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琴

劉慧琴,女,中國廣播藝術團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華說唱藝術中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劉慧琴簡介,劉慧琴藝術道路,

劉慧琴簡介

民族聲樂的開拓者——劉慧琴
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風先生稱之為民族聲樂的一項創舉;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時樂蒙先生譽之為民族聲樂的開拓者,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
劉慧琴劉慧琴
劉慧琴生於青島的一個曲藝世家,其父劉泰清先生原系山東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西河大鼓表演藝術家,她8歲登台演唱,14歲考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師承曲藝名家白鳳鳴先生、馬增芬先生,曾榮獲全國河南墜子廣播大獎賽最佳演員獎以及第二屆全國曲藝節“牡丹獎”。
劉慧琴女士曾於1979年入中國音樂學院歌劇系進修,後師從王福增教授,學習西洋發聲法,並悉心探索與民族唱法的結合,終開創民族聲樂的新天地。她可演唱各地民歌、西河大鼓、河南墜子、京韻大鼓、單弦、東北二人轉、蘇州評彈、山東琴書、豫劇、京劇選段以及創作歌曲、中外歌劇選段,堪稱不可多得之奇才。
劉慧琴女士至今仍保持完美的藝術風貌。她曾在國內外舉辦過數十場獨唱音樂會,在英國倫敦、牛津等舉辦六場獨唱音樂會,將中國曲藝首次帶進英國皇家劇院的藝術殿堂。她還出訪日本、新加坡、蘇聯、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香港、台灣等地區,聲名遠播海內外。

劉慧琴藝術道路

90年代,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一張罕見的節目單 》文章記載了女高音歌唱家劉慧琴在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為她的獨唱音樂會中,演出了多種曲藝形式,各地民歌戲曲選段,歌曲以及中外歌劇選段在內的節目,而且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記者對節目單表示實屬罕見,當他聽完整場音樂會,又對演出的成功感到欣喜和震撼。這篇報導剛好被中華文化藝術中心主席王淑霞女士看到,她以同樣好奇的心情寫信給她的親友打聽。王女士的親友正好聽到了劉慧琴的這場音樂會,於是在她的簇擁下,1994年春節,劉慧琴就有了她藝術生涯的英國之行,她在英國一共舉辦了六場個人演唱會,他還是第一個把中國曲藝帶進倫敦的藝術家。甜美歌聲撩起中國駐英大使的高度評價。劉慧琴將歌聲還帶到香港日本,帶到前蘇聯及東歐。劉慧琴的藝術生涯怎樣從一個多才多藝的曲藝演員變化一個全能的歌唱家
她又為什麼在曲藝表演中已功成名就時,去更一步去學習?劉慧琴的曲藝是藝海無涯,其實她的藝術人生總在不斷的挑戰自己。從說唱團的大鼓曲藝世家出生到中央廣播,學習了大鼓,河南墜子,東北二人轉。每種形式都能很好的演繹出她的風格。
中國廣播藝術團的藝術殿堂給她提供了汲取營養的最好土壤。她就如辛勤的蜜蜂在藝術的大花園之中,不斷的成長。開放改革中,各種文藝形式都在改革創新,曲藝也不例外,她在自己的曲藝唱段里揉進了戲曲的唱腔。但是這要求寬闊的音域,嘹亮的高音,以及更加優美的基礎。劉慧琴覺得自己還應努力去學習在藝術道路上崛起一條新路。
38歲那年,她毅然投入到中國音樂學院歌劇進修班。之後拜著名聲樂教育家王福增教授,王教授長期致力於西洋唱法與民族唱法相結合的研究,教出不少好的學生,為莘莘學子獻出了自己一生的藝術青春。
在王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再加上劉慧琴的勤學苦練,終於闖出自己的一條藝術道路。她不但很好的保持了原有的藝術功底,還更好的融合了演唱和表演傳統的曲藝。更為可喜的是,她還能演唱民歌、戲劇選段,甚至是中外歌劇的選段。
演出時劉慧琴不但能準確的把握住聲音的表現,從低到高,聲音發揮得淋漓盡致,她的結合唱法為聽眾帶來了藝術上的享受。劉慧琴對他學習聲音的體會是訓練中,不要刻意區分這是民族唱法還是其它唱法,發出的聲音是一種唱法發出的聲音。其實,只需要掌握一種爭取的發聲方法,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就能發出各種美妙的聲音。只要中音­渾厚,高聲嘹亮,兩者過度流暢自然而不留一絲痕跡。聲音優美結實,就是正確演唱的需求。
至於談到演唱各種曲目的風格時,劉慧琴理想的是演唱時應該以情感帶著微笑,只有正確認識演唱曲目的風格和特點,發聲支撐點的調整。劉慧琴用自己的樸素和實踐在殿堂中前進。
時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的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趙諷同志在看完劉慧琴的精彩演唱會後,興奮的連夜動筆,寫了一篇文章《民族聲樂的一項創舉》。解放軍藝術學院老院長時樂蒙譽之為“民族聲樂的開拓者” .他還主持了聲樂的研討會,時樂蒙還說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