫逆之交的龍啟瑞大人擔任主考官,劉椒雲叫苦不迭。他想自己是沒有會考得中的命了,年紀也大了,不可能再來考了。他怕龍大人筆下開恩,又放棄了第三次的會試,回家去做學問算了。
後來,劉椒雲三次主動辭考的事,曾、龍二位大人知道後都心裡明白,讚揚他的高貴品德。劉椒雲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且為人正直,心胸磊落,曾國藩認為劉椒雲是非常難得的人才,不能再耽誤他的前程了,決定破格錄用,便以孝廉取仕,授國子監學正。(國子監是朝廷最高學府,學正是國子監學官之一)。
劉椒雲廣涉經史,博古通今,博聞強識,過目則不忘,也為人們稱道不已。當他進京任職時,曾國藩特地會見了他,並提起了一段往事,對他的才幹多有嘉許。曾說:“椒雲兄,你還記得我們二人在京打馬遊街時相戲打賭的事嗎?那時我倆約定,走完這條街,能不能將這條街兩邊鋪面的招牌和作的什麼生意說出來,說不出說不全的就請客喝酒。結果我只說出一半,而老兄你全都說了出來,然後我們往回走一一查對,一家不差。人們說你‘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真的不假。那次我是老老實實請你喝了酒啊!”說完二人高興地大笑,往事如在眼前。接著曾大人又講了一件事:我聽說你在京城一家書店裡看書,當你看到一本書之後,覺得這本書缺了一頁,而且這頁的內容是很重要的。正好有位先生同時看了這本書,並且要買下它,你說這本書缺頁不齊,這位先生猶豫不決,不忍釋手。於是,你就說不急不急,請老闆拿來紙筆,我將這頁書的內容寫下來不就解決問題了嗎!買書人和老闆都很歡喜。你們在閒聊中,老闆得知你是我的好朋友時,他越發高興,表示此書不賣了,我要把它作為珍藏本。這事足以說明仁兄特殊的記憶才能。”這次會見,二人對往事,對今後國子監的事談了許多許多,直到深夜方散。
數年之後,劉學正致力於事業,心力交瘁,加以喪妻之憂,積勞成疾,實在難以勝任工作,只得呈報上司,申請辭去官職,返回故里休養。不久,有一新科狀元被恩準回家省親,途經湖北漢陽縣,曾國藩托他去巨龍崗代他看望國子監學正劉椒雲。新科狀元受曾之託,到漢陽後,專程看望劉椒雲,並再三向劉請教。劉椒雲僅說:“心靜,有天成的一面,也有自我養成的一面,事在人為。有道是,一朝可成個富貴財主,一生難養就君子之風。狀元郎乃國家之棟樑,希望你不負朝廷厚望。”狀元聽後深受感動,再拜告辭離去。
幾個月後,劉椒雲一病不起,於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卒,年僅三十一歲。“逾月訃至京師,國藩為位器於舍旁。道院遂遍告諸友,皆相慟哭,有失聲者。”“次年國藩乃為銘”(墓志銘),又親筆書贈“椒雲之卒”匾牌,並與同四十二人上奏皇上請朱批將劉椒雲列入儒林傳,以彰溉法,獲準。
個人作品
劉椒雲著有文集二卷,詩一卷,覺書一卷,日記二卷,《漢魏石經考》一卷,搜得《孟子要略》五卷,其中《孟子要略》經曾國藩校刻,而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