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山,男,1962年10月出生,祖籍山東省壽光市,民革黨員,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海洋油氣勘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數據採集技術分中心主任,中國海洋大學二級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懷山於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山東海洋學院攻讀學士學位;1983年7月—1990年8月曆任勝利油田地質調查指揮部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1990年9月—1992年12月在青島海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12月—1993年8月任勝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開發公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93年9月—1997年6月在青島海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6月—1997年6月任勝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開發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1998年7月—1999年2月任勝利油田和田勘探公司高級工程師;2003年8月—2017年7月曆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2003年8月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2017年7月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年5月任海洋油氣勘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數據採集技術分中心主任;2024年3月當選為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
劉懷山主要研究方向為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海洋地球物理學、天然氣水合物探測。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 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名稱 | 期刊名稱 | 刊發時間 |
---|---|---|
橢圓展開共反射點疊加方法的套用研究 | 《地球物理學報》 | 2009年 |
雙參數展開CRP疊加和速度分析方法研究 | ||
Strong noise atten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ultiuser kurtosis criterion | 《套用地球物理》 | 2013年 |
Shallow water body data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seismic oceanography |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 2013年 |
Notch Effect and Frequency Compensation of Dual-Sensor OBC Data in Shallow Water | 《地球科學學刊》 | 2015年 |
Estimation of S-wave Velocity for Gas Hydrate Reservoir in the Shenhu Area, North South China Sea |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 2018年 |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waves and S-waves to gas hydrate in the Shenhu area using OBS | ||
Enlightenment of the Mariana Fore Arc Sedimentary Basin Evolution to the Subduction Process Study | 2021年 | |
時空域同步擠壓小波變換聯合面波壓制方法 | 《地球物理學報》 | 2022年 |
參考資料 |
-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研發時間(年) | 備註 |
---|---|---|---|
灘淺海檢波器耦合研究 | 863計畫 | 2001—2003 | 主持人 |
現代海底沉積結構調查方法試驗 | |||
樁海地區現代海洋沉積結構調查方法研究 | 2003—2004 | ||
淺海地震資料特殊干擾波形成機理與剔除方法 | 2006—2009 | ||
隨鑽地震信號處理技術隨鑽地震技術(RVSP)研究 | 2007—2011 | ||
基於海洋地震學的近海海洋水體特性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2012—2015 | |
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立體探測技術 | 國家863重大項目 | 2013—2016 | |
海底頂層電火花源立體探測系統及其成像基礎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 | 2013—2017 | |
綜合地球物理服務 | 國家專項 | 2016—2017 | |
中深層寬頻氣槍震源子波模擬研究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2016—2020 | |
近海底地震海洋學立體探測與成像基礎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 | 2020—2024 | |
深層地震採集震源最佳化及觀測系統設計研究 | 2021—2022 | ||
國產軟體示範性套用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 | 2022—2025 | |
參考資料 |
- 智慧財產權
發明專利 | 專利號 |
---|---|
高精度海洋地震勘探數據採集系統 | ZL200910231528.9 |
高解析度海洋地震勘探多道數字拖纜 | ZL200910019112.0 |
高精度海洋地震勘探垂直纜 | ZL201610015990.5 |
拖曳式海洋地震勘探垂直纜數據採集系統 | ZL201511033227.7 |
一種基於地震海洋學的海水物性測量方法 | ZL201511031582.0 |
海洋高解析度立體調相震源 | ZL201611267565.1 |
海洋高解析度立體垂直能量組合電火花震源 | ZL201710314697.3 |
海洋高解析度立體垂直時延電火花震源 | ZL201710314703.5 |
一種海洋地震勘探拖纜絞車倉 | ZL201711107594.6 |
一種可自動調節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纜絞車 | ZL201711108174.X |
參考資料 |
- 科研獲獎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 教學獲獎
獲獎時間 | 成果名稱 | 獲獎名稱 |
---|---|---|
2008年 |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中國海洋大學第七屆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2009年 | 創建科研實踐與教學互動體系,培養海洋資源勘探工程創新人才 |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2012年 | 海洋地球科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中國海洋大學第九屆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海大嶗山校區及周邊地質實踐教學資源採集及實踐教學——實習指南與課件 | 中國海洋大學第九屆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
2020年 | 新工科背景下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升級與實踐 | 中國海洋大學第十三屆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多維融合的山東煙臺桃村地質地球物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 ||
參考資料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獎勵 | 授予單位 |
---|---|---|
1991年5月 |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銅牌獎 | |
1992年8月 | 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 |
2006年9月 | 中國海洋大學天泰優秀人才獎一等獎 | 中國海洋大學 |
2011年7月 | 山東省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 |
2023年9月 | 中國海洋大學最美教師 | 中國海洋大學 |
2024年3月 | 歐洲自然科學院 | |
參考資料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2005年—2009年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
2009年 | 《套用地球物理》編委 |
《石油物探》編委 |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全國GIS套用水平考試專家委員副主任委員 | |
山東省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山東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 |
2011年—2017年 |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版)》編委 |
2010年 | 青島市地質學會理事 |
青島市地質學會構造與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 |
2015年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
國土資源部天然氣水合物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
2023年 | 山東省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