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懋德
- 出生日期:1885
- 逝世日期:1912
- 字:勉齋
加入中國同盟會,投奔革命軍,戰死沙場,
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劉懋德加入中國同盟會。次年春,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兩年後,以優等成績畢業,被派往陸軍第五鎮見習。見習期滿後,任陸軍九十三標一營右隊排長,駐昌邑縣南部重鎮丈嶺。後因不滿社會現實,救國抱負不能實現,請假回鄉。
投奔革命軍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劉懋德聞訊後立即歸隊,聯絡陸軍第五鎮部分官兵,準備回響武昌起義,擬先攻占丈嶺,然後進攻濟南。他的行動被其隊官羅貞德覺察。羅貞德欺騙他說:“在我們這裡起事的條件還不成熟,我與黃縣防軍聯繫密切,你可以帶著我的公文去那裡共舉大事”。羅貞德想借黃縣防軍統帶李森之手加害於他。劉懋德此時正為兵力單薄憂慮,聽了羅貞德的話後,便帶著他的信函來到黃縣,李森識破了羅貞德的“借刀殺人”計,便打發劉懋德復回丈嶺。在歸途中,劉懋德打算赴煙臺,投奔革命軍。正在這時,遇到同盟會會員吳鳳山,在吳的啟示下,他意識到回丈嶺比去煙臺意義更大,在那裡一方面可以聯絡舊部,為革命積蓄力量,另一方面,又可以聚集槍械,以補充起義軍的武器裝備。因此,便重新回到了丈嶺。
1912年1月下旬,清軍兩名軍需書記押送軍火赴萊州,路過丈嶺時,劉懋德等將槍械強行截住,準備用以補充即墨、高密兩縣起義軍的武器裝備,並隨即派人去即墨告訴黨人:“清軍第五師已下令反攻蓬(萊)黃(縣),宜急攻即墨據之,與煙臺、蓬、黃各地民軍呼應,以撓其謀。東路清兵懼煙臺民軍襲其後,必不敢攻即墨,清兵西來,則吾要之丈嶺,偕護路軍襲之,必可取也。”待機未發的即墨革命軍接信後立即起事,於1月27日夜攻下了縣署、警察局、電報局等,起義成功。
戰死沙場
清軍協統張樹遠獲悉劉懋德截留槍械,立即率一營兵力趕赴丈嶺。而即墨、高密革命軍與劉懋德約好第二天才能來取槍械,情況十分危急。劉懋德便集合起全體起事官兵,堅定地說:“張賊發兵捕吾黨,吾黨雖兵少不敵,然不可以棄此而走,委械資敵,失高、即之援”。眾人皆無異議。第二天拂曉,張樹遠派部分清兵潛入劉懋德住處,準備偷襲。劉懋德發覺後,持槍反擊,因寡不敵眾,被捕獲。張樹遠對他施以酷刑,拷問口供。劉懋德怒目而視,慷慨陳言:“受滿奴蹂躪200餘年,壓力之苦,虐待之慘,甚於水火!今黎君倡於前,我輩繼於後,專以政治革命為宗旨,功名富貴,困苦死生,在所不計。吾不幸為賊所束,雖身首異處,亦何所憐。所憐者,未救四萬萬同胞於水火耳!”最後,慘遭殺害。
1936年6月24日,國民政府追贈劉懋德為陸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