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珸(),字子琨,。中學堂畢業後,就參加孫中山倡導的民主革命活動。 1909年同徐成章,梁秉樞等進步青年參加瓊崖第一個同盟會支部。次年赴日本士官學校讀書。1911年受同盟會委派返瓊,同劉信初等在陵水縣組織第二個同盟會支部。武昌起義後,帶領陵水縣同盟會會員和青年30餘人,協同趙仕槐、陳策等組成的學生軍、炸彈隊共200餘人,攻占瓊崖兵備署。1913年參加組織“人民起義討袁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忠珸
- 國籍:清朝
- 出生地:萬寧東澳橋仔村人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26
- 性別:男
1914年5月至1915年12月,與陳俠農領導的討袁軍配合,先後攻克瓊山、澄邁、安定、文昌、樂會、萬寧、陵水、崖縣等縣城及重要圩鎮,曾任陵水縣臨時縣長。後離瓊到上海拜見孫中山,被介紹到南京政治大學學習。不久,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20年,學成回國,1921年春,任萬寧縣縣長。後調任陵水縣縣長、北海白石鹽場知事。1923年,調到廣東財政廳,在廖仲愷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I
1924年,調到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搞黨務工作,在國民黨廣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兼任商民部長。曾在《新商民報》上發表《不平等條約協定的稅率與我國商業》、《帝國主義之經濟侵略與我國商民之覺悟》等文章。廖仲愷遭殺時,寫下輓聯:報國丹心照日月,先生風範入神州。並前往弔祭。1926年9月18日深夜,撰寫檄文聲討“萬寧慘案”的製造者時,突然口吐鮮血,死於任所。